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因为循环经济,煤炭成了“百变金刚”,变成了焦炭,变成了气,变成了电……价值倍增;
因为循环经济,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化腐朽为神奇”,被制成水泥,制成了新型墙材;
因为循环经济,格里坪工业园区内,煤化工、钢铁、电力、建材群雄并起,各领风骚。
2008年,格里坪工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2011年,园区力争进入全省百亿园区之列。
从“点”上的“小循环”到“线”上的“大循环”,园区的故事很精彩。
以企业为单位,围绕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建立“点”上“小循环”
11月16日,记者在格里坪工业园区四川德胜集团攀枝花煤化工有限公司看到,伴随着火苗喷出的呼呼声,新建好的球团生产线正利用焦炉产生的剩余煤气对炉内的生球加热。
“为了最大化利用剩余煤气,2010年开工建设了60万吨氧化球团项目,今年9月竣工投产。目前,企业年生产氧化球团100万吨,基本实现了焦化副产品的回收和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生产线旁,德胜集团攀煤化工公司副总经理周云说,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在处理生产中产生的11461万立方米剩余煤气上,都是以点“天灯”的方式一烧了之,按市场价0.4元/立方米计算,一年白白烧掉4000多万元,排放二氧化硫近800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何对剩余煤气加以利用,实现效益与环保的双赢,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攻坚难题。
在德胜攀煤化工公司发电站操作间内,记者看见,工人们正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发电设备进行调控,发电系统也在不停地运转。
德胜将生产焦炭所排放出的煤气通过预热燃烧使其成为煤蒸汽,再由煤蒸汽带动发电机转化为电能。该企业的球团、焦油等产品的生产所需要的电力能源都是由这一工序所提供的。
“煤气不仅成为了燃料,还可以用来发电。”周云掐指一算,“拿球团来说,我们年产100万吨球团,每吨球团大约要花四五十元的电费,每年就球团这一生产项目我们就要花四到五千万元的高额电费,自从利用煤气发电后,这一大笔钱就节约下来了。”
建立“点”上“小循环”,德胜只是一个缩影。
11月16日,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年产60万吨精煤的金元洗煤厂正式投入运行。这是继国正工贸公司后,园区内第二个采用目前国内国际最先进的重介洗煤工艺的洗煤厂。
“煤炭洗选加工是焦煤实现高效生产、低碳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环节。”金元洗煤厂副总经理兰明云说,重介洗选工艺,不仅使洗选效率提高了10%、精煤回收率提高了6%至8%,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多煤层联合配洗过程中难洗煤层洗选效率低的问题。
园区内,各企业在循环经济中实现了节能降耗,废物再利用和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得到了延伸。
以工业园区为单位,围绕废物循环、能量交换,形成“线”上“大循环”
“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格局,格里坪工业园区是个典型。
在金元洗煤厂,记者看到,一边是密闭装好的精煤,一边是堆放的中煤和煤矸石。厂区内,来往车辆不断,在岔路口处,装载精煤的车辆驶向了德胜公司,装载中煤的车辆驶向了504发电厂,装载煤矸石的车辆驶向了九鼎建材公司。
金元与德胜只有一墙之隔,与504电厂毗邻,与九鼎同在西区内。
“在洗煤过程中,洗1000吨原煤,要生产出450吨的精煤,200吨的中煤和350吨的煤矸石,中煤和煤矸石等送进了火力发电厂和砖厂,让它们重新发光发热。”兰明云告诉记者:“过去,矸石被抛弃,中煤或被低价销售或抛弃。”
同样在园区内,利源粉煤灰制品厂利用其相邻的504电厂所产生的废弃煤渣煤灰为主要原料,可处理504电厂所排放的80万吨粉煤灰;华益能源公司3亿立方米/年焦炉煤气合成液化气(LNG)及7万吨/年蒽油加氢制备燃油项目,以翰通焦化公司100万吨焦炭项目产生的富余焦炉煤气为原料,采用组合净化、分离工艺及甲烷化技术生产LNG及蒽油加氢联合装置;攀煤100万吨焦化厂和国正洗煤厂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格里坪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在园区内,各个项目不再“另起炉灶”“各自为战”,而是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互相转化增值的产业集群。从原煤到精煤,从精煤到焦炭,从焦炭到甲醇、粗苯,从煤矸石发电到粉煤灰综合利用,环环相扣,煤焦化电循环产业链条最终形成。
记者在园区采访时,被一株特殊的“树”深深吸引了。这是该园区煤化工产品树状结构图,树根部分为原料煤,主干枝为煤焦化初级产品,分干枝为初级产品再加工,绿色的树冠部分为煤化工产品,形成了一条条向上延伸的清晰的产业链:原煤—中煤、煤泥、矸石—发电;煤焦—粗笨—苯酚—药物、燃料;焦煤气—合成气—甲醇—二甲醚—燃气、燃油……记者统计了一下,长长短短的链条达40多条。
“这株"树"体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2003年以来,园区先后有德胜集团攀枝花煤化工公司、川煤集团攀煤焦化公司、钢企瑞丰水泥公司、恒达汽车板簧公司、博信化工公司、翰通焦化公司等企业入驻。目前,园区正在建立洗煤集中区,将西区江北片区26家散、乱洗煤企业整合成10家,并采用先进工艺,产值将达50亿元。
采访手记:
在园区采访,可以真切感受到循环经济新理念的强烈冲击,循环经济的“脉动”,不止于企业,不止于园区,而是扩展延伸,汇成了社会各层面的循环“共振”。
从“傻大黑粗”的形象到舞起循环经济的彩带,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带给我们的是经济、环境、观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信心转型的信心,跨越的信心,必胜的信心。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