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发现成年野生东北虎 我国境内只剩下20只左右
[内容预览]
| 2011/10/20 14:00:23新华社哈尔滨10月19日电(记者李建平)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19日证实,在黑龙江省密山市一水库旁17日出现过一只东北虎,经专家鉴定确认,这是一只成年雄性野生东北虎。 据介绍,17日上午8时许,密山市富源乡民富村几个农民在经过青年水库时,发现一只牛般大小的动物正从水里上岸,几人走近一看是一只老虎,随即[阅读全文]
-
极濒危物种远东豹现身珲春
[内容预览]
| 2011/10/19 9:11:26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刘茜、靳晓燕今天从北京师范大学获悉,北京师范大学生命学院生态学研究所、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前不久首次在吉林省珲春保护区拍摄到极濒危物种野生远东豹影像(见图),用确凿的证据证明远东豹还存活于中国。 远东豹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亚种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在20世纪之前,远东豹曾经[阅读全文]
-
冬季在玉树隆宝国家及自然保护区艳遇黑颈鹤
[内容预览]
| 2011/10/19 9:08:05黑颈鹤悠然漫步 中广网玉树10月17日消息(记者凌晨)青藏高原悄然进入冬季的这个寒冷季节,能在海拔4500多米的隆宝滩艳遇黑颈鹤足以令人兴奋不已。 今日下午,在前往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镇采访的途中,记者透过车窗看到4只悠闲自得的黑颈鹤在湖泊里觅食。降下玻璃窗,拿出短镜头的CANONG12相机对着黑颈鹤的倩影拍摄了几张照片后,见黑颈鹤视而不见,记者打开车门走下路基,得寸进尺缓步接近它们,直到几十米[阅读全文]
-
野生东北豹首拍幕后
[内容预览]
| 2011/10/19 9:01:059月19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野外专家助理孙戈,在吉林省汪清自然保护区西南岔林场首次拍摄到清晰的东北豹照片,而主持这一研究项目的,为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WWF东北办公室虎豹保护项目高级官员姜广顺。16日,记者辗转采访了姜广顺教授,了解到首次拍摄野生东北豹的幕后新闻。 李然 本报记者 王铁军 照片由姜广顺提供 野外考察多次发现行踪 WWF东北项目办于2006年在哈尔滨成立[阅读全文]
-
浙江出台规定将开始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
[内容预览]
| 2011/10/17 15:29:44生长在浙江西天目山的5株“天目铁木”正面临无后的危险。“天目铁木”被誉为“地球独生子”,全球只有5株。 “株数稀少,繁衍能力弱,环境破坏严重,是它濒危的主要原因。”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周晓丽说,“要让这‘独生子’繁衍,就要培育更多的幼苗,这样的话迁地保护就至关重要。” 针对这些极小种群植物的繁衍和保护,浙江省近日出台了《浙江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拯救规划》,对35种极小种群植物进[阅读全文]
-
探访大猩猩种群 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
[内容预览]
| 2011/10/14 23:00:09自然保护组织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山地大猩猩仅存数百只,大都生活于中非洲卢旺达等国境内,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摄影师捕捉下这种珍稀动物各种细腻可爱的面部表情和滑稽古怪的行为动作。穆尼亚正在做出滑稽的面部表情。它是希尔瓦族群中一只强壮的雄性银背山地大猩猩。 银背山地大猩猩阿卡莱沃罗正朝向我们拍打自己的胸部,显示自己强壮的身躯。 一对雌雄山地大猩猩正在秀恩爱。2010年,维龙加火山种群大约拥有48[阅读全文]
-
中国首次拍到野生东北豹照片
[内容预览]
| 2011/10/13 9:47:43图为拍摄到的活动于吉林省汪清县林区的野生东北豹。孙戈 摄 近日,一只濒危珍稀的野生东北豹在吉林省汪清县林区活动时,被野外设置的远红外自动相机成功拍到。这是中国首次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东北豹的照片。 经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专家确认,照片中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东北豹。被拍到时,这只东北豹正在山梁上活动。照片于9月19日13时30分拍摄,地点为汪清林业局西南岔林场。 专家[阅读全文]
-
八只猎豹宝宝亮相南非猎豹保护中心
[内容预览]
| 2011/10/9 9:52:39南非奥茨胡恩有一家猎豹保护中心,多年来致力于猎豹保护和繁育项目,不久前保护中心传出好消息,八只健康活泼的猎豹宝宝先后降生了。 这些犹如小猫一样毛茸茸的可爱小家伙就是南非奥茨胡恩猎豹保护中心今年的新成员猎豹宝宝。为了保证猎豹宝宝健康成长,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它们精心调配了牛奶和鸡肉的食谱,并且严密监控小家伙们的一举一动,等到它们长大后再放归大自然。 猎豹属于猫科动物,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时速[阅读全文]
-
西双版纳再现疑似印支虎足迹
[内容预览]
| 2011/10/9 9:02:28据新华社昆明10月6日电(记者 李怀岩)科研人员近日证实,在地处中缅边境的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有发现疑似印支虎的报告,经过勘验,初步认定留在其境内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足迹确为印支虎所有。这是继2007年科研人员在西双版纳境内拍到野生印支虎活体照片后,又一次发现印支虎足迹。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罗爱东说,最近几年,布朗山乡多次有老百姓称看到过老虎,而今年再次有[阅读全文]
-
成都大熊猫基地首次披露大熊猫繁育经历几大危机
[内容预览]
| 2011/9/28 10:40:12工作人员给刚出生的熊猫喂奶摄影/雷远东 ●“1987年至1988年,一共有7只大熊猫接连死去,在当时可是天大的事情。” ●上个世纪90年代,成都大熊猫还面临无精可采,遭遇了绝后的危险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数量成功突破100只,大熊猫作为一个濒临灭绝的动物品种,成都大熊猫基地可谓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黑白相间那可爱动[阅读全文]
-
BGCI在井冈山启动珍稀濒危植物回归活动
[内容预览]
| 2011/9/26 15:36:01IUCN专家与与会代表交流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方法 由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和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共同主办,江西省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一届井冈山生物多样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6日—9月1日在井冈山市召开。来自包括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植物标本馆、尼泊尔Tribhuvan Universi[阅读全文]
-
克服繁育"三难" 卧龙大熊猫开始"优生优育"
[内容预览]
| 2011/9/26 11:30:48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了解到,今年,中心共繁育大熊猫4胎6仔,相比往年近20只幼仔的产仔量减了不少。 而这样的数字,正是源于中心今年全面推行的“优生优育”计划。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表示,在克服了大熊猫繁育“三难”——“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成活难”问题后,人工圈养大熊猫繁育,已从“重视数量”时代跨越到“优生优育”[阅读全文]
-
青海湖黑颈鹤种群数量过百 生态环境不断好转
[内容预览]
| 2011/9/26 10:35:36记者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随着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不断好转,2011年,全球性濒危鸟类黑颈鹤在青海湖流域的种群数量已突破百只。 黑颈鹤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最早在青海湖流域被世人发现。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地区,少量分布于印度和不丹境内,在全球仅有几千只。研究人员推断黑颈鹤在我国主要有三大种群,即青海湖种群、西藏中西部种群和四川北部种群。 据长期在青海湖[阅读全文]
-
保护中华白海豚 江门出台全省首个地方法规
[内容预览]
| 2011/9/25 16:10:05江门市政府十三届八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江门市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全省首个关于中华白海豚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江门白海豚保护管理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广东省现有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台山市大襟岛至三杯酒岛附近海域,总面积[阅读全文]
-
海南长臂猿种群调查获得重大发现
[内容预览]
| 2011/9/25 16:08:27这是新一群海南长臂猿中的母猿摄于9月21日。新华社记者姜恩宇摄 动物学家在刚刚于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束的海南长臂猿种群调查中发现,珍贵的海南长臂猿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保护区的海南长臂猿从过去的两群增加到三群,总数23只以上。 这是新一群海南长臂猿中的另一只母猿(摄于9月21日)。新华社记者姜恩宇摄 9月16日至22日,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香港嘉[阅读全文]
-
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国在行动
[内容预览]
| 2011/9/23 8:18:00本报讯(记者赵英淑)9月20日,由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和各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办、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等上百家单位共同承办的2011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在京启动。野生救援协会主席史蒂夫表示,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nbs[阅读全文]
-
大熊猫"领地"扩大 从核心分布区向种群边缘扩散
[内容预览]
| 2011/9/22 11:30:07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即将展开,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省林业厅野保处获悉,第三次全国大熊猫普查后,我省先后在江油市、泸定县大渡河西岸以及峨眉山市等地发现野生大熊猫出没,这些新增的大熊猫分布点表明,大熊猫种群在我省存在着从核心分布区向种群边缘扩散的趋势。 第三次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省的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等10个市(州)的33个县(市、区)162个乡镇。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最[阅读全文]
-
升金湖保护区破解珍稀候鸟越冬取食难题
[内容预览]
| 2011/9/18 8:43:38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和东亚地区物种保护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也是安徽惟一以珍稀水禽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更好地给鸟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提升升金湖周边居民爱鸟护鸟意识,保护区管理局在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的前提下,与东至县胜利镇新军村建立起升金湖珍稀鸟类投喂区,开启了爱鸟护鸟、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阅读全文]
-
世界罕见金丝野牦牛在羌塘自然保护区已有170头左右
[内容预览]
| 2011/9/18 8:40:10新华社拉萨9月11日电(记者 拉巴次仁)世界罕见的金丝野牦牛近年来在羌塘自然保护区已有170头左右。这是西藏阿里地区森林公安局局长旦达近日向新华社记者披露的。 位于西藏北部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大部分地段海拔都在4500米至5000米;同时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保护区内有400多种野生动物。 金丝野牦牛是野牦牛中的一种,[阅读全文]
-
濒危动物有救了
[内容预览]
| 2011/9/15 8:36:52记者 郭爽 美国科研人员利用动物的皮肤细胞,借助诱导培育技术,成功获得两种濒危动物的干细胞。这项成果不仅为拯救濒危动物增添了希望,也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和治疗某些疾病。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新一期英国期刊《自然·方法学》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选择了两种濒危物种作为研究对象,一种是基因与人类接近的灵长类动物鬼狒,这种产自非洲中西部的动物在人工喂养条件下易患糖尿病,因此专家也希望借此研究治疗糖[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