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专家行”开展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科技工作调研
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水量达100亿立方米,相当于6个滇池容水量,是黄河上游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供给区,黄河流经该湿地后,平均水径流量增加了30%。近年来,由于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干预,若尔盖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已成为我国黄河流域中上游生态环境建设急待解决的问题。自“十五”以来,国家和相关地方政府逐步加大对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支持力度,先后实施了若尔盖湿地生态恢复、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治理、山地生态旅游区生态保护等科技示范工作。2010年9月,科技部组织的“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专家行”赴四川甘孜和阿坝等地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相关科技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生态专家及多家中央媒体新闻人员参加了考察活动。
在花湖和日干乔高寒湿地生态治理科技示范区,针对若尔盖湿地沙化加剧、植被严重退化、生物灾害频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四川大学等单位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以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综合技术模式,在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推广面积达25000公顷。围绕示范区建设及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发的草原病虫害生物防治剂、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种植技术等已形成产业化生产能力,对于示范区产业发展模式转变,减缓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矛盾将发挥积极作用。其中,研制的生物灭鼠剂、草原毛虫病毒杀虫剂和细菌灭蝗剂等现已分别形成年千吨的生产规模,鼠虫害生物防治剂在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和草地推广面积达18万公顷,鼠害防效达95%以上,虫害防效达85%以上;制定了《无公害药材-大花红景天生产与加工技术规程》,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推广种植近万亩,深入开发出红景天软胶囊,红景天茶、红景天酒等高附加值产品,将生态治理与特色中药材种植紧密结合起来,即恢复生态环境,又收获特色中药材,产生相应的经济社会效益。
专家组一行还考察了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保育科技示范区,该示范区位于若尔盖湿地边缘,是我国西南部典型山地脆弱生态区。科技示范区针对生态脆弱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出现的核心区生态退化、周边地区景观片断化、水土流失以及周边农村贫困导致保护与发展矛盾日益尖锐等方面的问题,从核心景区的生态维持与监测管理、周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旅游沿线山地生态农林业与参与式生态旅游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科技示范区面积达1200公顷,在周边地区推广面积4300公顷以上,相关技术成果与建设经验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