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在线投稿 我要留言 RSS订阅: 本站通告:

  没有公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2006/5/17“认领”沙漠 治沙专家全程“监护”
  • “沙漠盾牌·拯救民勤全球行动”公众参与热情高涨 本报就有关事宜进行详解  本报讯(记者刘志广)想政府所想,急群众所急。“沙漠盾牌·拯救民勤全球行动”大型公益活动的隆重登场立即引起了全国上下极大的关注,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环保志愿者、开通全[阅读全文]
  • 来源:兰州晨报作者:刘志广点击:875
  • 2006/5/15沙尘入侵我国路径探明 分东、中、西三条
  •    据新华社消息 经过我国气象部门近10年的研究,科技人员目前已探明了入侵我国的沙尘路径。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副台长、沙尘研究专家康玲介绍,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的路径上分布着大范围的沙漠、戈壁,加上其多与蒙古气旋的共同作用,导[阅读全文]
  • 来源:京华时报作者:佚名点击:814
  • 2006/5/12沙尘暴与沙漠起源
  • 摘要:    沙漠、土壤是怎样起源的?仅仅是“风化”作用的结果吗?本文通过对大量有关现象和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沙漠的成因可能主要是地壳地电化学作用形成的地壳“电池”的正极效应导致的.而沙[阅读全文]
  • 来源:本站收集作者:佚名点击:6370
  • 2006/5/12沙尘天气的等级和防护
  •     沙尘天气分为四个等级,即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     浮尘天气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nbs[阅读全文]
  • 来源:新华网作者:姚润丰点击:607
  • 2006/5/11灌木为什么不能是林
  • 近年来,北京沙尘暴频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然而,针对防护林,经常在媒体上出现“灌木林” 的提法;甚至,有关部门已将其列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4月28日,《新京报》以《林草之争促变防沙思路》为题,报道了有关各方[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网作者:蒋高明点击:534
  • 2006/5/9治沙不能违背科学规律
  • 4月17日,在中国北方,在首都北京,一场罕见的浮尘天气灾害引起了人们对治沙问题的追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同这样一个理念:治沙的根本在于治理尘源。“有人认为治理沙尘暴,只要种树就可以了,因为树能挡住风。这一说法很可笑。”中[阅读全文]
  • 来源:华夏时报作者:佚名点击:667
  • 2006/4/30沙尘暴有助于减少酸雨
  •  本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曹鹏程   沙尘能吸附酸雨污染物  日本名古屋大学太阳地球环境研究所教授松见丰领导的研究小组25日宣布,他们使用独自研发的分析装置首次证实,从中国等地随风飘到日本的沙尘颗粒上附着着易引发酸雨的大气污染物质。由[阅读全文]
  •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曹鹏程点击:1183
  • 2006/4/27孙鸿烈院士提出今后沙尘暴研究的科学方向
  • “2000年及随后几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灾害的加剧,引起各界对我国生态状况的广泛关注,这也是政府增加生态建设工程投入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的一番话切中要害,“近几年,沙尘暴的加剧究竟在多大[阅读全文]
  • 来源:科学时报作者:孙鸿烈点击:743
  • 2006/4/24信奉人定胜天成我国荒漠化治理误区
  • 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我国荒漠化治理存在三大误区:重建设、轻保护;在干旱区与草原地区大面积造林,用树木阻挡沙尘暴;信奉人定胜天,忽视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  “未来10至20年内,除个别自然条件好、生态环境得到控制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沙[阅读全文]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章轲点击:853
  • 2006/4/24趋降VS趋升 可能面临更大沙尘暴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张德二教授:这是典型的浮尘天气个例,过去还有过许多比这次更严重的降尘事件,北京的沙尘天气并不是越来越严重。我正在写的《中国历史降尘研究》一书中收录了1150条历史上严重的沙尘天气记录,即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佚名点击:546
  • 2006/4/24消灭VS相持 不可能消灭沙尘天气
  •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沙尘暴在我们国家是不可能消失的。”我国有1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地,而可治理的是53万平方公里,即使这部分都能得到治理,余下的120万平方公里的原生沙漠和戈壁,仍会造成沙尘天气甚至沙尘暴。除此之外,境外的沙[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佚名点击:399
  • 2006/4/24防风VS治尘 关键在于解决尘源问题
  • 中国科学院甘肃分院寒旱所研究员陈广庭:“有人认为治理沙尘暴,只要种树就可以了,因为树能挡住风,以致有人在科学类杂志上发表论文时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在内蒙古同北京的交界处装上机械化的防护栏。这一说法很可笑。”他说,形成沙尘暴的两大因素,一是风源[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佚名点击:501
  • 2006/4/24植树VS种草 遏制尘源首推种草
  • 中国科学院甘肃分院寒旱所研究员陈广庭:“一切都要因地制宜,中国90%的沙漠化地区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除局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外,都达不到‘植树造林’所需的条件。”哪些地方适合种树,哪些地方适合种草,哪些地方应该种草,哪些地方应该种树,[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佚名点击:636
  • 2006/4/20沙尘暴启示:日本的沙尘与中国的一次性筷子
  • 近日,我国北方出现了自2003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强沙尘暴天气,造成的损失严重。不仅中国北方,日本也遭遇了沙尘天气。4月18日,日本首都东京自2000年4月以来首次遭遇沙尘天气。日本媒体称,沙尘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沙漠地带,偏西风[阅读全文]
  •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姜素芬点击:1033
  • 2006/4/20寻找沙尘暴的根源:阿拉善荒漠化谁是罪魁祸首
  • 寻找沙尘暴的根源   曾经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商人到外地买了一车沉香,运回故乡来卖。因为较昂贵,无人问津。而旁边一个卖木炭的因为便宜,一下就卖光了。商人一着急,用火将整车的沉香烧成木炭,果真一下子就被抢购一空,他也高兴地回家了。  别笑,[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佚名点击:743
  • 2006/4/19沙尘暴: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
  •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过程,它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沙尘的洲际运动把富含生物生长必须的多种营养成分播撒开去,恩泽广阔。亚洲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微粒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旱地区携出、洒落到广阔的太平洋,给大洋中的生物带来一场营养丰[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作者:佚名点击:1127
  • 2006/4/19沙尘暴敲响生态警钟
  •     黑色的预警    气象学家认为: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呈加重的趋势,带来了一系列诸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并且危及了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气象报作者:佚名点击:2465
  • 2006/4/19沙尘暴: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
  • 大气中温室气体CO2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大问题。最近科学家发现海洋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十分巨大,跟陆地上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竟不相上下,这在过去是完全没有想到的。然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吹到海洋的沙尘暴[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作者:佚名点击:600
  • 2006/4/19揭开沙尘暴神秘的面纱
  • 沙尘暴(sand-dust storm)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气象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它出现时会给农林业、畜牧业、电力、通信、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危害。沙尘暴经常造成四种危害。一是大风摧毁建筑物和公路桥梁、树木和房屋、诱发火灾、引起人畜[阅读全文]
  • 来源:阿里巴巴作者:佚名点击:1733
  • 2006/4/19采访手记:应对沙尘暴 科学家在行动
  • 每当沙尘漫天的时候,都会有人私下揣测:那些站在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科学家,作为人类应对自然的代表与先驱,在做什么?4月17日,在北京黄沙的催逼下,记者采访了国家沙漠化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寒旱所所长王涛博士。他带领实施的项目,应该说是人类[阅读全文]
  • 来源:科学时报作者:沈晨点击:449
173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文章排行榜 周排行 月排行 总排行
  • 没有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