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虹口再现野生大熊猫踪迹

    [内容预览]

    | 2011/6/23 11:34:33
    本报讯(记者 夏丽莎)都江堰市虹口乡自然环境逐步恢复,震后再现野生大熊猫踪迹。6月22日,记者从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保护区科研监测队安装的红外线自动相机在6月的观测中拍摄到11张野生大熊猫照片。  今年初以来,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队员先后在小草坡、三交界、啄啄山等野生动物活动关键区安装了20余台红外线自动相机,开展野生动物定位监测工作。6月20日,检测队员从取回的6

    [阅读全文]

  • 阿拉伯大羚羊

    [内容预览]

    | 2011/6/23 11:16:40
         大约40年前,随着猎人的一声枪响,最后一头野生阿拉伯大羚羊(Oryx leucoryx,如上图)——一种生有醒目黑角的大型米色羚羊——在阿曼的沙漠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然而就在上周,自然资源保护组织宣布,这种可能造就了独角兽传说的大羚羊已经在阿拉伯半岛成功地恢复了它的自然栖息地。      

    [阅读全文]

  • 我国东北虎 明天会更好

    [内容预览]

    | 2011/6/22 14:51:29
    吉林新闻网6月22日电  据吉林省林业厅网站消息,我国东北虎的故乡珲春市地处吉林省最东部,图们江下游地区。境内的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俄罗斯、朝鲜3国交界地带。  珲春依山临海,气候温和湿润,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使得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堪称图们江流域世界级的“生态宝库”。  在保护区,人们常见的野生植物有500多种,比如东北红豆杉、红松、紫椴、水曲柳、刺五

    [阅读全文]

  • 阿拉伯“独角兽”回归自然  动物保护任重道远

    [内容预览]

    | 2011/6/22 8:23:31
    在阿曼地区的阿拉伯大羚羊。(自法新社)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日前表示,对于所有濒危动物的物种而言,羚羊重新回归自然界并生存下来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动物保护学家称,一种被认定为是独角兽原型的羚羊,已成功从濒临灭绝的境地下挽救回来。  《卫报》称,最后一只野生阿拉伯大羚羊于1972年被射杀。此后,经过多年的圈养繁殖以及再引进自然界的努力,目前在阿拉伯半岛上,野生阿拉伯大羚羊的数量已达到1,000只以上。 

    [阅读全文]

  • 中国首例人工繁育 龙凤胎北极熊将定居武汉

    [内容预览]

    | 2011/6/21 10:30:25
    19日清晨7时,在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馆外,小北极熊“乐乐”和“静静”在饲养员牵引下,欢快地散步(如图)。  今年国庆前,这两只中国首例人工繁育的龙凤双胞胎北极熊将定居武汉海昌极地海洋世界。  “乐乐”是哥哥,脸型略圆,鼻头偏灰色,长得像妈妈;“静静”是妹妹,脸型略长,性格活泼,更像爸爸。哥哥眼睛总是立着,常闪着小捣蛋的眼神;妹妹眼睛像黑珍珠般,格外有神。  它们的父母均来自芬兰,作为中国与芬兰民间

    [阅读全文]

  • 藏羚羊迁徙产仔比常年提前月余

    [内容预览]

    | 2011/6/15 8:59:42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向保护区腹地集群进发,开始一年一度的大规模迁徙产仔。新华社资料图片  晨报记者 郁文艳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产仔期即将到来。记者昨天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藏羚羊每年都会长途跋涉,去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畔生产羔羊,通常迁徙时间是每年的6月16日、17日,但今年5月3日,保护区工作人员就发现了第一批迁徙的羊群。“

    [阅读全文]

  • 农业部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长江江豚

    [内容预览]

    | 2011/6/12 14:24:41
        本报讯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近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严重,保护区水位下降,江豚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韩长赋部长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日前,农业部发出《关于请做好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豚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立即组织专家开展江豚受威胁情况评估和对策研究。为妥善处理湖北天鹅洲自然保护区用水问题,农业部会

    [阅读全文]

  • 改善伊犁河生态环境 伊犁河土著珍稀鱼种繁育成功

    [内容预览]

    | 2011/6/11 18:13:09
    记者从新疆水产科研所设在新源县的冷水鱼研究示范基地了解到,近几年,伊犁河土着鱼等珍稀冷水鱼种人工繁育技术成熟,2010年在伊犁河成功投放10万尾伊犁河土着珍稀鱼苗,今年将继续加大伊犁河土着鱼繁育和投放力度,不断恢复濒临灭绝的鱼类种群,改善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   据介绍,近30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质恶化、过度捕捞、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百分之八十的伊犁土着鱼类濒临灭绝。作为伊犁河特有鱼类的伊犁

    [阅读全文]

  • 保护袋貂浣熊负鼠等小型动物 悉尼给猫设"宵禁"

    [内容预览]

    | 2011/6/9 13:41:24
        澳大利亚悉尼市郊5个区将于近期实施“宵禁”,不过,宵禁令的对象不是人,而是家养宠物猫。     路透社8日报道,宵禁令旨在保护野生动物,因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监测到大量宠物猫夜袭野生动物事件,担心野生动物种群会因猫的袭击而受负面影响。    悉尼副市长米歇尔麦肯齐的儿子近期

    [阅读全文]

  • 熊猫怕热越迁越高 全球专家积极应对

    [内容预览]

    | 2011/6/8 8:06:57
    昨日,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在成都成立,旨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持续关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  本报讯(记者 孙琪)6月7日,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全球科思基金会联合创办的 “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在成都成立。该中心将致力于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并提供支持。  该中心设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基地主任张志和介绍,近年来,成都大熊猫基地通过与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合

    [阅读全文]

  • 专家称未来30年中国江豚数量可能减少八成以上

    [内容预览]

    | 2011/6/3 11:32:15
    新华网湖南岳阳6月2日电 (记者周勉 周楠) “如果不采取措施,江豚数量将可能在未来30年内减少八成以上。”  2日,在完成了对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实地考察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类研究专家王丁带领的研究团队发出警告。  长江江豚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估计的种群数量仅有1000余头,比大熊猫还少,或许也是长江中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

    [阅读全文]

  • 长江大旱使白鳍豚等水生野生生物面临生存危机

    [内容预览]

    | 2011/6/1 14:42:52
    5月20日,天鹅洲国家级长江豚类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监测江豚的生活状况。  长江干旱,洞庭湖、鄱阳湖、洪湖喊渴,长江三峡紧急放水……近期,降临在长江流域沿线的干旱使湖泊水量减少、水位偏低,白鳍豚、江豚等水生野生生物面临生存危机。  这是记者从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31日在北京召开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和救护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副会长胡维勇介绍,长江作为中

    [阅读全文]

  • 中国珲春自然保护区野生东北虎和远东豹数量增长

    [内容预览]

    | 2011/5/29 15:38:30
        新华网长春5月29日电(宗巍、郑福江)记者从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该保护区境内野生东北虎和远东豹的数量分别为5-7只和3-5只,分别较十年前增长了2只左右。    更令人兴奋的是,该保护区的监测信息还显示,野生东北虎活动半径逐步扩大,其种群已经开始由边境一

    [阅读全文]

  • 濒危物种东方白鹳黄河口繁殖种群数量再创新高

    [内容预览]

    | 2011/5/26 7:49:13
    中新社济南5月25日电(周广学孔凡元)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世界濒危物种东方白鹳繁殖种群目前已达30对,创历史新高,这也是东方白鹳连续9个年头在这里繁衍后代。  记者25日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获悉,自2003年首次发现东方白鹳在自然保护区繁殖以来,筑巢数量逐年增加,繁殖数量也逐年增多。从最早的单门独户,发展到2010年28对东方白鹳夫妻在保护区繁殖,成功繁育幼鸟65只,今年的繁殖种群更是达了30

    [阅读全文]

  • 保护项目顺利实施青海湖普氏原羚生存环境显著改善

    [内容预览]

    | 2011/5/23 13:34:27
    青海新闻网讯 5月10日,投资205万元的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ECBP)-青海与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普氏原羚协议保护项目顺利结束,经验收达到了预期效果,青海湖普氏原羚保护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据悉,为更好地保护世界濒危动物普氏原羚,2008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四川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通过本底调查数据分析,分别在环青海湖地区的海北州刚察县、海晏县,海南州共和县,湖东种羊场启动实施了普氏原羚协议保

    [阅读全文]

  • 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试点已部署

    [内容预览]

    | 2011/5/23 13:32:44
    5月12日,国家林业局在京召开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试点部署会,公布了试点单位和试点工作三阶段任务,并请专家作相关的培训。  云南、浙江、黑龙江、新疆、广西5省(区)为本次调查的试点省(区),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和“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参与调查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内容包括完善试点工作方案,修订技术规程,探索科学实用的调查组织形式和实施模

    [阅读全文]

  • 蒙古境内野驴现生存危机

    [内容预览]

    | 2011/5/18 13:46:20
    日前一则研究结果显示,蒙古境内的栅栏和铁路线阻止了濒危野生驴子进入其原本的生存环境,导致这些动物的处境更加危险,逐步走向灭绝。  野驴,与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度在蒙古、俄罗斯及中东地带随处可见,但今天,这些地区的野驴规模大规模缩小,且多半生存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即使蒙古大力建设保护区进行保护,但是野驴仍然处于危险当中。  人工障碍和自然障碍(山峰)把野驴群体分开,并切断了其迁徙路线,研究人员曾观察

    [阅读全文]

  • 鸟类专家为雨燕戴"身份证" 颐和园重新放飞

    [内容预览]

    | 2011/5/16 10:17:54
    程功摄   本报15日讯 “体重53克、头长7.47毫米、环志号:R00—2228……”今天早晨,一只只戴上了“环志”的雨燕在颐和园被重新放飞。今后,这些雨燕在北京、在颐和园内呆多久,寿命有多长,都能通过“环志”了解得一清二楚,这也将为研究颐和园乃至北京城的环境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北京师范大学鸟类专家赵欣如告诉记者,环志是对鸟类进行追踪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环志没有重复,就像人的身份证一

    [阅读全文]

  • 可可西里藏羚羊增至7万只

    [内容预览]

    | 2011/5/16 9:16:06
    本报西宁5月13日电 (记者周东平)记者从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自2006年以来,可可西里在藏羚羊保护行动中,未再发现一起武装盗猎案件,藏羚羊的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目前的7万多只。  自1998年保护区成立起,13年来可可西里管理局共组织大小规模巡山400多次,人员达3500人次,总行程近100万公里。森林公安部门共破获各类案件上百起,缴获非法枪支68支,收

    [阅读全文]

  • 可可西里开展“护航行动”保护临产藏羚羊

    [内容预览]

    | 2011/5/13 15:09:07
    新华网西宁5月13日电(记者侯德强)记者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进入5月份,可可西里境内和周边区域的临产藏羚羊开始提前向保护区腹地“大产房”迁徙集结,为保护临产藏羚羊在安宁祥和的环境中顺利产仔,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护航行动”近日拉开序幕。  可可西里管理局局长才旦周介绍说,根据管理局卓乃湖保护站报告,到目前已有200余只临产藏羚羊在保护区腹地卓乃湖一带集结。对此管理局立即开展“护航

    [阅读全文]

2089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