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贵州 >> 正文

贵阳:经济“洼地”上绿色崛起

创新管理机制促绿色转型“一减一增”腾出环境容量
Eedu.org.cn 作者:王橙澄 王新明    资讯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24

  7月16日,公交车在加气点内加气。

  截至目前,贵阳公交集团公司已完成全部在用车的燃料清洁化工作,实现了“清洁公交”目标,使贵阳成为全国在公共交通领域使用清洁燃料最多的城市。                                记者 欧东衢 摄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超95%,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中国避暑之都”,首个“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正在进行的“2013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生态城市”评选中遥遥领先……仅仅几年前,它还是一个戴着“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全国三大酸雨城市”帽子的地方。

  巨大的变迁,发生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举办地———贵阳市。贵阳市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样板,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生态文明新路子。在这里,与会的4000余名中外嘉宾,就生态文明引领转型路径展开了具有前瞻性、趋势性、务实性的探讨,并最终达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2013贵阳共识”。

  “生态赤字”倒逼发展转轨

  发展方式转轨,成为当前全球包括中国,都无法回避且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绿色转型”到了关键时期。贵阳市的发展路径,为“‘生态赤字’倒逼发展方式转轨”带来启示,也带来希望。

  “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方式,到2050年,我们需要3个地球的面积来提供人类消耗的资源。”在刚刚结束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项目官员朱迪说。

  她告诉记者,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已经出现“生态赤字”,人类消耗的资源需要1.5个地球来提供,远远超过生态承载力。

  “地无三里平”的贵阳,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土地资源最紧张的城市之一。近几年,贵阳却在中心城区挤出商业价值可观的“宝地”建成3个城市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成为城市的“绿肺”。

  在家住贵阳世纪城社区的刘茜看来,每逢周末和家人到小区附近的湿地公园逛一逛是“最惬意的事”。无须远行,就能在闹市中亲近自然。对忙碌、紧张的都市人来说,这是一种“奢侈的幸福”;对寸土寸金的山城来说,这更是一种“舍得的智慧”。

  “如此舍得”缘于贵阳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与探索……

  贵阳也曾经是一个重度污染的资源型城市,一度面临难以为继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仅仅数年前,“遍地黑烟四起,空气污浊呛人,不见蓝天白云,雨水可以制酸”曾是贵阳的环境写照。追求经济增长,产业高耗能、污染高排放、经济低效益,贵阳也曾付出环境代价。

  痛定思痛,作为贵州省会,贵阳长远的优势在哪里?除了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温宜的气候、重要的区位,这些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2009年,贵阳被国家环保部批准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近年来,贵阳坚决转变陈旧发展观,而以生态文明统领城市发展,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

  近5年,贵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3.2%,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12年,贵阳市万元G D P能耗下降4.4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贵阳选择的发展路径充满了智慧。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之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中国市长协会专职副会长陶斯亮说,“这些年,我们积累了很多城市病、生态病,不能再让它病入膏肓了。”

  与会者认为,我们所消耗的资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已远远超出地球的自我修复能力。必须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平衡,采取一种更宜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思维模式,走出一条既不破坏生态、又能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共赢发展新路子,给未来世界留下一个宜居地球。

  完善制度保证“绿色转型”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审视现在的政策、规章、制度等,来保证绿色转型的有效实施。”“贵阳共识”呼吁。

  作为新兴城市,贵阳市在后发赶超过程中,不断创新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行政、司法、产业和监督等体系,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样板,实现经济“洼地”上的“绿色崛起”。

  4月27日,贵阳市公安局成功抓获一非法倾倒渣土大面积污染农田的犯罪团伙。据查,该犯罪团伙长期租用农田做倒土场,对拒不租地的村民强行倒土毁坏良田,已毁坏大片农田和500米沟渠。

  “‘生态分局’成立仅3个月,就侦办了危害生态环境案件17起,涉及土壤、水源、大气和矿产等领域,其中已有4起案件进入法律程序。”贵阳市公安局局长闵建说。

  健全司法体制,贵阳不断用法律武器保护青山绿水。2009年,贵阳制定了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区域限批制度、监督员制度、超时默认制度等内容,首次被写进地方性法规。

  今年3月,贵阳市法院生态保护审判庭、贵阳市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贵阳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集中挂牌,贵阳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善的生态文明司法体系。

  “我们还针对环保案件‘判决易、执行难’等难题,对生效判决建立‘执行回访制’,如消极敷衍了事,依法启动强制执行,保证判决不成‘一纸空文’。”贵阳市环保法庭庭长罗光黔说。

  面对“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这一各地环保部门普遍遭遇的窘境,贵阳市于2012年底,在全国率先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将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等十余部门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职责全部划转,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

  在此次年会上,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毅表示,贵阳已经在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如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变“九龙治水”为“联合舰队”。但国家层面尚无具体的安排,应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护航”。

  “一减一增”腾出环境容量

  贵州省省委副书记李军说,贵阳在项目监管门槛上“做减法”,同时在培育生态产业链上“做加法”,这“一减一增”腾出环境容量,也找到经济新的增长点。

  有不少参会嘉宾表示,环境和发展的矛盾,仍是当前一些地方最困惑的问题。如长沙市近期拒绝了一个70亿元的项目,近年来关停了19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这些项目会增加碳排量。但说实话,对一个急需发展的城市来说,地方政府还是会心疼。”湖南省长沙市副市长姚英杰说。

  与会专家学者在“贵阳共识”中建议,“绿色转型”首先要加快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

  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说,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既要保护生态,又要提速发展,贵阳牢固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一方面,贵阳严格项目监管,在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引进上“做减法”。近年来,贵阳每年婉拒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都在300亿元以上,公交公司的3200余辆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通过“项目审批”守住第一道防线,所有项目需通过专家库评审投票。

  另一方面,贵阳在培育生态产业链上“做加法”。

  今年年初,针对全国人民关注的“雾霾战”,贵阳市生态委领衔,建设局、城管局、各区县市等多方联动,摸清了PM 2.5超标的几大来源,并对此各个击破,实施整治工地、道路扬尘、治理工业废气等“七大工程”。今年4月,在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贵阳市空气质量从22位上升到11位,5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已排至第5位。

  “空气清新、气候凉爽、纬度合适、海拔适中,这是贵阳最大的比较优势。”贵阳市市长李再勇说,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贵阳成为党的十八大后首个获批的城市。“生态产业”正在成为贵阳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群,建立数据库、项目库、专家库给予支撑,储备了一批生态旅游、绿色食品、林产保护、空气净化等项目。

  “就像美洲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地球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过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过来的。只有所有国家都行动起来,才能给未来世界留下一个宜居地球。”多米尼克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说。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