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生态之城”再树新坐标

走向大同——中山版本的科学发展之路系列报道之三
Eedu.org.cn 作者:何勇荣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9

  截至2008年底,中山18个镇全部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每个镇都建成污水处理厂,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国内领先的水环境治理水平;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绿色学校、绿色(生态)小区、生态示范村、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生态公园、绿色酒店……市民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生态城市的绿色气息。

  改革开放三十载,风帆依旧起珠江。

  新起点新高度,中山续写新篇。

  2008年11月27日,中山创建全国生态市正式通过省级考核;12月22日,又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的技术考核,成为首个通过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技术考核的地级市。这为中山市实现“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一批国家生态市”的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们不会忘记,就在一年多前,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自觉契合科学发展道路的中山,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建设生态城迈向新宜居

  勇做时代潮流的先行者,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山,自觉以更高要求丰富着“文明城市”的内涵。

  中山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说,惠民的最高标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优美的宜居环境,全面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强化环境保护,创建全国生态市,使中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这既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

  早在2004年,中山就筹划创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生态市,2005年正式提出创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山每年投入10多亿元,累计投入近100亿元,大手笔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石岐河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面的12项重点工程建设,至今已达到生态市建设的5项基本条件和19项建设指标要求。

  人们欣喜地看到,曾经灰暗的中山母亲河——石岐河恢复了清澈,两岸绿树成荫,鱼虾依稀可见。

  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山每个镇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大部分生活污水都不再直排河涌。前来考核的官员惊叹,每个镇都建成污水处理厂,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与此同时,计划投入近10亿元(不含土地费用)的综合性固体废物处理中心,预计明年底投入运营;投资4800万元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投入3600万元机动车尾气、河流水质、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已经启动;全市还投入近8000万元对旧石场进行复绿。

  如今的中山,不仅每个镇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而且18个镇全部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创建”国家荣誉实现自我提升

  如果中山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生态市,那么中山将在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系列殊荣之后,再捧回标志着“生态文明”这一更高标准的“金字招牌”。

  一块块耀眼的“金字招牌”,折射出中山城市环境改善历程中独特的“创建”路径。

  自从1987年确定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协调发展理念,将一个个污染项目挡在门外开始,中山人就在思考,如何使城市面貌不断改进,市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经过思考,中山瞄准了关乎城市文明的一个个国家最高荣誉,一次次“创建”活动由此而生。

  正如此次创建生态城,落点在宜居,根本是惠民。每一次中山“创建”活动,并非只是为了荣誉,而是致力于通过每一次创建,实现经济的更大发展、居住环境的更大改善、市民素质的更大提高。而每一次的成功创建,都使中山站上了新的起点,又有了新的目标。

  创建卫生城市。中山出资给市民发了半年垃圾袋,垃圾分类的生活方式逐渐广为接受;首创组团式垃圾综合处理,该模式得到国家推广。

  创建园林城市。中山在珠三角大兴人造景点之时,将新建的紫马岭公园定位为生态公园。如今,这个83公顷的全省最大郊野公园已成为外地游客必游之处。

  创建文明城市。中山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只剩烂铜烂铁”的粤中造船厂,投资9000万元建设工业遗产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岐江公园。公园建成后次年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设计荣誉奖,成为中山新地标。

  创建生态城市。中山通过人大立法,将市内近200平方公里的五桂山域列为生态保护区,“可以直接灌装生产”的优良空气将继续为市民享有。

  每一次的创建活动,都让市民眼前一亮,每一次居住环境的改善,都让“生态中山,因为有你”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经济社会环境实现“三赢”

  在多年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经过5年创建生态市的活动,中山已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赢”。

  在中山,生态市建设推动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即使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2008年的企业数量仍净增3000家。

  在中山,循环经济稳步推进。2007年,中山在保持国民经济15%的增长率的同时,单位GDP能耗下降5.1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相对2005年分别削减12.86%和5.68%。

  早在2006年就已投入使用的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处理基地,设有焚烧发电厂、卫生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医疗废物焚烧厂、焚烧炉渣再利用制砖厂等。基地注重生态平衡,种有四季常绿、吸污驱蝇、除臭效果好的植物,成为一个花园式景点,是中山市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有效的探索。2007年,该基地共处理垃圾近45万吨,其中大部分用来焚烧发电。这种集多种工艺于一体的综合处理技术属国内首创,被作为典范全国推广。在中心组团基础上,中山又建设北部组团和南部组团垃圾处理基地,到2010年,中山全市将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

  在中山,绿色经济不断发展。工业方面,2007年中山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了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三成。农业方面,全市有9种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A级认证、44种通过无公害认证。全市年产绿色食品4.5万吨、无公害农产品13.5万吨。经过精心打造的“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可望成为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牌。

  2008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到中山市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中山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

  中山将把此次全国生态市验收作为新的起点,努力实现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光荣梦想。

专家视点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彭少麟: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中山市创建全国生态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中山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最大的特点是,不单纯考虑如何进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而同时考虑如何通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石岐河整治工程中,投入2.6亿元,另有配套工程投入13.8亿元,使石岐河这一中山市的母亲河的水质从劣五类水恢复为Ⅳ类水,有些河段已达Ⅲ类水。这一过程中,中山市同时规划了两岸的市建,地产大幅度升值,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在以组团模式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中,实施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更可贵的是利用焚烧垃圾渣造地砖,变废为宝,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中山生态建设另一特点是率先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环境保护。同时,还特别注意城市生态格局功能的合理性。对“市肺”五桂山进行生态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划分为水源水库生态保护区、森林生态屏障区和引导开发与生态调控区3个大生态功能区,对前二个功能区严格保护,发展其生态效益。

  中山市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建设等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未来在林业生态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林业生态建设可从数量建设向质量建设转移,应用森林演替的自然原理进行林份改造,构建地带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以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本报记者 何勇荣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