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2011年广东省海洋环境基本稳定

Eedu.org.cn 作者:曹洪梅 陈琳    资讯来源:新快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22
  但28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

  昨天,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1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文斌称,2011年全省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局部海域得到改善。但监测显示,28个入海排污口仍超标排放,而海洋垃圾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包括塑料袋、泡沫快餐盒等。

  新快报记者曹洪梅 通讯员陈琳

  5.4%海域面积“劣于第四类”

  文斌介绍说,2011年全省近岸海域达到《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的海域面积比例分别为76%、11%、5.9%、1.7%和5.4%;水质处于劣四类的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柘林湾、汕头港、水东湾及湛江湾等局部海域,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与2010年相比,珠江口、水东湾等海域海水无机氮平均含量下降了3.1%。

  据公报,2011年全省实施监测了89个各类代表性入海排污口。监测和统计结果显示,珠三角沿岸海域仍是入海污水的主要接纳海域,占全省的44.6%。其中有28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超标率31.46%,主要超标污染物(或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个别排污口出现氨氮、PH或铜超标现象,比如江门华一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排污口铜超标污染指数为4.34。据公报称,2011年对9个重点入海排污口附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监测,排污口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7个重点排污口临近海域海水质量均劣于《海水水质标准》第四类,6个重点排污口临近海域沉积物质量不能满足相应海洋功能区要求,8个重点排污口临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差”或“极差”状态。

  将投入5000万建在线监测系统

  针对超标排污这一状况,文斌介绍,去年2月18日,省海洋与渔业局与省环保厅签署的“建立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沟通合作工作协议”中就明确规定了加强重点海域污染控制;同时,今年省海洋与渔业局还将投入5000万元建设入海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初步方案正在制作中,具体设在哪个排污口还没定论”。

  专家说法

  铜砷会影响海产品质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海洋渔业环境保护专家林钦分析,海洋中铜、砷含量达到一定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一定的危害,或导致其直接死亡,或在生物体内长期积累后影响其发育。磷则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容易引发赤潮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者会直接影响鱼虾、贝类。

  林钦说,“但也不能就此说海产品会重金属超标,不合格,因为生物本身有一定的代谢功能,对水体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所以一定要具体海域具体检测,不能一概而论。”

  去年下半年,有媒体报道称,广东近海贝类重金属严重超标,尤其是蚝类尤为严重。针对此问题,文斌也解释说,不排除个别海域有污染情况,但应以具体海域、具体贝类重金属检测的数据为准。“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推进全省贝类养殖划型管理。比如说,以前养蚝的区域比较分散,现在已经集中到阳江,阳江水质比较适合生蚝的生长。”

  部分工业废水入海排污口超标指数

  广州威达高公司造纸厂排污口 1.73(化学需氧量)

  江门华一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排污口 4.3 (铜)

  部分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超标指数

  茂名市电白县电城东门排污口 6.08(总磷) 2.5(氨氮)

  深圳市蛇口SCT 码头排污口 1.72(总磷)

  部分入海排污河水质污染超标指数

  深圳市西乡河入海口 1.22(总磷)

  深圳市新圳河入海口 1.59(总磷) 3.63(氨氮)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