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湿地生态愿景:野生鸟类乐园
华侨城湿地修复前:水污染严重,湿地环境恶化(图片由华侨城湿地管理方提供)
华侨城湿地修复前:非法填土,湿地面积减少。 (图片由华侨城湿地管理方提供)
华侨城湿地生态愿景:野生鸟类乐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王丹丹)上世纪90年代,深圳湾填海留下125公顷的滩涂未填,涨潮时形成一个大湖区。白石路将其分为南、北两湖。后来因北湖海水供给受阻,陆地化面积增加,深圳湾涨潮时鸟类栖息于此,吸引市民观赏,市民俗称北湖为华侨城湿地。
华侨城湿地位于滨海大道以北、华侨城世界之窗、东方花园、绵绣中华、民俗村以南,深湾三路以东,华侨城东路以西,面积约69万平方米。过去为深圳湾海岸及滩涂,涨潮时水域面积41.86万平方米、红树林1.1万平方米、芦苇及其它水生湿地植物4.2万平方米,海岸植被10万平方米;裸露陆地11.88万平方米。
侨城湿地原状:无人管理 水污染严重
据介绍,数年前的华侨城湿地,是锦绣中华围墙外的一片荒地,布满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植物杀手”薇甘菊等,人迹罕至。由于附近污水排放和水体交换不畅等原因,湿地淤积情况严重,几近成为死水区,许多地方湖底成为泥滩,丧失了湿地的功能。湿地内的红树在污水、外来物种的围剿和肆虐下,所剩无几,整个湿地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
在华侨城集团的多次争取和努力下,这片湿地最终作为原生态区域保存下来,成为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占地面积约68.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50公顷,拥有近4万平方米红树林湿地景观,以及众多原生动植物,是中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的繁殖栖息地。
小沙河出海口段污水截排。(图片由华侨城湿地管理方提供)
保护性生态恢复打造深圳“生态名片”
据华侨城湿地工作人员介绍,经过数年的“保护性修复”,以“保护、修复、提升”为原则,通过截污、治污、生态净化、补种植被等方式恢复和养育生态环境,华侨城湿地如今又以其原生态的环境资源、优美的植被景观成为城市中心绿肺,成为深圳全新的“生态名片”。
据了解,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本着科学、审慎、负责任的态度,欢乐海岸先后3次邀请国内外湿地动植物、生态学、环境学等各门类专家,以及规划、水务、环保等领域的专家联手探讨湿地的治理,并聘请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及生物博物馆、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院和暨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家,作为华侨城湿地的生态顾问团队,为湿地的治理和修复提供更为专业的生态建议。
2004年,华侨城湿地确定“保护性修复”的治理方针,开展截污、修复、美化三步治理。2005年,启动湿地封闭管理,开始截污工程。2009年,华侨城湿地通过F1摩托艇世锦赛的补水系统及15公里海水输水管道,从近七公里外的深圳湾西部海域向华侨城湿地置换优质深海海水,同时,根据治理需要开展局部清淤工程。修复完成后,又根据世界著名景观设计公司对湿地景观的美化方案,遵循湿地植物专家的意见,开展湿地景观的美化工作,重现湿地的生机与活力。
据介绍,侨城湿地修复举措包括软环境修复、水环境修复、外周环境修复、湿地环境修复、湿地植物修复、海滨湿地科普设施建设。经过修复,侨城湿地整治40户三无人员、修建1.45公里的生态围堰、修建3.3公里的铁板网围墙、建成6.3公里外引水工程、清淤还湖20.6万平方米、 防治2万平方米薇甘菊等入侵植物、补植近4万平方米红树林、 恢复8万平方米的陆地植被、500米长的小沙河出海口段污水截排、营造1.5万平方米的鸟类宜居滩涂。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新疆白鸟湖湿地的远虑与近忧 辽河流域将建23个生态湿地系统 气候让栗鸢等常见鸟类渐从湖北消失 秘鲁安第斯山脉发现鸟类新物种 全身彩色吃果实 "地球之肾"的湿地可做城市防洪"安全阀" 共论湿地农业发展之道 七里海增放鱼蟹苗200多万尾 恢复湿地生态平衡 吐净纳污,海南的湿地呼吸 还有多少“绿肺”濒临消失 甘肃玉门市湿地美景再现 麋鹿种群数突破1000头 湿地环境遭破坏与干旱 威胁丹顶鹤生存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