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实现从加快发展到绿色发展转变

Eedu.org.cn 作者:刘蔚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9

  通过过高的投入、过高的消耗来人为地拔高经济增长速度,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就是造成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从资源环境角度来说,就是造成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和大量浪费,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幅增长。


  进入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重要战略机遇就是成为这场绿色革命的参与者、创新者和领导者,实施绿色创新行动,实行绿色发展战略,实现绿色现代化目标。


  和谁对话?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环境保护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从1985年起,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为什么对话?


  全国各省区市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除北京、上海以外,29个省区市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全国9.6%的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为国家和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消耗过多过快、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严峻挑战。那么,经济应该怎样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胡鞍钢从2002年就开始提出并着力研究的绿色发展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对话人


  胡鞍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蔚


  点击一
  焦点关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思路
  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能够保护资源与环境;另一方面,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政策又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记者:绿色发展既强调了绿色环保,又强调了经济发展。那么,您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绿色发展战略中存在哪些关系?


  胡鞍钢:绿色发展战略是经济与环境的互补性发展战略,即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能够保护资源与环境。在经济与产业政策上,鼓励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并且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标准,能够遏制环境和资源利用的进一步恶化与浪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政策又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环境的改善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减少环境损失、资源损失和灾害损失就相当于增加了GDP。


  第二,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人民受到环境污染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因而保护好环境,就能够大幅提高国人的健康水平以及预期寿命,从而也有利于人力资本的提高。


  第三,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将会为经济提供新的也是巨大的增长机会。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巨大的刺激计划便是典型的例子。其中4万亿元(5860亿美元)属于绿色投资,占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40%左右,在刺激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点击二
  焦点关注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绿色发展的相关性
  关键思路
  遵循长期增长潜力的经济增长才是合理的增长,充分考虑资源承载、环境容量、气候变化等生态制约下的经济增长才是科学的增长


  记者: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度发展。不可否认的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为国家和社会积累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由于资源能源消耗过多过快、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那么,您认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绿色发展有哪些相关性?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胡鞍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加快发展”、“大干快上”等粗放式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路线还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并在高能源消耗、高碳排放增长路径上形成了自我锁定。无论是从短期的节能减排,还是从长期的转变发展方式上看,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经济发展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它也是有代价的。经济增长速度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现实国情,否则代价会更大。一个经济体有其长期增长潜力,在这一长期增长潜力下的经济增长才是合理的增长;一个经济体还有其资源承载、环境容量、气候变化等生态制约,在这些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才是科学的增长。


  在违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通过过高的投入、过高的消耗来人为地拔高经济增长速度,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就是造成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从资源环境角度来说,就是造成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和大量浪费,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幅增长。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需要从“加快发展”转向“科学发展”,从“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如何面对绿色革命

    关键思路
  进入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最重要战略机遇就是成为这场绿色革命的参与者、创新者和领导者

  记者:正如您所说,中国需要从“加快发展”转向“科学发展”,从“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那么,您所说的这场绿色革命包含哪些内容?中国将在世界绿色革命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胡鞍钢:绿色发展是绿色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也是这一革命的旗帜和方向。我们只有充分认识绿色工业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绿色发展以及怎样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领先者。

  历史记录表明,经济增长是循序渐进的。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工业革命及其不同的驱动力。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世界先后经历了3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有一套典型的产业形式和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特别是典型的能源。进入21世纪,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人类面临一次新的、更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即第四次工业革命。


  1750年以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3次工业革命都属于“黑色工业革命”,即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碳排放的相应增长,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与前3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这次绿色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要根本改变自175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路线图。


  实际上,进入21世纪,世界正在酝酿和准备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与环境革命,旨在于不久的将来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开始脱钩。据预测,碳排放在2020年达到高峰,而后迅速大幅度下降。

  根据国际能源署估算,如果全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的话(即所谓的“450情景方案”),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20年必将达到最高峰,为307亿吨(碳当量),2030年降到240亿~260亿吨(碳当量),到2050年则降至100亿吨(碳当量)左右,相当于1990年(209亿吨碳当量)的一半。这是国际组织提出的更加大胆的全球减排目标和减排路线图,即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温度升高幅度与工业化前相比控制在2℃以内,从而长期稳定全球气候,避免造成巨大的气候和生态灾难。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为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创新发展模式,避免重蹈西方国家250年来传统“黑色发展”模式的覆辙,实现上述“450情景方案”的目标。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对此起到根本性的重大影响。


  从工业革命的历史角度看,中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中都是边缘化者,这是中国在这两次工业革命之后落伍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在第三次革命中主动对外开放,成为追随者,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进入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重要战略机遇就是成为这场绿色革命的参与者、创新者和领导者,实施绿色创新行动,实行绿色发展战略,实现绿色现代化目标。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向全世界所承诺的:“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点击四
  焦点关注

  为什么要绿色发展

    关键思路
  中国执行了30年的“加快发展”的发展战略已经无法持续下去,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并且必须与世界一起转向绿色发展战略


  记者: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到推动实现绿色发展,您认为哪些原因促使中国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胡鞍钢:人类进入21世纪时,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若沿着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轨迹延续下去,世界的碳排放将持续增长,进而造成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变化,给全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另外一条道路则是坚持绿色增长战略,彻底摒弃1750年以来的“黑色发展”之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对中国来说,尽管过去30多年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功,但同时也伴随着资源、能源的高消耗和环境污染。尤其是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迅速增长,先后超过了欧盟(27国)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能源消费及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增加,这表明传统的、以加快发展为宗旨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威胁到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还对人类发展构成了巨大的“黑色威胁”。


  从国内能源消费和生产的具体数据来看,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30.66亿吨标准煤,已经提前11年突破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2020)》(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提出的2020年30亿吨标准煤的目标。2010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突破32亿吨标准煤,也突破了《“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的2010年27亿吨标准煤的目标,高出5亿吨标准煤。即使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今后5年(2011~2015)的能源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率也将达到4.6%左右,大大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还将是未来世界能源消费增长量最大贡献国。2008~2015年间,中国能源消费新增加量将占世界新增总量比重的50%。按这一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将大大突破50亿吨标准煤。


  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历史上最严格的约束性节能指标和手段,但是这些新政策还无法保证实现2020年之后的世界减排目标。因此,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不仅是我国国内能源政策的重要目标,还将影响世界能源的总消费及增长。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执行了30年的加快发展的发展战略已经无法持续下去,而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并且必须与世界一起转向绿色发展战略。

  此外,我国也是世界上产生各类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的有机废水、二氧化硫、各类温室气体等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前列。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09年世界发展指标报告,在1990~2005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131.2%,甲烷排放量增长了11.2%,氮氧化物排放量增长了24.5%,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了12.85倍,不同程度地超过世界平均增长指数(分别为29.5%、7.0%、14.0%、126.9%)。这是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基数大、增长快的两大特点,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五
  焦点关注

  怎样实现绿色发展

    关键思路
  使绿色发展理念形成共识,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绿色产业投资,开展绿色国际合作

  记者:您认为当前形势下应该如何推动绿色发展?胡鞍钢:首先,要使绿色发展理念形成共识。转向绿色低碳经济首先需要转向绿色发展战略,而对中国来说,转向绿色发展战略首先要从过去的加快发展理念转向科学发展理念。


  无论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还是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发展都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最大的政治共识。但从当前情况来看,仍需进一步贯彻和执行这一共识,使其成为全国、全社会的行动纲领。在这种理念和纲领的指引下,转变原有的不顾资源与生态代价、一味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方式。

  其次,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反映技术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专利数量和基础专利数量来看,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世界的排位不断上升。汤姆森·路透集团发表的《中国专利:中国创新的现状与未来》报告指出,中国的专利数量于2007年超过欧洲和韩国,跃升至世界第三名。并且报告预测,中国的专利量将在2011年超过美国和日本。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汤姆森·路透集团报告称,这一场史诗般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目前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的知识革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飞速发展,并深刻影响中国的未来。


  实际上,中国日益显现的巨大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将影响中国的未来,也将使中国以一个极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者的角色参与到全球新一轮绿色技术革命中。因此,各级政府应通过适当的引导,将国内巨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应用到绿色技术的发展上。


  第三,加大绿色产业投资。由于中国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果断的政治决策、高效的投资,以及有力的政治执行力,因而在发展低碳科技、发展绿色创新、推进减排技术应用等方面,能够有大的作为。尽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总排放量比重的日益提高,我国承担的减排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但从机遇角度来看,中国已经是全球绿色能源的最大投资国,并且完全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新能源技术和装备的最大生产国甚至最大出口国。到2020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比重将达到15%~20%。从总量来说,中国能够成为全球第一大可再生能源市场和消费市场。因此,可以进一步明确,中国参与的全球绿色工业革命,具体而言就是“绿色能源革命”,这将是继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以及信息技术革命之后,又一次深刻改变世界面貌的全球性产业技术革命。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减排合作,同时积极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参与甚至引领新一轮全球绿色能源革命。


  第四,开展绿色国际合作。中国应积极、主动地推动全球能源与气候治理,促进国际绿色合作。这包括:积极参加全球能源治理,主动与国际能源组织进行能源战略、能源安全等机制的对话,主动与石油输出国组织进行石油供给、石油价格稳定等方面的机制对话;分享能源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动中国、印度、日本、美国、韩国等能源部长的定期会议,在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提高节能效率、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共享能源信息、支持能源投资和商业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加全球气候治理,带头主动减排,带头开展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减排行动,提高信息透明度,使世界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最严厉的减排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如向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提供资助、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发展低碳经济、支持征收国际航空和国际航运碳税、支持清洁发展机制,对那些生态和经济脆弱的国家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等。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