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鹅考古法揭开尘封的“气候密码”
[内容预览]
| 2011/9/9 8:13:32本报记者 桂运安 本报通讯员 杨保国 企鹅是南极最有代表性的动物,被视为南极的象征,它的种群数量与气候变化有啥关系?这一直是个谜团,几乎无人知晓。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孙立广独创的 “企鹅考古法”,揭开了南极尘封的“气候密码”,近十多年来,他率领弟子下南极、赴南海,寻找企鹅粪、鸟粪,在粪土中做出了颇有分量的研究工作,在《自然》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100余篇高水平论文。 这一切成果的取得,无不得益于孙立[阅读全文]
-
“城市蓝天计划”助力“十二五”减排规划“落地”
[内容预览]
| 2011/9/9 7:58:538日,旨在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城市蓝天计划”在京启动。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引擎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整个“十二五”计划的重要着力点。 “城市蓝天计划”正是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趋势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该计划将全面[阅读全文]
-
生物圈保护专家在拉萨论证气候变化对中国高原生态系统影响
[内容预览]
| 2011/9/8 18:34:55新华网拉萨9月8日电(记者边巴次仁 德吉)“人与生物圈计划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8日上午在拉萨召开。本次会议将力争通过专家们的考察分析和案例总结,论证气候变化对中国冰川和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全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于1971年[阅读全文]
-
贾治邦呼吁携手推动亚太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
[内容预览]
| 2011/9/8 12:20:10中国绿色时报9月8日报道(记者:温雅莉 刘娜微)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9月6日在北京出席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时,介绍了中国林业发展情况和发展经验,并就相关问题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主张。贾治邦说,亚太区域森林面积占全球一半以上,在全球林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亚太区域林业合作有着良好基础和共同意愿,中国政府愿与各经济体一道,加强合作,携手努力,确保20[阅读全文]
-
APEC林业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林业宣言》
[内容预览]
| 2011/9/8 8:26:21中新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 赵建华)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林业部长级会议,7日通过了《北京林业宣言》。《宣言》指出,世界经济仍面临着资源和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贫困和粮食安全等挑战。 《宣言》希望各方加强森林保护、恢复和管理,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上述挑战,实现APEC经济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重点和目标。《宣言》希望各方,保持和增强支持森林保护、恢复和可持[阅读全文]
-
“十二五”我国将节能6.7亿吨标准煤
[内容预览]
| 2011/9/8 7:31:06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根据中国政府网7日刊载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去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此外[阅读全文]
-
保护增加森林资源 促绿色低碳发展
[内容预览]
| 2011/9/7 8:39:44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刘羊旸、王优玲)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6日表示,森林是有效、经济的减排方式,为世界各国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提供了有效选择。 贾治邦在此间举行的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说,在发展经济和减少排放的双重压力之下,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应该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阅读全文]
-
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将持续上升
[内容预览]
| 2011/9/7 8:33:24本报讯(记者操秀英)世界各地的持续干旱、导致许多城市可“看海”的强降雨、夺去十多条生命的飓风“艾琳”……公众普遍感觉“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日前举办的中国科协“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专家表示,在未来温室气体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全球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将持续上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徐影[阅读全文]
-
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
[内容预览]
| 2011/9/6 8:27:11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从统计数据看,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高位平稳运行的总体态势,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区域结构继续优化。未来几个月,我们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着力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既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又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一) □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高加工度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空间结[阅读全文]
-
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经济
[内容预览]
| 2011/9/6 8:25:48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发展低碳经济,除加快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外,低碳化也将成为“十二五”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 咸宁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核心城市,特别是在湖北省被确定为全国低碳经济试点省之后,咸宁跻身湖北省首批两个低碳经济试点市之列。 利好政策带来优势叠加,先行先试的使命,为咸宁在新一轮经济重构中赢得了先机。咸宁发展低碳[阅读全文]
-
重视节能减排 发展新型技术
[内容预览]
| 2011/9/6 8:24:45作为重要的综合性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简称《目录(2005年本)》)自发布以来,对于推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产业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布局比较分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日趋凸现。据此,《目录》有必要修订完善石化产业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条目,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阅读全文]
-
毛乌素沙地上开出良田
[内容预览]
| 2011/9/6 8:09:52本报陕西榆林9月5日电 (于莘明记者操秀英 史俊斌 特约记者徐叔威)谁能想到眼前即将丰收的成片马铃薯竟出自毛乌素沙地?如今,一种新的砒砂岩与沙子复配成土的技术,让此前曾是点缀着几颗荒草的茫茫沙丘,变身为节水高效的标准化农田。 9月4日,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阅读全文]
-
岷江干旱河谷不宜大面积整地造林
[内容预览]
| 2011/9/5 9:58:37本报记者 彭丽 通讯员 何奕忻近40年来,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广泛采用水平阶整地造林来恢复重建森林植被。然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对历史造林树种岷江柏的保存、生长和发育状况以及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依靠大面积整地植树造林是不可行的。为何年年植树难见树?目前,岷江干旱河谷面积约720平方公里,退化面积占72%。整个退化区域水土流失剧烈、植被稀疏覆盖率低、[阅读全文]
-
中国式的“美好”社区 打造环保新生活
[内容预览]
| 2011/9/5 9:52:54乐和城市行动海报。 退休工人郭大爷在屋顶种植花果蔬菜,养蚯蚓,分解垃圾。 东四社区是“乐和城市行动”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点,两年来,这里的社区居民过着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种植有机蔬菜、养蚯蚓处理厨余、参加健步走,周末参与低碳跳蚤市场,更重要的是,他们建立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居委会、N G O一起,成为社区生活的推动者。 在东四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的顶层天台上,退休电工郭金龙侍弄了一百多株各色植物[阅读全文]
-
蓝,海洋的底色
[内容预览]
| 2011/9/5 9:49:08幽暗的大海深处究竟是什么样子?隐藏在这片蓝色之下的到底有什么?海底看似漆黑一片,但在孤寂的环境里,却蕴藏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由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执导,历时7年拍摄的纪录片《海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海底王国。今天,让我们一同走入这个蓝色的世界--海洋,开启一段探索和发现的旅程。 一只绿色的大海龟在印尼波罗洲的暗礁上休息。一只小鱼隐藏[阅读全文]
-
节能汽车补贴政策门槛将提高
[内容预览]
| 2011/9/5 9:02:36本报天津9月4日电 (记者范建)被誉为汽车行业达沃斯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4日在天津滨海新区闭幕。来自国内外政府领导、权威专家学者、知名企业高层等700余位嘉宾,围绕“汽车社会与产业未来”主题,以战略性的高度、前瞻性的思维、国际化的视野,共同探索汽车产业发展之路,促进汽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阅读全文]
-
冰期动物群起源于青藏高原
[内容预览]
| 2011/9/3 8:40:51本报北京9月2日电 (记者李大庆)今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道了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西部高海拔的札达盆地发现已知最原始的披毛犀。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为首的中外科学家认为,这个发现推翻了冰期动物起源于北极圈的假说,证明青藏高原才是它们最初的演化中心。 冰期动物群与更新世的全球变冷[阅读全文]
-
环境保护部通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
[内容预览]
| 2011/9/2 18:02:25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今日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三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部分企业危险废物出口申请的审核意见。 会议指出,1990年颁布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实施十多年来,在控制建筑施工环境噪声排放,加强建筑施工环境噪声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及城镇建设工程量[阅读全文]
-
“黄河蓄水池”面临威胁
[内容预览]
| 2011/9/2 11:17:42盛夏时节,本该水草丰茂。 记者一行来到若尔盖高原,在若尔盖湿地核心区花湖、红原日干乔等已经保护起来的草原湿地,记者看到了“中国最美高寒湿地草原”美丽的一面。 但这些治理示范点带给记者的欣喜仍然难掩整个若尔盖草地退化、湿地沙化带来的沉重。 斑斑驳驳的沙丘,严重退化干涸的草场,提示着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保护治理的进度至今还赶不上生态恶化的速度。 四川省若尔盖县环保局局长徐勇说,实践证明,越早治[阅读全文]
-
黄河沿岸省份透支采煤建站
[内容预览]
| 2011/9/2 11:01:39头道拐水文站的水位坐标,目前水位线只有297毫米。 河中游是指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全流域面积的45.7%。 透支“黑金白银”让黄河徒叹悲催 建水电站断流令沿段大型湖泊渐趋消失 采煤致三省接壤地区地层塌陷小震不断 核心提示 上游水利工程修建拦水淤沙,黄河河床30年抬高了将近2米,形成“地上河”;流域内的大型湖[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