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体系“破茧”化蝶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28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重工业区,湖北武汉青山区拥有武钢、武石化、青山热电厂等多家大型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青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007年12月,青山区成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在推进钢铁、石化、环保等优势产业发展、保持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青山区全力突破环境、资源限制“瓶颈”,用循环方式推动重化工聚集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形成生态工业系统。
围绕区内各大企业的生产状况,青山区加快了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程步伐,全方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重点推进武钢150兆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一热轧加热炉改造以及471厂炉窑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与此同时,他们制定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考核体系和实施办法,推行节能降耗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武钢北湖、工业港、焦化和石化4个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运行,推进青山热电12号机组节能脱硫改造、武钢三烧结烟气脱硫等项目的实施、建设和使用。
青山区区长黄家喜告诉记者,经过努力,目前青山区已初步形成冶金渣―回收废钢铁―建材产品;氧化铁皮―磁性材料;锅炉烟气除尘―粉煤灰―建材产品;烟气脱硫―脱硫渣―建材产品;煤焦油―多环芳烃―精细化工等多个循环产业链条,使全区“二次生产”产值达到数十亿元,从而使骨干大企业带动了中小企业发展,构筑起循环经济企业集群。
此外,青山还围绕钢铁、石化、热电等产业的副产品和废弃物在区域内构建了多个工业园区,建立起工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如今,武钢年产800万吨固体废弃物中98%实现了综合利用,变为水泥原料、混凝土原料、磁性材料原料以及建筑用砌块。
得益于生态工业化发展,青山的中小企业也尝到了甜头。目前,全区依托大型重工业企业发展的中小工业企业有125家,其中80%以上依托钢铁、石化和电力等重型工业生存,专“吃”大企业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将大企业的废弃资源经过循环生产环保产品再利用。例如,针对武石化排放的生产尾料催化油浆,武汉保华石化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对其进行新型高分子材料开发,生产出橡胶软化剂、煤化工助剂等重芳烃系列产品,成为市场急需产品。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达8.2亿元。
“这几年,青山区内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大幅削减,"十一五"减排目标全面超额完成,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07年的64.4%提高到2010年的75.1%。”青山区委书记秦军表示,目前,青山区已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4大园区,并将根据“东工西居”的总体规划,打通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循环管道,谋划服务业发展“破茧”之举。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