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态度恐生变 《巴黎协定》落实难?
[内容预览]
| 2016/11/17 15:15:20本报见习记者张倩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于11月7日~18日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召开,这是《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也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次大会将“行动”作为关键词,旨在建立有效机制保证《巴黎协定》的执行与落实。在此,本报记者带您梳理一下本次大会的看点。 看点一:特朗普入主白宫会影响国际气候政策吗? 回顾上周,除了让国人兴奋的 “双十一”购物狂潮,就[阅读全文]
-
新西兰强震后大量海鲜搁浅 爱心人士帮助鲍鱼等重回大海
[内容预览]
| 2016/11/16 22:53:57本周,新西兰发生里氏7.5级强震,包括首都惠灵顿在内的中南部地区都有震感,部分地区受损严重。 在媒体报道道路撕裂、房屋倒塌、超市一片狼藉的同时,一位推特用户Lou的却把画风给带“歪”了。 据他观察,因为强烈地震以及海啸,凯库拉当地的海床拱起,大量的海鲜被“震”出海面,包括青口,扇贝,贵妃蚌,月亮蚌,其中最受人瞩目的莫过于极品鲍鱼和龙虾! 有网友称,这不是普通的小鲍,而是新西兰顶级的黑边鲍(Pau[阅读全文]
-
研究绘制非洲土壤微生物地图
[内容预览]
| 2016/11/15 11:17:15来自10个国家的1000份土壤样本将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首个大规模土壤微生物调查的基础。牵头该项目的非洲土壤微生物工程,希望这些数据有朝一日能有助于规范该地区的农业操作,以及保护生态系统和农业。 “土壤至关重要,土壤健康与人类和动物生存息息相关。”该项目负责人、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微生物生态和基因中心主任Don Cowan说。目前,研究人员越来越意识到土壤微生物对生态和农业的重要性。[阅读全文]
-
68年最大!世界各地的“超级月亮”:简直美呆了
[内容预览]
| 2016/11/15 11:10:22北京时间11月14日晚19时21分,月亮与地球达到全年最近距离,最大月亮现身,21时52分,达到满月。这是1948年以来月亮最接近地球的一次,看起来会比平常大14%,亮度提高30%,下次要等到2034年。 昨晚,微博、朋友圈各种月亮晒图、刷屏,但有些地方因为雾霾等原因,无法获得很好的观赏条件。错过了也不要紧,世界各地的网友和天文爱好者,使用专业器材拍摄了很多超级月亮的“玉照”,一起来看看。 11[阅读全文]
-
韦伯太空望远镜:或许远超人类想象
[内容预览]
| 2016/11/13 17:25:0811月,随着美国航天局正式宣布韦伯太空望远镜建成,哈勃太空望远镜终于有了“接班人”,可以安心“退役”了。 事实上,韦伯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期,苦苦煎熬,历经延时与超支。但最终,这项堪称人类天文与宇宙史上消耗最大且最昂贵的工程,即将于2018年发射至日地平衡第二拉格朗日点,正式开启其探测宇宙第一代天体诞生与演化的“世纪之旅”。 强大的红外探测能力 不同温度的天体,辐射不同,波段也不同。众多质量非常小的[阅读全文]
-
风和太阳能点亮非洲未来吗?
[内容预览]
| 2016/11/13 17:21:49南非风力发电站 图片来源:主流可再生能源公司 在摩洛哥瓦尔扎扎特附近撒哈拉沙漠的边缘,50万面抛物面反射镜整齐地排列在山谷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缓缓移动。这些耗资6.6亿美元的太阳能设备于今年2月启用。随之而来的是摩洛哥决心到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2%。 而在整个非洲,数个国家也正雄心勃勃地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但有专家怀疑,非洲新能源发展势头能否将这片大陆带向清洁的未来[阅读全文]
-
科学家发现“斑马线”基因
[内容预览]
| 2016/11/9 10:22:38研究人员对非洲条纹鼠进行了研究。图片来源:J. F. Broekhuis 每个人都想知道斑马的条纹是怎么来的,但是在实验室中对这种动物进行研究却非常困难。如今,通过对一种在背上生有明暗条纹的小鼠进行研究,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关于动物这种与众不同的黑白模式的线索。 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进化发育学家Larissa Patterson表示:“对于由来已久的‘哺乳动物如何获得条纹’的问题,这篇论文给出了[阅读全文]
-
日本掌握大地震预报技术:提前1小时预警!
[内容预览]
| 2016/11/7 12:51:48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历史上更是多次发生毁灭性极强的高等级地震。其中,2011年3月11日的9.0级东日本大地震至今创伤未愈。 基于此,日本地质研究者一直在探索更加有效的地震预告技术,而且已经有重大收获。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微博报道,日本京都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利用一种新方法有望提前1小时至20分钟预测7级以上大地震。 该研究小组调查分析发现,大地震发生前震源上空的电离圈电子数有异常增加[阅读全文]
-
联合国发布公报庆祝《巴黎协定》生效
[内容预览]
| 2016/11/4 12:23:07新华社拉巴特11月4日电(记者卢苏燕)联合国气候大会组委会4日在摩洛哥城市马拉喀什发布新闻公报,庆祝《巴黎协定》生效,强调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也是一个正视现实和面向未来的时刻,需要全世界坚定信念,完成使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11月7日至18日将在马拉喀什举行,同时还将举行《京都议定书》第12次缔约方大会和《巴黎协定》第一次缔约方大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阅读全文]
-
联合国环境署发布新报告 构建可持续资源智能食品系统
[内容预览]
| 2016/11/3 9:03:48本报综合报道 《食品系统和自然资源》报告介绍会近日由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Resource Panel,以下简称IRP)主办。IRP秘书处代理负责人María José Baptista及报告主要作者、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John Ingram博士介绍了IRP相关工作及全球食品系统发展趋势。 这份报告以系统分析视角,对食品系统内的生产、加工、分配、制备[阅读全文]
-
全新能源系统登场!马斯克带来太阳能瓦片:惊艳
[内容预览]
| 2016/10/30 10:51:00除了忙着火星移民计划,马斯克还在继续可再生能源革命,他是真的想要改变世界。 今天早些时候,马斯克在美国召开了新的发布会,这次发布的主角跟特斯拉、火星移民计划都没有关系,而是更全面的展示了可再生能源计划,并且还带来了全新的产品。 在马斯克看来,可再生能源最好的一条路径,就是依靠太阳能发电,所以这次全新的产品是太阳能瓦片,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把太阳能板和屋顶瓦片整合在一起的设备,而瓦片表面上覆盖了一[阅读全文]
-
机器人为何如此受青睐?
[内容预览]
| 2016/10/27 11:16:36编者按 由工信部、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大会近日在北京亦庄举行,国内外机器人巨头纷纷组团参加。 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重点关注三大领域: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创新突破与发展趋势,当今机器人产业重点领域和应用机会,以及机器人在智能社会中的创新发展。当前,机器人产业因受到市场青睐而全面看涨。那么,机器人应用前景如何?在环境保护方面能发挥怎样作用?本期应知为您解答。 我国[阅读全文]
-
《蒙特利尔议定书》取得进展
[内容预览]
| 2016/10/27 11:01:42本报讯 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大会达成协议,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下逐渐减少超级温室气体——HFCs(氢氟碳化物,因其CO2排放量较高被列为极强的温室气体)。对此,来自120多个国家超过1100个非政府组织组成的气候行动网络表示欢迎。接下来全球领导人将出席摩洛哥国际气候大会。这一协议的达成是今年全球最重大的气候行动,向限制全球升温迈出了重要一步[阅读全文]
-
期待行业减排从蓝天起步
[内容预览]
| 2016/10/27 10:59:35本报见习记者张倩 国际民航组织第39届大会气候变化谈判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结束。在第39届大会气候变化谈判中,国际民航组织就控制国际航空二氧化碳排放、新的全球基于市场的措施(GMBM)达成协议,通过了《国际民航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持续政策和做法的综合声明—气候变化》和《国际民航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持续政策和做法的综合声明—全球市场措施机制》两份重要文件,形成了第一个全球性行业减排市场机[阅读全文]
-
可怕的极地漩涡或在转向
[内容预览]
| 2016/10/26 16:58:42随着北极风模式转向欧洲,它可能会让寒冷刺骨的空气降临到美国。图片来源:BENJAMIN LIPSMAN Flickr 近年来的极地涡旋已经给美国北方各州带来了令人痛苦的寒冷,使人们在屋外很难呼吸。现在,人们可能会在更长时间里经历这种痛苦的感觉。 这是10月24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的发现,该研究认为随着北极变暖,极地漩涡正在转向欧洲。反过来,它将会给北[阅读全文]
-
各国拯救剩食大作战
[内容预览]
| 2016/10/25 10:06:41今年10月16日是联合国第36个“世界粮食日”。2016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同时开展的2016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据统计,全球每年约1/3的食物被浪费,而同时仍有许多人因贫困而难求温饱。阻止食物浪费已成为全球共识,不仅各国政府频频发力,世界各地民间团体等机构的表现也十分抢眼。 全球每年浪费13亿吨食物[阅读全文]
-
德参议院提议2030年起禁止新燃油车上路
[内容预览]
| 2016/10/24 15:46:20据新华社 德国联邦参议院日前通过一项决议,提议从2030年起,禁止以汽油和柴油为动力的新汽车在欧盟范围内上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决议响应和支持了欧盟委员会此前一项关于到2050年时实现城市交通零排放的计划,称各方需要为欧盟公民的健康福祉不受损害而努力。 决议呼吁欧盟委员会评估各成员国当前税收政策对促进实现交通零排放是否有效,以期最迟从2030年起,在全欧盟范围内仅对新的零排放汽车实行准入。[阅读全文]
-
人类祖先适应定居生活的模式或更加多样化
[内容预览]
| 2016/10/24 15:38:54当古代狩猎采集者一开始放弃游牧生活时,他们或许并没有一味地追寻种植粮食作物。一项日前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上的研究发现,至少一些群体可能并未选择从种植谷物中寻求很大的回报,而是采取了谨慎行事的策略。如果是这样,那么向定居生活的过渡——进入农业社会的重要一步——或许比考古学家认为的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目前的标准观点是,约2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在一个地方长期停留,从而使其得以开发在那里[阅读全文]
-
美英计划携手探索南极冰川融化
[内容预览]
| 2016/10/24 15:37:01特怀特冰川附近的冰山 图片来源:Jim Yungel 一个来自朋友和家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工作在西南极冰原上的科学家:“海平面升高速度有多快?” 这片冰原是预测下个世纪海平面的最大万能牌之一,它正“采取”持久的不确定性复杂努力,以适应人类驱动的气候变化。人们曾认为它会稳定数个世纪,但卫星和飞机观测结果显示,该冰原正在变薄且开始不稳定。但它何时崩塌依然是未知数,预测范围横跨了未来几十年到数世纪。[阅读全文]
-
30国科学家启动人类首次环南极科考
[内容预览]
| 2016/10/19 14:11:29来自30个国家的50多名研究人员将展开人类历史上首次环南极洲科学考察,一次性走遍南极大陆及南极洲所有主要岛屿,以期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南大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17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启动仪式上,组织者宣布,这支多国联合科考队定于12月2日乘坐俄罗斯“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考察船,从南非开普敦港出发,预计明年3月18日返回。 “我们对南极洲周边变化的了解远不及北极[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