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河南 >> 正文

绿色家园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Eedu.org.cn 作者:杜君 高长岭    资讯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4

  □本报记者 杜 君 高长岭

  竹林掩映的重渡沟“小桥流水人家”农家宾馆,16间客房清新整洁,房主韩花婷告诉记者:“旺季散客基本订不到房,都被旅行社包了!”曾是国家级贫困村的栾川县重渡沟村,如今被誉为“全国农家宾馆第一村”,拥有农家宾馆300多家、近万张床位,全村人均年收入1.2万元。

  穷山沟成了聚宝盆。重渡沟无疑是我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探索绿色发展的成功范例。

  绿色家园:全省森林面积达5680万亩

  被誉为中国粮仓的中原,不少地方曾黄沙漫天。

  “原来的沙丘就在我们脚下。”10月12日,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夏丰昌告诉记者,郑州东郊、中牟就曾有很多沙丘,郑州航海路向东延伸时,不少10多米高的大沙丘被“搬走”。全省88个国有林场,26个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是不毛之地。

  誓将沙地变绿洲,不信春风唤不回。以治沙造林、“四旁”植树、农田林网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为抓手,中原大地掀起了沙区绿化、平原绿化的植绿“浪潮”。

  多年不懈努力终于换来绿满中原,沙区沙化土地锐减近千万亩,全省沙荒地已不足万亩;94个平原、半平原全部达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农田林网控制面积8500万亩,沙暴销声匿迹,干热风基本消除。

  平原农区“长出”的绿色屏障,不但使沙区变良田,还为农作物营造出“风调雨顺”的小气候。省农科院长期监测表明,农田林网内农作物可增产10%,每年“贡献”粮食百亿斤。

  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矿业在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不少矿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为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2004年至2011年,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3.65亿元,治理矸石山24座、塌陷地384处、地裂缝415条,已使125795亩矿山重披“绿装”,建成矿山公园5处,成为居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与此同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山区绿化也如火如荼。据统计,林业生态省建设5年来,大力推进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山区生态建设和黄河、长江、淮河防护林建设工程,工程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多策并举,全省共完成造林2623万亩,森林面积达5680万亩,森林覆盖率22.68%。

  绿色GDP:年产值922亿元,将步入产业化集群时代

  “明年的115万株蝴蝶兰种苗都预订一空了。”郑州绿金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淼玉信心十足地说,(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经济运行下行,花卉经济却逆势增长,公司已着手扩大规模,2014年将年产600万株,力争5年内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高档花卉示范基地和优质种苗生产基地。

  一花一世界,绿金园折射出了林业绿色产业的无穷魅力。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生态文明欣欣向荣,生态产品必将供不应求。

  这一论断在我省得到印证。林业生态建设不但绘就了山川和谐秀美,还创造出可观的绿色GDP,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

  有数据为证,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我省每年提供1400多万立方米木材和千万吨林副产品,干鲜水果、木本粮油、中药材等年产量高达700多万吨,全省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万家。

  丰富的森林资源也叫响了森林生态游。全省共建立森林公园104个、自然保护区25个、湿地公园6个,不但为7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还使云台山、宝天曼等一批森林生态游品牌闻名全国,辐射带动200多个乡镇、2000多个村庄,直接吸纳10万余人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0万人,年综合收入达100多亿元。

  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助推了“绿色增长”。2003年以来,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去年增至92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71万个。

  为提升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我省将大力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形成规模种养、就地加工、产销衔接、品牌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林业产业化集群,到2020年,仅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集群就将达15个。

  绿色发展:林业生态效益年均增长5%

  一棵树的价值有多大?

  国外科学家算了两笔账:一棵50年的树,论木材价格最多值300多美元;论综合价值,它每年可生产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防止大气污染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值37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等值31250美元,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值31250美元等,总计约20万美元。

  2007年以来,我省也在全国率先为森林“估价”。据介绍,林业生态省实施以来,全省林业生态效益稳步提高,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已由2007年的3929.36亿元,提高至2011年的4750.27亿元,年均增长5%左右。

  “走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绿色发展的新型道路,将实现生态赤字转向生态盈余。”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指出。

  “中原经济区选择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正是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作为绿色发展的先锋,积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拓展中原经济区持续发展空间,林业责无旁贷。”省林业厅副厅长刘有富表示,森林的固碳能力也是生产力,因为它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排碳空间。

  省政府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4750.27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六分之一还多。其中,森林的碳汇作用引人注目,全省森林总的碳储量已达1.22亿吨,相当于全省2011年总能耗排碳量的64.89%;当年增加的森林和湿地量吸收二氧化碳8713.46万吨,相当于全省当年总能耗排碳量的12.64%;释放氧气5489.70万吨,相当于2.03亿成年人一年的呼吸耗氧量,够全省人民两年呼吸消耗。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