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河南 >> 正文

“绿城郑州”到“美丽郑州”的嬗变

Eedu.org.cn 作者:李建峰    资讯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4

  三、一幅“美丽郑州”的新构想

  事实上,郑州精心编织的这张生态“绿网”,不仅仅是对郑州城区道路的一种简单“绿化”,而是以生态廊道为“大手笔”,描绘省会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以生态廊道为连线,对城乡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公共交通建设、园林生态建设、新型社区建设为轴心,勾画出现代化城市综合体——“美丽郑州”图画和梦想。

  2012年,郑州市委、市政府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先导,在“组团发展,廊道相连,生态隔离,宜居田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指导下,做出建设“两环十七放射”、“生态廊道”的重大部署。

  所谓“两环”,即绕郑三环路、四环路;“十七放射”,即起始于郑州中心城区或三环,通向四环及以外的十七条放射状道路,道路总长365公里,建成后新增绿城2489万平方米,“两环十七放射”生态廊道,是通过中心城区到郊区县市、到新市镇、乡村,用交通道路相连,两侧建设20-50米的绿化、美化廊道。按照生态环保出行的理念,构建绿廊加漫步道体系,融入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港湾、绿岛加油站等公建设施综合体,从而实行“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以此达到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

  更重要的是,“两环十七放射”生态廊道建设,是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工程,不仅能改善郑州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形象,还能调整郑州的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升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走内涵集聚式发展;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通;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城乡环境,推出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维护群众长远利益,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提高执政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凝聚全市力量干事创业。

  通过“两环十七放射”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构筑都市区的基本骨架和生态屏障,进一步支撑完善城市组团、改善环境、引领项目、发展产业、实现跨越。“两环十七放射”生态廊道建设,是郑州市道路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完美融合,可以说是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擎工程,不是一般的道路景观绿化提升,而是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理念,赋予城市道路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特别是舒缓郑州城市“热岛”效应的绿色功能综合开发作用,将有效促进郑州市“三绿指标”的提升,加速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厚重的生态支撑。

  四、一项开拓创新的民心工程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说:“生态廊道建设是搭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要素,是整合资源的流通平台,对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智慧来自群众,推进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我们会将这一民心工程继续努力完善提升。”

  一位城市管理专家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写道:多年以来,作为北方省会城市的郑州,为了“绿城”的美誉,几代郑州人的坚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传统的“绿城文化”在市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乡环境差异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因为,传统意义上的“绿城”,已经不能承载郑州城市飞速发展的压力;新郑州城区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新的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的“首位度”和省会意识,要有把郑州建成特大型都市的“大郑州”意识。基于此,生态园林建设,必须有一个强力的引领和战略带动作用。尤其是在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生态意识贯穿其中,生态理念是建设“美丽郑州”的原动力。近年来,郑州生态廊道的成功建设,不仅见证了郑州道路交通建设中生态元素的核心作用,同时也见证了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支撑作用。

  宏图已绘就,关键在实践。郑州市副市长张建慧表示,由于历史和规划因素,郑州市出城道路两侧,占道建筑和私搭乱建的房屋比比皆是,由此出现不少“城中村”。因此,在“拆违”与“建绿”的过程中,必然触及各方利益,矛盾纠结而生,压力可想而知。由于市里组织动员充分、扎实,坚持依靠群众推进,集纳群众智慧,“拆违”和“建绿”工程势如破竹,长足进展。

  郑州市园林局局长姜现钊介绍,初步监测,生态廊道中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比普通道路负氧离子增加10倍。园林部门将在今年8月至10月期间公布生态监测成果,方便市民群众选择健身场地。市园林局副局长薛永卿介绍,统计显示,先期建成的19条道路,每天有上万名市民在廊道休闲、游赏,夜晚有数千名群众在廊道跳舞、唱歌、娱乐。

  生态廊道建设,乃举全市之力,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项配套工程,都是一个巨量的项目建设系统。尤其是生态廊道建设,既要“先行”,又要“配套”,处处都要体现从“绿城郑州”到“美丽郑州”的华丽转身。为此,郑州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廊道建设工程指挥部,由主管副市长张建慧坐镇指挥,全市园林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承担起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强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加快都市区大型公园游园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城区增绿扩量工程,将森林引入城市,将园林延伸乡村,统筹全市区域生态园林建设,实施园林绿化与生态美化的融合,市区园林与城郊绿化的融合。

  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推进“两环十七放射”城市景观通道绿化工程。一是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利用效能低下矛盾的需要;三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与治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需求。

  经过实践与探索,结合国内绿道现状和郑州市绿道建设发展趋势,依据生态廊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保、交通路网、产业集聚、城市组团等功能,创建了郑州“绿道模式”,即依托城区的人文景观、公园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建设公交港湾、绿岛式加油站,设立包括自行车道、慢行休闲道、林下广场等慢生活系统,完善相关市民休闲生活的公建综合体,为市民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截至目前,“两环十七放射”生态廊道建设,共完成拆迁2000万平方米,绿化完成1500万平方米,市区四环以外部分及十条市域快速通道完成生态廊道建设约1050公里,绿化面积约5900万平方米。随着今年生态廊道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一个崭新的、生态的、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绿化体系将呈现靓丽的生态景观。

  数字体现了全市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生态廊道建设,不仅体现了郑州找回“绿城郑州”的尊严和美誉,而且也体现了郑州人建设“美丽郑州”、宜居家园的勇气和决心;不仅找到了建设“绿城郑州”的思路,而且也找到了建设“美丽郑州”的战略。

  生态廊道建设,难的是拆迁,但依靠基层群众智慧,做到了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一是实行“三位一体”和“五包”工作机制,工作目标清,拆迁对象清,拆迁标准清;二是坚持“三个一条心”的拆迁原则,即坚持政策一条心,善待百姓一条心,团结拼搏一条心;三是建立“一条道路,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机制,落实领导职责,落实岗位责任,落实时间节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生态廊道建设,更难的是配套资金,必须破解资金难题,搭建融资平台。“两环十七放射”征地、拆迁、建设计划投资约180亿元。为搭建融资平台,实施政银合作、企业合作,依托政府优良资源,实施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捆绑发展的模式,将道路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等工程统筹协调安排,解决资金难题。

  还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生态廊道建设,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明确;二是生态廊道建设中土地收储有什么意义也要搞清楚。

  可以说,生态廊道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这两年,郑州市梳理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改变了过去“摊大饼”的发展模式,确定了“组团发展、廊道相连、生态隔离、宜居田园”的发展战略,郑州中心城区与郊县市“组团”发展,增加黏合度,城区与组团之间通过生态廊道相通相连,廊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生态廊道所到之处,实现了空中电缆和飞线入地,一批热力、燃气、供电、供水管道得以新建,一批沿线的学校和医院重新改造,公共服务更健全,更贴心。

  生态廊道建设,把拆迁出来的土地通过绿化转为农业用地,腾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到产业集聚区,或是最需要土地资源、最能使土地升值的地方。据统计,通过“两环十七放射”和城中村改造的全部实现,土地收储共约13000亩,盘活了市区土地资源存量;同时,还为两侧产业布局调整出约3600亩土地,涉及到非法和“三小”企业1819家,均被拆除和外迁,与郑州市规划的38个产业聚集区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了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

  生态,改善了道路沿线的环境,廊道促进了县(市、区)、乡镇的交通快速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促进合村并城项目的迅速启动,使得周边土地迅速升值……

  五、一步跨越式新展望

  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廊道建设,不但为城镇化夯实生态基础,而且更坚定了郑州人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将在未来一个时期,继续加大生态廊道建设的力度,着力完善生态廊道建设体系;不断提高完善,查漏补缺,使全市生态廊道有机相连,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格式的区域生态支持体系和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并加大管理力度,着力形成生态廊道长效看护机制。同时,进一步丰富和打造生态廊道之品牌,如生态廊道旅游品牌、健身品牌、文化服务品牌等,把生态廊道建设成为郑州都市区的绿色大道、健康大道、产业大道、文化大道。

  郑州,怎一个“绿”字了得?

  郑州,怎一个“美”字了得?

上一页  [1] [2] [3]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生态黄河托起美丽郑州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