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南方五省电荒局面愈演愈烈 黔桂现红色预警

    [内容预览]

    | 2011/9/2 8:14:15
    “西南地区旱情加剧,南方五省区供电全面告急。”南方电网公司31日下午再发通报,全网电力缺口已近15%,而南方五省5年来最严重的缺电情况还在不断加剧。  今年7月下旬以来,水煤双缺的南方电网屡发缺电预警。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促使政府加快核准一批火电项目,但只要煤电联动机制未形成,南方五省的缺电局面就会成为常态。  黔桂现红色预警  南方电网日前“警示”:广西、贵州两省区进入电力供应红色预警状态,电力

    [阅读全文]

  • 谁来拯救若尔盖?

    [内容预览]

    | 2011/9/1 8:30:28
    中国环境报记者 曹小佳 通讯员 王小玲  盛夏时节,本该水草丰茂。  记者一行来到若尔盖高原,在若尔盖湿地核心区花湖、红原日干乔等已经保护起来的草原湿地,记者看到了“中国最美高寒湿地草原”美丽的一面。  但这些治理示范点带给记者的欣喜仍然难掩整个若尔盖草地退化、湿地沙化带来的沉重。  斑斑驳驳的沙丘,严重退化干涸的草场,提示着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保护治理的进度至今还赶不上生态恶化的速度。  四川省

    [阅读全文]

  • 国家出台退牧还草新政策

    [内容预览]

    | 2011/9/1 7:05:20
    决定提高相关中央投资补助比例和标准,并将饲料粮补助改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1日介绍,为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决定“十二五”时期安排退牧还草围栏建设任务5亿亩,配套实施退化草原补播改良任务1.5亿亩;在相关地区建设舍饲棚圈和人工饲草地,以解决退牧后农牧户饲养牲畜的饲料短缺问题。  发展改革

    [阅读全文]

  • 中国气象局: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应对台风"南玛都"

    [内容预览]

    | 2011/8/30 7:52:03
    据中国气象报报道 为有效应对今年第11号台风“南玛都”,8月29日9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Ⅳ级应急响应,要求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流程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今年第11号台风“南玛都”的中心已于今晨4时25分前后在我国台湾省台东县大武乡附近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  中央气象台29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11号

    [阅读全文]

  • 农业部:西南干旱持续发展对秋粮造成严重威胁

    [内容预览]

    | 2011/8/29 15:22:49
         由于近期降雨量大幅偏少,贵州省各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6月中旬以来,普定县出现连晴少雨高温天气,全县大部分乡镇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86%,7月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0.7℃。长时间的高温少雨,导致普定县各乡镇出现稻田严重脱水、玉米卷叶等干旱情况,部分水稻和玉米基本绝收。中新社发詹全香摄   

    [阅读全文]

  • 废弃包装物每年扔掉4千亿

    [内容预览]

    | 2011/8/29 15:17:46
    中国式浪费何时休?   废弃包装物每年扔掉4000亿元   中国已是世界上豪华包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缺乏相关标准难遏制重“椟”轻“珠”现象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月饼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商家瞄准时机,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月饼礼盒。过度包装这个长期存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老大难”问题再一次引起社会的关注。   过度包装现象是愈演愈烈还是有所减少?消费者买单包装,是无

    [阅读全文]

  • 中国防沙治沙需把改善生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内容预览]

    | 2011/8/29 7:56:24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雨):中国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28日在北京说,加大力度搞好防沙治沙工作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防沙治沙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把防沙治沙、改善生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由《环球慈善》杂志社主办的“让孩子的天空更蔚蓝——中国沙化现状及应对公益沙龙”当天举行。刘拓在会上说,过去几年,中国防沙治沙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

    [阅读全文]

  • 1吨“地沟油”产出980公斤生物柴油

    [内容预览]

    | 2011/8/29 7:40:12
        据新华社福州8月28日电(记者来建强)目前,各地仍在为“地沟油”回流餐桌伤透脑筋,而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和连续自动生产设备,从1吨“地沟油”中提炼出980公斤的清洁液体燃料——生物柴油。    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02年率先在国内实现“地沟油

    [阅读全文]

  • 6550万年前恐龙灭绝地被确认

    [内容预览]

    | 2011/8/28 12:15:51
    6550万年前恐龙灭绝地被确认  8月24日,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黑龙江省嘉荫县共同宣布,在我国黑龙江省嘉荫县首次发现了具有国际对比标准的陆相白垩纪-古近纪地层界线。这意味着,能完整展示6550万年前恐龙等生物群在今日东北亚地区发生集群灭绝的地层记录在这里找到。  嘉荫地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的小兴安岭中部,地质历史悠久,最早的地质记录可追溯到至少距今5亿年前的寒武纪。1902年,在嘉荫曾首次

    [阅读全文]

  • 气象灾害致年损失超2000亿 20年近四亿人次受灾

    [内容预览]

    | 2011/8/28 9:07:53
    据新华社电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呈现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在2000亿元以上。  这是记者在此间举办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专题培训”会议上获悉的。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气候变化处处长袁佳双介绍,在我国,几乎所有的气象灾害都出现过,我国70%以上的国土、50%以上的人口以及80%的工农业生产地区和城市,每年

    [阅读全文]

  • 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内容预览]

    | 2011/8/28 9:04:29
    新华网重庆8月26日电(记者 徐旭忠)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推进国际合作,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这是记者从在此间举办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专题培训”会议上获悉的。这次会议由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  我国气候条件复杂、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

    [阅读全文]

  • 中国将从四个方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内容预览]

    | 2011/8/28 9:02:54
        新华网重庆8月27日电(记者徐旭忠)中国将建立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力度等方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这是记者从25至26日由中国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专题培训”会议上获悉的。    中国气

    [阅读全文]

  • 第二届东北亚生态论坛聚焦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1/8/28 8:56:09
    新华网哈尔滨8月27日电(记者高星)以“林业与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第二届东北亚生态论坛27日上午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开幕,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论坛。  本届论坛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共同主办,为期两天,旨在推动东北亚国家紧密合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做出积极贡献。  据介绍,与会人员将就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

    [阅读全文]

  • 我国气象灾害年均造成经济损失2000余亿元

    [内容预览]

    | 2011/8/27 8:21:41
        新华网重庆8月26日电(记者 徐旭忠)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呈现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在2000亿元以上。    这是记者在此间举办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专题培训”会议上获悉的。    

    [阅读全文]

  • 缺水城市如何走出困境?

    [内容预览]

    | 2011/8/27 7:55:58
    编者按 地处华北平原的北京市,历来属于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水资源告急的形势越发严峻,成为我国最为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北京市直面严峻的缺水形势,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在开拓水源、节水推广、河流治理、再生水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从今日起,本版推出“关注北京治水”系列,为您一解都市“水之惑”。     “北京市

    [阅读全文]

  • 中国发现1.6亿年前哺乳动物最早祖先化石

    [内容预览]

    | 2011/8/26 10:31:51
     这种小动物身长只有几厘米,大小和一只鼩鼱差不多。它的前肢结构表明,它经常在树上攀爬,是攀援高手。这种侏罗纪动物的牙齿具备真哺乳亚纲动物的所有牙齿特征。  北京时间8月26日消息,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近日对中国出土的一种大约1.6亿年前的动物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这种像鼩鼱一样的动物可能是最早利用胎盘为未出生胎儿提供营养的动物。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一重大发现或将重新定义地球

    [阅读全文]

  • 持续干旱背后的生态之殇

    [内容预览]

    | 2011/8/26 9:42:00
    持续高温笼罩下的我国西南地区近日再次发生旱情,对区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开展生态恢复重建规划、建设生态监测与评估网络、开展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势在必行      持续高温笼罩下的我国西南地区旱情严重。图为8月贵州省余庆县芝州水库完全干涸,两位小朋友在搁浅的船上玩耍。  傅建平 摄      8月13日

    [阅读全文]

  • 全国1:5万地形图完成

    [内容预览]

    | 2011/8/26 9:03:23
    本报讯(记者 耿诺 实习生 叶雨岑)全国1:5万地形图“一张图”完成,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南疆沙漠和横断山脉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无图区”从此将不再空白。昨日上午,国新办发布,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和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全面完成,标志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成,即日起可以向各方面提供使用。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5万地形图是我国基本图,是国家

    [阅读全文]

  • 中国确认首个6550万年前有关恐龙灭绝的地层界线

    [内容预览]

    | 2011/8/25 12:47:23
        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科学家24日共同宣布,在中国黑龙江省嘉荫县首次发现了具有国际对比标准的陆相白垩纪-古近纪地层界线。这意味着,能完整展示6550万年前恐龙等生物群在今日东北亚地区发生集群灭绝的地层记录在这里找到。    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孙革教授说:“嘉荫发现的白垩纪-古近纪陆相地层界线也称K-Pg界线,

    [阅读全文]

  • 自来水回灌地下是不是有益尝试?

    [内容预览]

    | 2011/8/25 7:44:44
    本报记者 刘晓莹 贾婧  玄奘法师不会想到,其身后1300多年,因他而筑起的大雁塔倾斜了近1米。作为唐代建筑的代表和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的倾斜一度成为焦点话题,种种致斜原因中被人们广为关注的就是长期的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从而造成地面沉降的说法。而从近期各类媒体所报道的种种“天坑”事件看来,地下水超量开采所导致的建筑物破坏和城市沉陷已成“现象”。  &

    [阅读全文]

9380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