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工业总产值十二五末将实现翻番
一组数据见证速度
2011年1至6月,贵阳市工业投资完成275.11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0.7%,同比增长197%。十大工业园区水、电、气、路、平场、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上半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5.07亿元。
2011年上半年,贵阳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倍多,增速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从2010年到今年上半年,贵阳市共计有149个新项目投产,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户,拉动企业新增工业总产值55亿元。纳入考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为0.86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24.66%。
按500万元口径计算,2011年上半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5.33亿元,同比增长27.47%;按2000万元口径计算,2011年上半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7.75亿元,同比增长25.83%。与全国中心城市比较,贵阳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居第6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2位;与西部省会城市比较,贵阳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居第3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位。
2011年上半年,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26.5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实现利润32.4亿元,同比增长27.6%。
“总量不够大、增速不够快、结构不够好,是贵阳市工业经济的三大‘软肋’。”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人说,贵阳市工业经济底子薄、起点低,是制约贵阳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瓶颈。2010年10月26日,贵州省正式提出“工业强省”战略,贵阳市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足马力,努力发展,实现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这一组数据便是最好的见证。
一方干群奋力打拼
“朱总,有人找你,你快出来一下!”
顺着喊声,只见一位身着工作服,满身灰尘,一手油污的“工人”,从一台大型机械的“肚皮”下爬了出来。
“这就是你要采访的朱总!”工作人员介绍。
日前,记者来到贵阳市高新区成智重工采访该公司董事长,工作人员带着记者在生产车间找到了他。
朱总说,贵州“工业强省”战略使企业享受到了许多优惠政策,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他决心把握机遇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朱总既是董事长,又是操作工人,被誉为“拼命三郎”。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许多像朱总一样的“拼命三郎”。
贵阳市白云区人大常委会罗副主任,是贵阳市白云区铝加工基地常务副指挥长。50多岁的他与年轻小伙子一样,风里来、雨里去,战斗在第一线。他说,在白云区建设铝深加工基地是几代白云人的梦想,如今有这个机会,他们一定要好好把握。
8月27日,正值周末。广东一大型民营企业老总携一班人来贵阳考察,贵阳市高度重视,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会同规划、环保、国土等部门,陪同考察组一行实地踏勘选址,从上午10时开始,直到下午3时才回到贵阳吃午饭。
“贵阳的干部工作干劲足、作风好,企业来贵阳发展一定没错。”前来考察的企业老总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乐意到贵阳投资。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工业强省”号角的催动下,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负责部门,他们基本上没有周末,晚上加班也是常事。
俗话说,无商不活,无工不富。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强省”战略,使人们看到了贵州未来的希望。各级干部群众无论是“5+2”还是“白+黑”,可以说是铆足了劲在干。
一幅图画展示未来
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马路伸向远方,不时分出一些小道伸向林荫深处;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整齐排列着,“美国GT”、“中航工业”、“振华新材料”,一个个名字振聋发聩。厂房里干净整洁,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不一会儿,一批批产品被一辆辆大卡车装载运走……这是日前记者在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看到的一幕。
2009年以来,贵阳市依据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规划建设了十大工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医药、特色食品等特色产业。两年时间内,该市先后投资145亿元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完善了配套设施。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产业与规划处负责人介绍,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外内许多企业前来投资,贵阳已成为一方投资兴业的沃土。
据了解,贵阳市十大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面积达32846公顷,目前已有582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4.1亿元,安置了8.9万人就业。在贵州省十大示范园区中,该市有4个入围,小河—孟关工业园区还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园区。“十二五”期间,该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达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以每年22%的速度递增,“十二五”末将实现翻番。
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在“工业强省”的号角声中,贵阳市各大工业园区一派生机勃勃,工业经济发展一路飘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爽爽的贵阳”不仅宜居、宜业、宜游,其实力也将会变得更加雄厚!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