甘肃历经十年“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改善
一九九九年,中国政府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甘肃是试点省份之一。该省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旱灾、大风沙尘等气象灾害频发。
得益于退耕还林建设,甘肃的生物多样性逐年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风沙危害也呈逐步下降趋势。多年不见的白天鹅、黑鹳、白鹳等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物已频繁出现在河西走廊部分退耕还林区。
在年降雨量稀少、而蒸发量大的定西市,百分之六十八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退耕还林三百多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二点五。对于这些变化,市民毛伟军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自从退耕以后,这里的植被裸露现象明显得到改善,他家种植的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果还大大提高了其经济收入。
据中科院在甘肃省的专项调查显示,甘肃省农民对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认知率达百分之九十九。甘肃省林业厅提供的资料显示,一九九九年,甘肃省森林覆盖率仅为百分之九点九,远低于全国森林覆盖率百分之十二的水平。如今,其森林覆盖率比当年增长了百分之三点五二。
官方公开的消息说,中国自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新增加四点零三亿亩林地面积,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全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三千四百三十六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减少一千二百八十三平方公里,提高了工程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减少了沙尘、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甘肃设立第二个娃娃鱼自然保护区 “绿色”与“黄色”的博弈 以色列封锁威胁生态环境 珍稀物种沦成人类食物 绿色的奇迹 青海湖今年将现候鸟越冬盛况 生态环境改善 降雨量增加 青海湖水位今年继续上升 中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4亿亩 甘肃:黑河流域湿地恢复保护力度加大 改善生态环境 上半年京城蓝天数10年来最多 面对满目青山的历史回望 “绿色福利”不能减 甘肃榆中马啣山发现国家2级保护动物秃鹫群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