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云南 >> 正文

昆明抗旱启示录:绿色发展提速势在必行

Eedu.org.cn 作者:冯丽俐    资讯来源:昆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19

  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最近在谈到中国经济的首要问题时称,如果中国不解决自己的水问题,就不会再有中国故事。我们可不可以做个同样的引申:如果昆明不解决自己缺水的问题,就不会再有昆明春天。

  全球气候变暖使各地异常天气频现,昆明的三年连旱是否就是一次异常呢?如果以去年昆明遭遇的百年大旱降雨600多毫米计,昆明的降雨量仍然超过黄河以北大多数城市的全年降雨量,只要我们在水资源利用上更加积极主动,降雨量的减少不但不会影响昆明发展,还会推动昆明绿色发展的速度。

  在全球气候变暖中,昆明仍然可寻求到发展的新机遇。

  三年连旱是气象史上的常态

  从1929年昆明有雨量观测资料至今,已出现过多次连续3年的干旱天气。这次的三连旱应该也是气候的常态表现。

  有学者撰文认为,曾经辉煌一时的玛雅文明迅速衰落的真正原因是干旱。古气象学家通过研究优卡坦半岛湖底沉淀的硫酸物,“读”出了一千年前玛雅时代降雨量的变化。发现只要遇到“世纪干旱”, 庄稼就歉收、疾病就盛行,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在勉强撑过了前两次干旱危机后,到第三次大旱降临时,玛雅人被彻底击垮了。

  昆明也遇到“世纪干旱”了吗?据《云南天气灾害史料》记载,云南从元代有资料统计以来,到1979年的680年中,共出现过大旱灾年75年;1950年到1979年共出现了11个大旱年, 2009年,昆明全年降水量只有571毫米,与昆明历史上的特大旱年1931年特别接近。而相关史料记载,历史上的特大旱年还有1764年,这年大旱,昆明滇池水都干涸了;而1779年的大旱,使北部金沙江水干涸。与历史上的大旱相比,昆明这次遭遇的三年连旱应该不是大自然最反常的状态。

  昆明市气象台专家通过对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也认为,从1929年昆明有雨量观测资料至今,已出现过多次连续3年的干旱天气。这次的三连旱应该也是气候的常态表现,既然是常态就意味着还会频频出现,意味着这座城市的抗旱防洪也是常态。我们应对常态气候是有能力的,但我们需要应对的是在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下,在城市化大步向前的背景下,常态的气候变化带来的非常态现状。

昆明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 记者黄晓松摄
昆明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 记者黄晓松摄


 

  “水”家底薄必须省着用

  城市人消耗的水至少是生活在农村的人的三倍。对于昆明市民来说,节约用水必须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转变耗水的生活方式也就势在必行。

  虽然云南省是水资源大省,但昆明市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70立方米,是全球人均量的1/40、全国的1/10、全省的1/25,加之市内最大的湖泊滇池污染严重,使得昆明成为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城市。

  我们不妨为城市算个明细一些的水账。

  先看一组十分乐观的数字:1996年以来,昆明市先后实施了4个引水供水工程。1998年,完成了“2258”引水工程;投资2亿元,解决城区东部、南部、西部80万人的饮水需求;投资40多亿元的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于2007年完工通水,使昆明主城日供水能力达到140万立方米;清水海引水供水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2011年完工后,可确保每年向昆明输水1.04亿立方米;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在全力推进中,工程完工后,每年可向滇池补水6亿立方米。

  再看一组历经三年连旱后目前昆明的城市水账:截至10月9日,昆明市水库坝塘总蓄水量为6.88亿立方米,其中承担主城区供水的“六库一站”总蓄水量仅有1.94亿立方米,与去年同期3.09亿立方米少1.14亿立方米,与前年同期4.55亿立方米少2.6亿立方米,少57.2%。其中:云龙水库1.48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8600万立方米,松华坝水库3773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2700多万立方米。目前主城每天需要自来水原水93万方,从10月10日起到明年5月31日汛期来临时还有234天的时间,昆明主城至少需要2.2亿立方米的原水,扣除每日的蒸发,各水库可供水量仅为1.5亿立方米,这还包括从目前至明年5月31日期间预计会有3600万立方米的来水。昆明主城原水缺口至少有7000万立方米,原水供需缺口很大。

  气候变暖使降雨减少,水库坝塘蓄水不足,城市供水因而陷入窘迫状态。对于昆明市民来说,节约用水必须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转变耗水的生活方式也就势在必行。

  城市人消耗的水至少是生活在农村的人的三倍。在农村,一个蓄水15-20立方米的小水窖,蓄满水后可以满足一家三到四口人3个月的生活用水。而居住在城市配套房的一家三口,每月生活用水需10立方,有的每月超过15立方米。

  城市与农村生活用水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每天沐浴几乎是城里人最为普及的方式之一。市水务局局长储汝明在最近的一次抗旱会上,提议市民改变每天洗一次澡的生活习惯,将洗澡频率降到至少三天一次。三天洗一次澡只是一个建议,更多的是需要市民有足够的节水意识,培养拧紧水龙头和一水多用的好习惯。

  再就是卫生间。到2000年前后,城市人基本都居住上了有室有厅有厨有卫的配套房,很多家庭的住房已开始配备至少两个卫生间,水冲厕所成为城市卫生的标准之一。一个马桶一次如厕需用水5-6升,以一个人一天如厕三到四次,一家三口一天如厕10-12次计,需用水60升,城市生活对水的耗费由此可见。

  “城市缺水”说了近30年已是“老生常谈”,可至今仍没有深入到所有昆明人的意识中。一位老水务人感慨地对记者说,昆明人由于没有饱受过战争的创伤,对痛苦没有亲身的感受;由于没有经历过缺水的日子,对“水”危机缺少深刻的体验。对于城市供水,市民印象最深刻的是:松华坝的水不够喝,政府就建了云龙水库,掌鸠河饮水工程就将水引进了昆明城;云龙水库供水恐有不足,就启动清水海饮水工程、牛栏江引水入滇池工程等等,昆明人在“水”问题上似乎总可以高枕无忧。

  三年连旱警示了昆明人,随着今冬明春旱季的到来,面对城市供水的缺口和政府将采取的供水措施,昆明人的水源保护意识、一水多用意识将从中再一次得到大幅提升。

  主城人口规模应适度控制

  虽然昆明城市供水紧缺主要源于三年连旱降雨较少,蓄水不足,但城市人口聚集过快、生活条件改善后用水量加大等给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回避。

  200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现代新昆明建设战略,就是为了云南省唯一的中心城市更好发展、适度控制人口过度聚集在滇池北岸的一个战略决策。经过8年的努力,“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具有1240年建城史的昆明城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工业、商业、服务业的高度积聚形成了人口的快速汇集,10年前坝子周边还有的片片农田,现在已全部成为硬化地面,高大的建筑物比比皆是。

  昆明在成为特大型城市的同时,大城市所具有的弊端也逐步显现,拥堵的交通、拥挤的人群、财富的聚集使环境资源承载的能力日显不足。虽然这次昆明城市供水紧缺主要源于三年连旱降雨较少,蓄水不足,但城市人口聚集过快、生活条件改善后用水量加大等给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回避。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滇池盆地的水、土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面临饱和状态,尽管不断引水入昆,水资源过于紧张一直是我国大城市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昆明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中,昆明的城市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人口的聚集也不可避免,在水资源利用上如何适应城市化需要,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通过三年抗旱必须进一步反思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节约用水,提高雨水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好再生水;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让水资源不会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短板。据了解,昆明从去年初,已迅速启动抗旱应急工程,建设了12.5万件“五小水利”工程。“十二五”期间还将新建12万件小水窖、小水池、小水泵、小坝塘、小水渠。

  探求昆明绿色发展新机遇

  既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无力阻挡,那我们就在城市绿化和植树造林上继续努力,把昆明建设成西部乃至全国大中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绿色发展优异的标杆。 

  老昆明说,“旱三年,涝三年,平平稳稳又三年”是昆明天气的常态。我们已经历三年干旱,2012年昆明是否会是个丰水年呢?市水务局调研员李金华认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上城市车多、人多、工业生产多等因素,这个老概念已经被颠覆。也有气象专家分析后认为,今后一段时间,云南包括昆明将进入降雨较多的年份。国家气象中心曾做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未来的年平均温度可能增加3.5℃左右,降水量也主要处于偏多的阶段。降雨偏多对于昆明来说也不一定是绝对的利好消息,因为这并不意味着昆明的发展不再受水资源所困,很可能因为局地的降雨造成更大的损失,因为任何时候不可逆转的极端气候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灾难。

  人类可享用的水资源面临极度缺乏的现实很难改变,并已成为警示城市过快扩张的信号。我们不能祈求老天照我们的意愿降雨,但我们可以建设足够的蓄水设施,尽最大能力科学收集、利用每一滴水;既然我们不能改变雨水少造成蓄水少的现状,但我们可以保护好水源,并身体力行的节约用水;既然旱情连袭春城让我们必须承受,那我们就加快治理步伐,让滇池水质尽快好转;既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无力阻挡,那我们就在城市绿化和植树造林上继续努力,把昆明建设成西部乃至全国大中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绿色发展优异的标杆。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