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思想认识 强化责任担当
[内容预览]
| 2021/1/21 17:34:15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党委书记徐华清: 气候中心党建工作以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如下。 一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中心党委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两天集中学习与交流,组织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暨全体职工大会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心党委委员集体讲党课,党支部组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汇编成册,党委办公室购买专题学习辅导材料。 二是迅速贯彻落实碳达峰目[阅读全文]
-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已现雏形
[内容预览]
| 2021/1/21 10:03:03本报记者刘晓星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管控体系初步建立、环境空间管控格局初步形成。过去的一年中,生态环境部全力推进“三线一单”工作,31个省(区、市)“三线一单”成果全部通过技术审核,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初见雏形。 “三线一单”是战略层面的宏观环境管控,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实践,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生态环[阅读全文]
-
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内容预览]
| 2021/1/20 10:40:14本报记者文雯1月18日北京报道 今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2020年,我国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阅读全文]
-
“碳达峰”加速,基层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哪些支持?
[内容预览]
| 2021/1/20 10:39:35本报记者 童克难 王珊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持续努力减缓气候变化、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础上,我国按下了减碳加速键。 机构改革之后,生态环境部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紧[阅读全文]
-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筹融合
[内容预览]
| 2021/1/16 22:05:46本报讯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1〕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综合司有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目的、总体思路、重点举措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答: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阅读全文]
-
用纸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环保吗?
[内容预览]
| 2021/1/16 22:03:45本报记者 陈妍凌 奶茶换上了纸吸管,超市改用起可降解塑料袋。这是许多城市今年的新变化。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那么,纸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环保吗?无纺布袋就可以放开了用吗?[阅读全文]
-
“十年禁渔”全面启动长江开始休养生息
[内容预览]
| 2021/1/16 22:01:20本报综合报道 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条生态河流,为了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保护母亲河,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 禁渔,因长江的生物完整性指数降到“无鱼”等级。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在采访中指出,“通俗的理解,就是渔民按照传统捕捞的方式、工具,已经捕不到鱼了。我们再不保护长江,资源以后就很难恢复了。” 可见长江流[阅读全文]
-
用纸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环保吗?
[内容预览]
| 2021/1/13 10:59:42记者 陈妍凌 奶茶换上了纸吸管,超市改用起可降解塑料袋。这是许多城市今年的新变化。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e[阅读全文]
-
怎样给珠峰量“身高”
[内容预览]
| 2021/1/12 21:40:1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峰海拔高程测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高程”,指的是测定点在起算面以上的垂直高度。起算面不同,得到的高程值自然不同。好比给一个物体量“身高”,从哪里算起,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地的珠峰,其“身高”变化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引起地壳变化的结果。测量珠峰的海拔高程,对研究地质变化乃至预测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迄[阅读全文]
-
智能化数据化,让垃圾分类行稳致远
[内容预览]
| 2021/1/11 10:02:40奥北环保在北京双井街道的全自助投放点。王琳琳摄 本报记者王琳琳 《北京社区报》1月1日发布视频表示,2020年5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通过积极推进源头设施改造、规范桶站建设、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等措施,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亮点纷呈。北京垃圾分类初见“绿色成效”。 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从“旧习惯”到“新时尚”,垃圾分类已[阅读全文]
-
2020年生态环境法治迈出坚实步伐
[内容预览]
| 2021/1/4 9:28:581月9日 最高法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通报,2016年1月以来,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人民法院共依法审理各类涉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刑事案件42230件、民事案件112265件、行政案件75591件,公益诉讼案件2945件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58件。 2月24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阅读全文]
-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内容预览]
| 2021/1/4 9:22:27新华社记者高敬 “十四五”大幕已经拉开。今后五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力点在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蓝天白云成为朋友圈晒照片的常客” 记者: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黄润秋:总体上看,“十三五”这五年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1年1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内容预览]
| 2021/1/4 9:21:21本报记者杜宣逸北京报道2020年12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2021年1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1月上半月,受持续性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扩散条件整体相对较好,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其中,1-4日,京津冀中南部、长三角北部、苏皖鲁豫、汾渭平原东部交界[阅读全文]
-
借“无废城市”建设之风打造城市新名片
[内容预览]
| 2020/12/28 15:10:53本报见习记者李欣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至今,由来自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和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第五帮扶组,与试点城市建立了现场技术指导和线上帮扶模式。 通过定期收集试点城市的帮扶需求,组织行业专家集中答疑释惑,从技术路线、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第五帮扶组不断协助地方政府提升固体废弃物管理领域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依托城市转型发展,实施精准帮扶 紧紧围绕[阅读全文]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
[内容预览]
| 2020/12/28 15:06:58本报讯 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 《长江保护法》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9章,共96条。 《长江保护法》明确,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 根据《长江保护法》,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部开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集中调研
[内容预览]
| 2020/12/28 15:05:10本报记者杜宣逸北京报道 12月22日至25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库热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刘华分别带队赴重庆市、北京市、广东省、福建省、吉林省调研,并召开西南、华北、华南、华东、东北片区座谈会,集中听取各地对正在编制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成“十[阅读全文]
-
《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9》发布
[内容预览]
| 2020/12/25 9:21:01本报记者朱育漩报道 12月17日-19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0年会暨第二届气象产业发展大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9》,这是这个系列报告第二次发布。 据悉,《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9》与2018年报告整体风格[阅读全文]
-
《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苯酚》(2020年版)及其技术报告发布
[内容预览]
| 2020/12/25 9:14:07本报记者吕望舒北京报道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我国生态环境基准——《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苯酚》(2020年版)(公告2020年70号)。该基准由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依据《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HJ 831-2017)起草。 苯酚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明显。国际上对苯酚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美国等国家发布的苯酚基准值及相关毒性研究,是《地表[阅读全文]
-
正在制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顶层设计
[内容预览]
| 2020/12/24 10:39:31本报记者刘晓星12月22日北京报道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说,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抓紧研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顶层设计。 他是在国务院新闻办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这一表示的。 庄国泰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圆满完成。 他说,总的来看,我国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阅读全文]
-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内容预览]
| 2020/12/7 8:34:58本报记者李玲玉北京报道 12月4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全体会议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总体思路,专委会委员代表围绕[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