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工民主党中央:环境标准要瞄准公众健康
[内容预览]
| 2009/3/13 17:19:03农工民主党中央在今年“两会”上提出,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体系尚难以完全胜任有效保障公众健康的任务,亟须建立以公众健康保障为中心的环境标准制度。 提案认为,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尚未确立保障公众健康的中心地位,环境标准中并没有专门涉及公众健康的内容,造成国家环境保护与健康管理综合政策缺乏有效支撑,未能形成以健康风险防范和预警为目标的环境监测体系。二是制定环境标准体系的工作部门[阅读全文]
-
31年植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内容预览]
| 2009/3/13 17:13:392009年3月12日,我国迎来第31个植树节。记者发现,在我国许多地区,人们义务植树的意识明显提高,而且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的新创意不断涌现,绿色、环保观念日渐深入人心,部分专家还开始探索挖掘植树造林在创造生态效益之余,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植树现场(资料图片) 活到老种到老 植树意识不断提高 12日一大早,济南市东郊凤凰山上,彩旗飘扬。报名参加植树活动的3000余名[阅读全文]
-
张力军:环保监测将增臭氧和细颗粒指标
[内容预览]
| 2009/3/13 16:55:10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3月11日在全国人大新闻中心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环境监测部门公布的空气质量优良状况不等于老百姓感觉到的蓝天白云,这主要是因为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标准是10年前制定的,没有考虑近年来城市机动车迅速增长带来的新污染物。张力军解释说,近年来全国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灰霾天气有所增加,珠三角地区灰霾天气已经占到了全年天数的一半以上。根据监测和专家的分析,细颗粒是造成灰霾[阅读全文]
-
莫照兰:加快制定《饮用水安全法》
[内容预览]
| 2009/3/13 16:43:03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莫照兰提出了关于制定《饮用水安全法》的议案。她认为,随着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和可用水资源的日益匮乏,饮用水安全问题正成为公共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法制建设未能跟上时代的要求,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滞后,影响到了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的发展。”莫照兰说,这具体表现为有关饮用水保护的法律条文分散,体系性不强,内容缺乏科学性,效力层次较低,从而造成管理政[阅读全文]
-
环境保护会场内外成焦点
[内容预览]
| 2009/3/13 16:39:16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1日举行“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专题采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吴晓青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人民网、中新网等媒体纷纷采取现场直播、专题播报等形式及时播放答问内容。“两会”代表委员关于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强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的建议,也得到了媒体的呼应。“生态一代”如何“教育”父母环保也引起了本周媒体的广泛关注。 聚光灯下 细问污染减排 在“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阅读全文]
-
环境应急,我们准备好了吗?
[内容预览]
| 2009/3/12 15:49:16环境风险隐患日益突出,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缺失,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基层应急能力较低,加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必须破解这三大难题。 在过去的2008年里,阳宗海这个地名让人无法忘记。发生在这里的水污染事件虽经云南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制止了事件的进一步扩大,但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除。 阳宗海水污染事件并非个例。据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共发生74起水污染事件,其[阅读全文]
-
全民义务植树累计538.5亿株 我国初步形成造林绿化新格局
[内容预览]
| 2009/3/12 8:12:51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姜锐、姚润丰)记者11日从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获悉,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115.2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538.5亿株,我国绿化造林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2008年我国遭受了罕见的低温雨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这些灾害使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了0.29个百分点。然而,数据显示在这一年,全国有5.4亿人参加了义务植树,折合植树株数23.1亿株。[阅读全文]
-
中国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
[内容预览]
| 2009/3/12 8:08:06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吴晶)在全国第31个植树节到来之际,我国将于3月底在全国大中小学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号召每名学生在学期间至少种一棵树。据介绍,此次活动由全国绿化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主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活动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全体在校学生的广泛参与,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校园绿化、美化,营造积极、健康[阅读全文]
-
中国人工林增量逾世界半数 总面积世界第一
[内容预览]
| 2009/3/12 8:06:56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记者赵建华)周三,中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每年减少森林面积一亿亩,而中国年均增长六千万亩。中国人工林年均增量占全球年均增量的百分之五十三点二,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人工林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评估,中国人工林面积已达八亿亩,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近四成,居世界第一位。贾治邦介绍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为百分[阅读全文]
-
贾治邦: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
[内容预览]
| 2009/3/11 23:07:34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 姚润丰、姜锐)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使命。在3月12日第31个植树节到来之际,记者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采访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是我国林业建设的方向,如何理解其中的关系[阅读全文]
-
节能减排:从政府推动走向全民自觉
[内容预览]
| 2009/3/11 9:28:07三月,北京会议中心。 当民盟中央常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董恒宇委员来到宾馆报到时,宾馆推出的条条“新规”让他很是欣慰:会议使用节能铅笔、节能纸;房间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复印纸要求正反两面使用;委员走入餐厅前不能开灯…… “合理,我举双手赞成!”董恒宇这次带来的提案之一恰好是有关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保护方面的。 强力推动:政府吹响节能减排号角 “一台21英寸的彩电如果每天待机16-2[阅读全文]
-
人大代表李亚:关注"低碳经济" 三大问题需要解决
[内容预览]
| 2009/3/10 22:44:05中国经济网3月10日讯 (记者 党涤寰)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许昌市市长李亚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在采访中,李亚表示,从秸秆替代原煤发电实现低污染、低排放,到风光互补高效节能路灯照亮城市,再到农户家里的沼渣、沼液变成无污染的肥料用来培植无公害蔬菜……这些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实已经在我们身边存在和发生着,都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虽然很多人对低碳[阅读全文]
-
两会聚焦:秦大河建议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
[内容预览]
| 2009/3/10 11:04:37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建议,应研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对气候变化法》。 秦大河在提案里表示,气候变化造成的危机是人类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问题,极端气候事件频频出现,自然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气象灾害尤为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阅读全文]
-
全国政协委员张红力:环境教育应纳入基础教育体系
[内容预览]
| 2009/3/10 10:11:48本次“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张红力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交了“把环境教育融入基础教育体系”提案,建议深入持久地对全民、全社会进行环境教育,并将其完全融入我国教育体系,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必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力近日对记者表示,我国的环境教育落后发达国家10~20年,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展环境教育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阅读全文]
-
中科院报告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目标
[内容预览]
| 2009/3/9 13:52:36中科院3日发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报告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应包括四个主要方面:一是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阅读全文]
-
李继纯:尽快实施资源税改革
[内容预览]
| 2009/3/9 9:23:46全国人大代表李继纯认为,《资源税暂行条例》已经不适应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应尽快启动实施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的税制改革。 李继纯说,我国现行的《资源税暂行条例》是国务院1993年发布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征收范围偏窄、税额偏低、计税依据不合理等弊端日益显现。 李继纯认为,资源税改革引起税负向下游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不大。从理论上看,资源税上调后,资源产品价格有可能上涨,这样恰恰体[阅读全文]
-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应对旱灾重要举措
[内容预览]
| 2009/3/8 18:27:57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姚润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组织做好抗旱应急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提高抗旱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阅读全文]
-
我国首次明确不同等级旱灾发生时的抗旱措施
[内容预览]
| 2009/3/8 18:26:36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姚润丰)旱灾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要求,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抗旱预案规定的权限,启动抗旱预案,组织开展抗旱减灾工作。《条例》还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明确了不同等级旱灾发生时的抗旱措施。  [阅读全文]
-
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谐转型”要树立“三观”
[内容预览]
| 2009/3/8 18:24:47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张先国 孙彬)近年来,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地区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而备受关注。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建议,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和谐转型”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树立积极的“稳定观”、长远的“增长观”和全面的“服务观”。 积极 的“稳定观”:以经济转型促社会转型  [阅读全文]
-
杨洁篪申中国遵循共同有别责任原则应对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09/3/8 12:45:333月7日上午,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重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场。他强调,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国家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来采取各方面的积极措施,兑现自己的诺言,为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成功举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洁篪表示,今年年底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会议十分重要,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按照“巴厘岛路线图”,实现哥本哈根会议的既定目标。 杨洁篪还[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