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正文

我国首次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监测调查黄河源区湖泊

Eedu.org.cn 作者:何伟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行14人近日结束对黄河源区湖泊水深、水质等情况的监测调查。这是我国首次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这一地区湖泊进行高密度、高精度实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杰说,这项调查属于科技部“十一五”项目“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这一国家项目将监测我国湖泊水量、水质和生物资源情况,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全国湖泊现状及其变化。

  在此次考察中,研究人员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高新技术对黄河源区的鄂陵湖、扎陵湖、冬给措纳湖等湖泊水质、水量等情况进行监测调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科学数据。这些数据将连同青藏高原地区其他主要湖泊调查数据一同输入“中国湖泊数据库”。

  李世杰说,这次监测调查在一些领域开创了先河,比如“黄河源头姊妹湖”之一扎陵湖的水深,在以往的资料记载中,其平均深度约9米,而研究人员在湖面上经过每10~30秒一次的完整科学监测,分析发现这一湖泊平均深度在20米以上,最深处达33米左右。

  为期一个月的科学考察,给李世杰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近年来,黄河源区众多湖泊面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大趋势。据遥感监测,鄂陵湖、扎陵湖、冬给措纳湖等大型湖泊面积均有所增大,增大幅度在0.5-47平方公里不等。曾有“千湖之县”之称的青海省玛多县再现昔日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

  李世杰告诉记者,湖泊水位的升降主要取决于入湖流量、湖面降水量和蒸发量等因素。自2004年以来,黄河源区湖泊的入湖流量、湖面降水量均在上升,而蒸发量出现下降趋势。这种情况主要源于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出现了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变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研究机构。2008年8月,李世杰带领的研究人员对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深、水质等情况进行了监测调查。明年,他们将对长江源区湖泊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分析。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