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湿地生态愿景:野生鸟类乐园
华侨城湿地周边环境修复包括修建水水生物通道、空中鸟类飞行通道和公路生态保护隔离带。(图片由华侨城湿地管理方提供)
(图表由华侨城湿地管理方提供)
水质显著改善 鸟类多样性正在逐步恢复中
记者从华侨城湿地了解到,经过数年来改造清淤、植被补种、外引水工程等环境恢复举措,华侨城湿地整体水质由劣III类或IV类海水到基本达到海水III类标准,部分水域指标已达到国家二级水质标准。
据介绍,华侨城湿地曾委托城深圳市观鸟协会对华侨城湿地改造前后鸟类组成及种群的动态进行检测,检测时间跨度为2007年至2012年,频次为每月一次,强度一致,均为每次监测上下午各一小时,上午8:30-9:30;下午14:00-15:00。
2011年底提交的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8-11月与2009、2008、2007年同期相比,鸟类组成上发生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
① 湿地林鸟种类数显著增加,与湖区植被改造相关,尤其是植物种类配置,乔木与灌丛、地被的合理搭配,以及生境多样性增加密切相关;
② 水鸟中,鹭科鸟类种类数增加,首次在湖区记录到鳽。但小白鹭、大白鹭和苍鹭的种群数量与2009年及2008年同期相比减少。但池鹭显著增多,鹭科鸟类尤其是小白鹭、大白鹭等有聚群行为;
③ 中大型鸻鹬类显著增多,如金斑鸻、青脚鹬、黑翅长脚鹬等,林鹬和滨鹬等小型鹬类与往年比,显著减少,与滩涂水深浅及食物组成即底栖生物和水生生物有关。由于北湖改造清淤造成水生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相信经过2-3年的恢复,并加以适当的干预,其群落结构会恢复到一个较好的水平。
根据上述监测报告,华侨城湿地修复之后,鸟类的多样性正在逐步的恢复之中,鸟类的种类和种群数量都得到了极大的增长。湿地工作人员表示,改造后的湿地生态系统处于恢复期,有很多环境因素尚不稳定。虽然如此,鸟类多样性总体上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日趋完善,鸟类多样性还会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一个稳定水平,这个过程也许需要2-3年时间。
(图表由华侨城湿地管理方提供)
生态愿景实践保护基地——野生鸟类乐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据华侨城湿地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5月,华侨城湿地与深圳市义工联合会合作成立了“深圳市义工生态实践教育基地”,并与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了“科研教学基地”,搭建起了志愿者队伍建设、科研教学合作的基础平台,为华侨城湿地生态提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据了解,作为中国稀有的深入城市内陆的自然生态湿地,华侨城湿地是封闭管理、预约进入、有限开放的自然保护区,更是都市人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绝佳场所。它不仅呈现出水更清、树更茂、鸟更欢的和谐景象,还在生态环境教育、志愿者生态服务等方面,不断践行生态理念,为深圳市打造出了一张自然和谐的全新“生态名片”。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新疆白鸟湖湿地的远虑与近忧 辽河流域将建23个生态湿地系统 气候让栗鸢等常见鸟类渐从湖北消失 秘鲁安第斯山脉发现鸟类新物种 全身彩色吃果实 "地球之肾"的湿地可做城市防洪"安全阀" 共论湿地农业发展之道 七里海增放鱼蟹苗200多万尾 恢复湿地生态平衡 吐净纳污,海南的湿地呼吸 还有多少“绿肺”濒临消失 甘肃玉门市湿地美景再现 麋鹿种群数突破1000头 湿地环境遭破坏与干旱 威胁丹顶鹤生存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