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中国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大有希望
[内容预览]
| 2009/4/23 8:50:57新华网武汉4月22日电(记者赵博)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22日在此间举行的“海联论坛·新农村建设与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表示,将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水稻的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实现亩产1000公斤,大有希望。袁隆平在论坛上介绍了目前在水稻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他说,研究人员在野生稻中发现了两个增产基因,每个基因具有比对照品种增产18%的效应;采用分子标记辅[阅读全文]
-
周生贤:我国存在发生大气严重污染事件的隐忧
[内容预览]
| 2009/4/23 8:48:34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孙闻、杨维汉)“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不断攀升,发达国家历经近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二、三十年集中出现,呈现区域性和复合型特征,存在发生大气严重污染事件的隐忧,大气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22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时如是说。周生贤说,2008年,全国23.2%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阅读全文]
-
中国环保部发布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内容预览]
| 2009/4/22 15:28:10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琳):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保护部22日发布,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Your planet needs YOU!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为呼应这一主题,中国环保部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减[阅读全文]
-
国家林业局将揭晓首届“生态贡献奖”
[内容预览]
| 2009/4/21 8:21:37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于文静)记者19日从全国绿化委员会获悉,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生态中国颁奖晚会”将于21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揭晓全国首届“生态贡献奖”的获奖单位和个人,全面启动我国生态建设的系列主题活动。 据了解,晚会将揭晓荣获“生态贡献奖[阅读全文]
-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启动
[内容预览]
| 2009/4/21 8:18:39人民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顾仲阳)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 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近日下发《关于开展“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牵头工作,联合教育、共青团等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认真做好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和国家生态文明教育[阅读全文]
-
中国城市信用环境评价启动 12城市为首批试点
[内容预览]
| 2009/4/21 8:11:39中国城市信用环境评价启动仪式18日举行,12座不同类型的城市成为首批试点。试点城市分别为深圳、成都、南京、石家庄、苏州、无锡、安庆、唐山、安康、榆林、新乡、义乌。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杜丽群介绍,为了实施这个课题,该中心进行了两年的准备。她表示,目前国内的城市信用环境评价很多,但由中立的学术机构来进行还是第一次,评价结果也更为客观。 该中心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童石军表示,在应对金融[阅读全文]
-
十大措施将推进我国节能降耗
[内容预览]
| 2009/4/20 11:32:08本报北京4月19日电(记者 周清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今天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节能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缓解能源瓶颈制约的根本出路是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此,国家发改委将从十方面推进节能降耗。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项目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和高耗能项目资本金比例,引导金融机构严格限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贷[阅读全文]
-
曾培炎:期待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内容预览]
| 2009/4/19 10:00:39据新华社博鳌(海南)4月18日电(记者杜宇、郑玮娜)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18日说,当世界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时,不再是原有经济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实现绿色复苏。 曾培炎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扩大内需,投资的增加将扮演重要角色。扩大投资要注意保民生、保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拉动即期需求。扩大消费的主要动力在农村和城市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的政策[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导致“健康风险”不容低估
[内容预览]
| 2009/4/18 20:47:12本报讯(记者董纯蕾)“近两年,长江水环境质量虽总体保持稳定,但并未出现根本好转,保护流域生态、维护长江健康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据今天上午在北京首发的长江第二份“体检报告”——《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长江依然为种种健康问题所苦恼,需要“治疗”“阻止恶化”和“预防”的“毛病”仍不少,因全球气候变化而迫近的新“健康风险”也不容低估。 干流较好流域较差 近两年来,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总体较好[阅读全文]
-
周生贤:把环保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
[内容预览]
| 2009/4/18 18:48:18新华网长沙4月18日电(记者明星 杨舒怡)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18日在湖南长沙出席“2009’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国际合作高层论坛”时表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明确要求把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把环保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 &nbs[阅读全文]
-
青藏高原地区冰川:今年起可以实现动态监测
[内容预览]
| 2009/4/17 11:06:59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多的区域青藏高原冰川今年起将实现动态监测。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已基于我国发射的风云3号卫星数据建立起青藏高原典型大冰川遥感监测平台,近期即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青藏高原冰川展开动态监测。 作为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多的区域,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是我国及东亚地区大江大河发源的基础及径流的重要补给源。近[阅读全文]
-
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战略实现重大转变
[内容预览]
| 2009/4/17 9:02:28新华社 讯水利部部长陈雷13日表示,生态自然修复理念已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生态自然修复效果日益显现,在加快植被恢复、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当地干部群众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陈雷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介绍,截至目前,北京、河北、陕西、青海、宁夏、山西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实施封山禁牧的决定,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阅读全文]
-
2009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聚焦低碳经济
[内容预览]
| 2009/4/16 18:13:23中国环境报记者 黄勇 北京报道 4月1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组织协调撰写“2009年度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据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部分国际专家将参与报告的研究撰写工作。 UNDP人类发展报告2007/2008中明确指出,气候变化是21[阅读全文]
-
共同参与创建中国绿色村庄
[内容预览]
| 2009/4/16 18:05:19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李玉芳 闫艳 记者 高杰 南京报道 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近日举行2009年中国绿色村庄年会,我国8个获得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称号和提名奖殊荣的村庄共同达成《江苏河横六点共识》,并向全国60多万个村庄发出共同创建“中国绿色村庄”的倡议。 这次年会指出,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乡村绿色文明正在紧跟世界绿色文明的前进步伐,中国乡村中相当大一部分开始由环保蒙昧状态、萌[阅读全文]
-
我国18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
[内容预览]
| 2009/4/15 10:24:33新华网重庆4月14日电(记者 姚润丰)水土流失是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国家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差距很大。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目前全国有18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左右,有3.6亿亩坡耕地和44.2万条侵蚀沟亟待治理,东北黑土区的保护和西南石漠化地区耕地资源的抢救都十分紧迫。&nb[阅读全文]
-
“教材循环”不容易,该推行还是缓行?
[内容预览]
| 2009/4/15 10:06:30在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人们日益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的善举,教材循环这一政策因此应运而生。教育部决定从2008年春天开始,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教科书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本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 推行循环教材,中国并非首创。然而,这样一项看起来利国利民政策,在中国土地上却遭遇了“水土不服”。不仅受到部[阅读全文]
-
改善生态环境 十年治理水土流失48万平方公里
[内容预览]
| 2009/4/13 11:09:21人民网重庆4月12日电 (记者赵永平)记者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战略从单纯工程防治,到更加注重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更加注重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保护。近10年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近1.5亿百姓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全国已有120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39万平[阅读全文]
-
专访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
[内容预览]
| 2009/4/10 8:56:20联合国2009年第一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8日在波恩结束。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此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对于本次谈判的进展,苏伟说,今年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共有6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现在是谈判初始阶段,主要是各方表达观点,缩小分歧”。 &nbs[阅读全文]
-
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内容预览]
| 2009/4/10 8:46:13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4月9日上午在京召开的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研讨会上,中美双方专家坐在一起,互相了解对方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和美国亚洲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共同协办。参加会议的中方专家有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阅读全文]
-
“中国稻”有望使人类远离饥荒 没有雨水照样活
[内容预览]
| 2009/4/9 9:49:40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成一串串的,人在水稻下面美美地乘凉——这就是广为流传的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科学家黎志康、张启发有着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同的梦想:让种植了7000年水稻的农民,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翻地、插秧,而实行免耕直播的“懒人种植法”——把种子直接撒在地里,不打农药、少施化肥、也不用灌溉,仅一百多天后,即使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干旱地区,最懒的农民[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