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三江源生态系统好转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长

    [内容预览]

    | 2011/5/13 14:56:57
    青海新闻网讯 如今,无论你乘坐火车西行还是驱车前往三江源头,都能看到路边成群结队的藏羚羊追逐嬉戏,藏野驴悠闲踱步,如果运气好,还能见到很难“谋面”的庞然大物野牦牛。“目前,三江源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王国’。”长期研究三江源问题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纪远说。自2005年至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49.38亿元,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状况明显好转,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

    [阅读全文]

  • 广东再添俩国宝级华南虎崽 "公主"顺利产崽

    [内容预览]

    | 2011/5/12 18:49:59
    两头虎崽正贪婪地吸食母虎的奶水。  韶关华南虎驯养繁育研究中心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中心驯养的华南虎“公主”,继去年10月顺利产下两只小虎崽后,于本月9日上午再次产下两只国宝级小虎崽。  “公主”老到:  半小时顺利产下两崽  今年1月8日,韶关华南虎驯养繁育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再次将发情的母虎“公主”和公虎“王子”送入洞房。  5月9日凌晨,工作人员发现“公主”开始不停地在产房走动,技术人员判

    [阅读全文]

  • 我国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面临四大严峻形势

    [内容预览]

    | 2011/5/12 8:38:46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11日在“爱鸟周”30周年纪念活动上说,当前我国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面临四大严峻形势:     一是在不少鸟类和野生动植物分布区,栖息地损毁等状况仍未得到显著改观;     二是乱捕滥猎、非法经营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现象还时有发生,严重威胁鸟类和野生动

    [阅读全文]

  • 极度濒危苏门答腊虎

    [内容预览]

    | 2011/5/11 10:18:21
    两只老虎:这是一只苏门答腊虎和她的幼崽在一起  动物保护人士表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拍摄到多达12只苏门答腊虎,实在让人非常震惊。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其他动物保护组织现在正全力阻止对这片森林的破坏和砍伐 濒临灭绝:由于栖息地不断减少,盗猎以及和人类的冲突,这种老虎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1日消息,近日,人们在印尼一片即将被砍伐的森林中拍摄到12只极度濒危的苏门答腊虎的影像。 

    [阅读全文]

  • 可可西里待产藏羚羊迁徙意外提前 或与气候变暖有关

    [内容预览]

    | 2011/5/11 9:52:54
    中国气象报记者金泉才报道 据5月3日来自青海省可可西里管理局五道梁保护站报告称,当天下午5时10分许,有48只待产雌藏羚羊穿越青藏铁路五北大桥和青藏公路2998管理处,向可可西里腹地迁徙。  过去待产藏羚羊向可可西里卓乃湖、太阳湖等地迁徙多从6月17日左右开始,2006年以后逐年提前,2010年提前到5月15日,比往常提前1个月。专家分析,这是因为藏羚羊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待产藏羚羊提前迁徙能够有充

    [阅读全文]

  • 中国多种动物面临灭绝

    [内容预览]

    | 2011/5/10 9:02:55
    或许有人不知道,已经逝去的2010年被联合国定义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或许也有人不知道,除了因“国宝”效应而得益的大熊猫,中国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其珍稀性不亚于大熊猫。  国宝级动物在灭绝线上挣扎  北京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潘文石,近10年来一直带领他的团队在广西崇左研究白头叶猴,他觉得这种数量稀少的动物,与他在上世纪80年代潜心研究的大熊猫一样,也有必要享受“国宝级待遇”。  潘文石还在研究中

    [阅读全文]

  • “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通过成果鉴定

    [内容预览]

    | 2011/5/6 16:56:34
    5月4日,广东省科技厅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在华南植物园主持召开了由该园负责完成的“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广东省林科院、中科院广州分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华南师范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广东省林科院院长张方秋研究员担任主任。华南植物园领导任海、魏平和相关课题组科研人员20余人参加了鉴定会。

    [阅读全文]

  • 生态保护使秦岭珍稀动物“人丁兴旺”

    [内容预览]

    | 2011/4/27 8:39:32
    4月19日,一只野生朱鹮正在陕西洋县花园村的山林树上孵化。1981年5月,中国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如今经过30年的保护,朱鹮的数量已发展到1400余只,主要分布于陕西洋县约3000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内。朱鹮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的世界濒危鸟类,有“东方宝石”、“吉祥鸟”之称。新华社记者 焦卫平 摄  新华网西安4月26日电(记者 杨一苗 陈钢)一岁半的大熊猫“亚亚”是西安世

    [阅读全文]

  • 江豚训练后放归长江故道

    [内容预览]

    | 2011/4/26 12:01:31
         科研人员为在保护区暂养池内的5头江豚体检,其中身体状态较好的两头将会被“软释放”到长江故道。记者高宝燕摄      长江日报24日讯 昨日上午,石首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内,两只江豚被从人工饲养网箱搬到天然围网内。这种江豚“软释放”模式在我国尚属首次,意在逐步恢复其野外生存能力,最终回归大自然。 &nb

    [阅读全文]

  • 中国首例北极熊龙凤胎成活

    [内容预览]

    | 2011/4/26 8:24:59
        4月25日,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的饲养员和双胞胎北极熊宝宝玩耍。在经历了109天的精心养育,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繁育的国内首例北极熊龙凤胎幼仔顺利成活。据了解,北极熊龙凤胎同时成活,这在北极熊家族史上比较罕见。 新华社发(李雨泽 摄)

    [阅读全文]

  • 朱鹮:7只到1400只

    [内容预览]

    | 2011/4/21 11:59:10
    西安,2011年4月21日 朱鹮:7只到1400只 4月20日,一只朱鹮正在洋县朱鹮生态园保护中心的野生训化棚里飞翔。 1981年5月,中国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如今经过30年的保护,朱鹮的数量已发展到1400余只,主要分布于陕西洋县约3000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内。朱鹮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的世界濒危鸟类,有“东方宝石”、“吉祥鸟”之称。 新华社记者 焦卫平 摄

    [阅读全文]

  • 解密朱鹮

    [内容预览]

    | 2011/4/17 12:05:42
    当清晨的霞光投射到树梢,一片片粉红色的“云彩”从林中徐徐飞起,这是朱鹮羽毛闪耀出的特殊光辉。  但这样的景象却只能在我国的极少数地区观察到。朱鹮作为濒临灭绝的物种,人们一直试图找到了解和拯救它们的办法。科学家们15日公布了朱鹮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这将成为解密这一珍稀物种的“钥匙”。   生命密码  DNA,一个个盘旋上升的双螺旋结构,其中隐藏着神秘的“生命密码”。对DNA的不断解密,也将逐一回答困

    [阅读全文]

  • 金丝猴群时隔20余年首现九寨沟景区 约200余只

    [内容预览]

    | 2011/4/14 8:18:47
    中新社九寨沟4月13日电 (苏杰)记者13日从四川阿坝九寨沟景区管理局获悉,当地村民近日在扎如景区发现一大群金丝猴,经粗略估计这群猴子有200多只。这是自1984年九寨沟对外开放以来,首次在距离游客游览区最近的地方发现成群金丝猴。  本月10日,村民泽旺尼美一家开车经过扎如沟燕子扎吾时,发现一群金丝猴正在河边喝水。现场距离扎如沟热喜寨1公里,离景区入口处仅2.5公里。11日下午5点,景区管理人员再

    [阅读全文]

  • 科研人员为中华鲟安装防误捕T形标识

    [内容预览]

    | 2011/4/13 9:04:27
    宜昌(湖北),2011年4月12日 科研人员为中华鲟安装防误捕T形标识 4月12日,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正在进行“野化”训练的子一代中华鲟安装新型塑料体外识别T形标识。 4月中旬,该研究所人工繁殖的大批中华鲟和胭脂鱼等珍稀鱼类将被放流长江。为防止渔民误捕珍稀鱼类,科研人员对放流鱼类安装T形标识,渔民凭肉眼就可以识别。 新华社发(刘曙松 摄)

    [阅读全文]

  • 珍稀濒危埃及小龟仅重6克 只比1颗葡萄稍大

    [内容预览]

    | 2011/4/12 18:13:34
    中新网4月12日电 据英国媒体11日报道,英国海关与消费税局(H.M. Customs and Excise)缴获了一只罕见的克莱马尼陆龟(Kleinmann tortoise),又称埃及陆龟。这个出生才1个月的小东西体重仅为6克,身体比一颗葡萄大不了多少,袖珍身材惹人怜爱。 这只小乌龟身材只比一颗葡萄稍大  据报道,这只名叫“提姆”(Tim)的小龟原本来自埃及、利比亚地区,属于珍稀极危动物,它的

    [阅读全文]

  • 大批夏候鸟飞抵黄河三角洲 繁殖量将超200万只

    [内容预览]

    | 2011/4/12 9:49:04
    中新社济南4月11日电 (孔凡元)连日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科研人员在黄河三角洲大汶流海沟东潮间带芦苇沼泽中发现珍稀鸟类——黑嘴鸥新筑的60多个巢。专家称今年在黄河三角洲落户繁殖的夏候鸟约有110多种,繁殖总量将超过200万只。   记者11日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从3月份开始,黄河口湿地内的白鹳等许多种鸟儿已经开始垒巢建家。它们中有白鹭、鹊鹞外,还有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国家重

    [阅读全文]

  • 甘肃普氏野马顺利越冬

    [内容预览]

    | 2011/4/9 14:14:03
    近日,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养育的62匹普氏野马顺利越冬。1989年以来,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先后从美国、德国引进普氏野马并繁育后代,目前共养育62匹普氏野马,其中7匹放归于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阅读全文]

  • 广西:三十年来首次发现疑似白头叶猴双胞胎幼猴

    [内容预览]

    | 2011/4/6 13:33:13
         4月5日,记者从广西崇左市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了解到,自3月下旬以来,工作人员在保护区内发现两只疑似白头叶猴双胞胎幼猴,这在以往30多年的观察记录里从没有出现过。白头叶猴是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成年猴外冠毛和尾巴均为白色,因此得名。这种珍稀猴类在全球只有数百只,绝大部分生活在广西西崇左市的宁明、龙州、大新、扶绥等地。据新华社  

    [阅读全文]

  • 只要保护得好 老虎便会茁壮成长 印度虎增加12%

    [内容预览]

    | 2011/4/1 15:22:09
     一项调查显示,印度虎数量增加12%,但有人对此质疑。(图片提供:Pallava Bagla)     由印度政府进行的一项新的调查显示,该国成年虎种群数量增加了12%。然而一些虎类专家认为,真实的数量并没有这么多。        2006年进行的一次调查估计,印度境内

    [阅读全文]

  • 人工繁育蟒蛇首次大规模放归野外

    [内容预览]

    | 2011/3/30 9:17:32
    本报三亚3月28日电 (记者刘毅)由国家林业局和海南省林业局主办的“人工繁育和救护蟒蛇放归自然活动”,今天在海南三亚举行,100条人工繁育和救护的蟒蛇被放归野外。  蟒蛇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蛇中之王”。长期以来,我国蟒蛇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达到濒危状态。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国家林业局2008年批准海南东盛弘蟒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首家开展蟒蛇繁育利用的试点单位;经过

    [阅读全文]

208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