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通过验收
[内容预览]
| 2011/1/16 17:12:51新华网南昌1月16日电(记者胡锦武 李兴文)记者从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获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首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15日下午在南昌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课题启动于2007年2月,由江西省山江湖委办牵头,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研究和技术集成工作。这也是科技部支持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阅读全文]
-
我国主要流域气候变化评估工作取得进展
[内容预览]
| 2011/1/15 11:23:13近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组织的“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流域影响评估专家研讨会”上了解到,流域/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国内外首次在流域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影响系列评估,是对区域尺度上发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有益探索,汲取了国内气候和特殊环境地区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智慧,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当地特色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脆弱性和适应性,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将[阅读全文]
-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内容预览]
| 2011/1/15 11:13:181月12日上午,发改委副主任主解振华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启动会议,研究部署规划编制有关工作。气候司司长苏伟介绍了前期开展的工作和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就编制规划工作方案和规划初步提纲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解振华副主任做了总结讲话。 解振华副主任指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是“十二五”一项重要的国家级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阅读全文]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 30个项目获得二等奖
[内容预览]
| 2011/1/15 10:53:50本报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陈磊)在今天揭晓的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名单中,一等奖空缺,30个项目获得二等奖。 以中科院院士段树民为第一完成人的“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提出了经过胶质细胞的介导,神经元之间即使没有直接突触联系也可发生相互作用,丰富了神经元环路的概念;首次提供了胶质细胞参与LTP(长时程可塑性)形成的直接证据及分子机理,对理解胶质细胞如何参与学[阅读全文]
-
"十二五"约束性指标增至4项 多项政策助力减排
[内容预览]
| 2011/1/14 14:22:51本报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刘世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减排的约束性指标要从“十一五”期间的两项增加为4项。在今天举行的全国环保工作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透露说,未来5年,国家的减排政策机制将更趋完善,新增政策包括在重点地区试点征收机动车排污费等。 据初步测算,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十一五”减排任务超额完成,这也[阅读全文]
-
珠三角绿道网:划出4410平方公里的生态“铁线”
[内容预览]
| 2011/1/14 14:17:09南方网讯 珠三角区域绿道分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三种,绿道控制范围分别不小于200米、100米和20米。在这条控制线范围内,禁止与绿道无关的任何项目开发。绿道所到之处,带绿了一片,也划出了一条保护生态绿化的控制“铁线”。 惠州:绿道控制范围内禁止无关开发 从惠州大亚湾黄金海岸到大亚湾帆板基地的绿道,是一条10公里长的无敌海景线,游人既可欣赏乌山头山林风光,也可远眺大海,观万顷碧波,[阅读全文]
-
十大国际环境新闻
[内容预览]
| 2011/1/13 15:24:47十大国际环境新闻 一、墨西哥湾490万桶原油泄漏 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漏油事件 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一座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其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直至9月19日才被成功封堵。据美国政府数据显示,事故共造成原油泄漏490万桶,其中410万桶流入墨西哥湾,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美[阅读全文]
-
十大国内环境新闻
[内容预览]
| 2011/1/13 15:23:26十大国内环境新闻 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10月15日~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二、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1300多处生态地区严禁[阅读全文]
-
探索新道路 实现新跨越
[内容预览]
| 2011/1/13 11:24:17“十一五”以来,我国排污总量大幅下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减排能力显著增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我国“十一五”环保规划任务基本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提前超额完成指标。 “十一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之所以力度最大、发展最快、效果最好,与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引领作用是分不开的。 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充分发挥法律手段的倒逼、约束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阅读全文]
-
中国多地出现气候异常 报告称南方将持续10年干旱
[内容预览]
| 2011/1/13 10:39:3912日,全国气象局长会在广东举行。会上发布的《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0年为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全年降水偏多,旱涝灾害交替发生,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在12日举行的全国气象局长会上说,2010年我国气候极为异常,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阅读全文]
-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今年启动
[内容预览]
| 2011/1/13 10:24:09财政部1月12日发布消息,财政部和农业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国家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 通知要求,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推进草原承包。草原[阅读全文]
-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启动
[内容预览]
| 2011/1/13 10:22:311月8日至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2010年度资助项目启动会在兰州召开。共有26位项目负责人就项目实施的前期背景、技术路线、预期目标等向与会人员作了介绍。黑河计划指导专家组副组长傅伯杰研究员作了《黑河计划的实施思路与基础框架》的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宋长青就2010年度黑河计划项目申报、评议、评审要求,及先期启动的重大研究计[阅读全文]
-
中国科学家揭示:东亚存在史前人群迁徙内陆路线
[内容预览]
| 2011/1/13 10:20:35中新社昆明1月12日电 (记者 杨洋 张刚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2日发布,该所日前完成的一项遗传学研究表明,东亚确实存在一条史前人群迁徙的内陆路线。 此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彭旻晟博士告诉记者,“末次盛冰期”是指最近一次冰盖体积最大的时期,距今约2万年。自此至“全新世”(距今约1万年),其间一系列气候振荡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均可能影响人类的迁徙活动。在东亚地区,尽管考古学工作不断发现在此时期存在相[阅读全文]
-
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内容预览]
| 2011/1/11 10:15:24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提出,要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既是对人类环境与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我国环境保护方位的准确把握。环境问题是多层次、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世界问题复杂体”,绝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问题。究其本质,环境问题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问题。 历史地看,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阅读全文]
-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内容预览]
| 2011/1/11 10:13:23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国务院领导批准,由中国工程院和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至今历时3年,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精心组织 深入研究 2007年初,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制定符合国情的新时期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为党和国家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持,当时[阅读全文]
-
推动我国环境保护方法和途径的转变
[内容预览]
| 2011/1/11 10:09:57历时3年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标志性成果是提出了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命题。这个命题是一个动态、开放、创新的体系,需要不断在认识上深化,实践上开拓。中国环保新道路是推进我国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就是要努力使之付诸实践。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认为,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需要把握的指导思想: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总体[阅读全文]
-
黄鸣:太阳谷要做未来绿色生活模板
[内容预览]
| 2011/1/10 13:41:12它是一个标准技术系统,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用全球顶尖的能源技术,满足最人性化的需求;它是一场回归自然的旅程,更是史无前例的革命,目标直指蓝天白云,现实中却步步为营;它是中庸平和的价值观,也是顺势而为的文化,触发于日益紧迫的环境危机,诠释“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它从中国太阳谷出发,又从城市席卷到乡村——它是皇明公司这个世界新能源科技领袖企业创造的“微排地球”理念,也是可以复制的“诺亚方舟”,它以[阅读全文]
-
研究称青藏高原地区灰尘增多因全球变暖
[内容预览]
| 2011/1/10 13:34:41青藏高原湖底沉积物的检测结果告诉人们,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地球上风的格局,并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区带去更多的灰尘。这种趋势可能会加速喜马拉雅山一些重要冰川的消融,并将影响已经岌岌可危的给水供应。 Jessica Conroy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一名古气候学研究生,她和她的同事乘坐着筏子,在西藏西南部的藏驴湖湖底采集了一些沉积物的岩芯。这些岩芯中所携带的气候数据可以追溯到1050年。[阅读全文]
-
找回失去的绿色宝库
[内容预览]
| 2011/1/10 11:16:26千嶂叠翠,万壑葱茏,秀木参天,奇兽出没。这是大自然赋予神农架的神奇而壮美的景色。从60年代开始,国家就加大对神农架的开发力度,伴随着“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的口号声,树木成片倒下。虽然神农架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付出了生态被破坏的巨大代价。 2000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神农架全面停止砍伐树木,对木材加工和运输企业进行关闭,对25度坡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给这块神奇的土地带来了新的发[阅读全文]
-
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部百科全书
[内容预览]
| 2011/1/10 9:11:542011年元旦前夕,历时三年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圆满完成。这项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的重大研究项目取得哪些成果?记者就此专访了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徐匡迪院士。 记者: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顺利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开展这项重大研究的背景。 徐匡迪: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是在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