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基因宝库 生态旅游新宠
湿地成就多彩基因宝库
盛夏,安顺邢江河,河中鱼虾成群,河面鸭群、水鸟随波荡漾,河岸林丛鸣鸟飞舞,空中时有白鹭翱翔……稻香飘来,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拟建的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分布着维管植物93科231属306种,野生脊椎动物30目64科148属172种。偶尔还见到鸳鸯、白尾鹞、红隼、贵州疣螈和虎纹蛙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蓝尾石龙子、翠青蛇和小麂等15种三有动物极具科研、经济和保护价值。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还发现了近千只珍稀鸟类钳嘴鹳的身影。
贵州省湿地面积虽然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大,但生物多样性却很丰富,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全省湿地生态系统中栖息有脊椎动物618种。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有猕猴、藏酋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斑灵狸、鬣羚、斑羚等9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黑鹳、东方白鹳、白肩雕、白尾海雕、黑颈鹤、白头鹤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海南虎斑鳽、白头鹮鹳、白琵鹭、黑脸琵鹭、小天鹅、大天鹅、鸳鸯、黑鸢、苍鹰等国家26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大鲵、贵州疣螈、细痣疣螈和虎纹蛙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鱼类胭脂鱼、岩原鲤。
全省湿地植物名录共有1457种。其中,有云贵水韭、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单性木兰、掌叶木5种国家一级保护重点保护植物,有桫椤、金毛狗、水蕨、中华结缕草、水菜花、莲、贵州萍蓬草、金荞麦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三尖杉、清香木、青钱柳、川桂、紫楠、檫木、白辛树、青檀等8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贵州喀斯特面积占了全省国土面积的一半多,是世界著名的喀斯特之乡,也是世界上喀斯特溶洞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喀斯特地区形成的地下河约有1130条。湿地资源对贵州来说显得尤其珍贵。
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保护这珍贵的天然物种基因库,贵州省制定了科学的湿地资源利用政策,坚决杜绝随意侵占湿地和扭转湿地属性的行为,严格禁止围垦、采挖、堤岸工程、景点建设、餐饮宾馆建设侵占湿地。严控筑坝后形成的湖、库、塘围网养殖规模,着力维护和提高水环境质量,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河流、库塘湿地,必须着眼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全省土地资源紧缺的客观实际,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制定科学的湿地利用规划,明确开发和利用的区域,合理控制规模和速度,注重保留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今年3月,贵州省完成了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并利用调查结果,申报建立一批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以便科学有效地保护湿地资源。目前贵州已经建立草海等6个湿地类型保护区,试点建设石阡鸳鸯湖等4处湿地进入国家湿地公园。向国家申报了思南百鹭湖、贵阳阿哈湖等16个国家湿地公园,为以湿地为生的珍稀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贵州省正启动立法调研,构建全省湿地保护网络体系,组建贵州湿地研究专家组,尽快出台《贵州省湿地保护管理办法》、《贵州省级湿地公园总规导则》等,让湿地保护有法可依。
花溪十里河滩 筑城休闲首选
7月13日,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游人如织。
记者沿着山体步道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山脚下的美景尽收眼底。漫步蜿蜒曲折、纵横交错的步道,山体公园美景步换星移随处可见。不少绘画爱好者勾勒青山、绿水,怡然自得。
由玉环摇碧、蛙鼓花田、绣水浮径等景点构成的生态科普学习线上,各种植物群落旁边,竖立着介绍动植物名称、特性的科普标示牌,吸引了诸多游客的关注。几个孩子蹲在草丛边,仔细观察小蟾蜍向河道迁徙。
花溪湿地公园是西南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距贵阳市中心12公里,与青岩古镇和天河潭风景区相邻。以花溪河为纽带,串联起十里河滩、花溪公园、洛平至平桥观光农业带3个景区。
作为典型的城市湿地,十里河滩具有河流、农田和库塘等多类型湿地,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香樟、榉树、青檀、沉水海菜花、牡丹、杜仲、银杏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猴樟、枫香、乌柿、椤木石兰等古树,共计千余种植物。有大鲵、游隼、红隼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贵州特有的岩原鲤等都将十里河滩作为家园。
“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十里河滩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农田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河滩湿地、湿草甸、沟渠等多种类型,具有蓄水及削减洪峰的功能,能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景区秀峰环抱,竹木夹岸,洲岛错落,跌水潺潺,鱼游碧水,鹭戏浅滩。自去年正式免费开放以来,十里河滩已成为贵阳人节假日出游的又一目的地。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