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西哥遭遇70年来最严重干旱
[内容预览]
| 2011/12/7 12:01:542011年11月24日,墨西哥科阿韦拉州的圣何塞,一位牧民在荒野放牧羊群。(路透社)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墨西哥今年正遭受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已经对该国农业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而且预期干旱还将持续到明年。 稀缺的降水已经影响到了墨西哥全境70%的国土,其中科阿韦拉州、圣路易斯波托西州、索诺拉州、塔毛利帕斯州、萨卡特卡斯州等行政区域已经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用水短缺。 由于今年开年就发生了[阅读全文]
-
联合国森林保护项目被诟病引发“碳掠夺”
[内容预览]
| 2011/12/7 12:00:19秘鲁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图片来源:mothclark62纳瓦人所绘的领土图,划定了其在秘鲁亚马逊河流域一贯拥有的区域。图片来源:森林人民计划 联合国近年支持的一个新项目是通过付费给当地社区来制止森林砍伐,从而为森林碳汇创建金融价值。然而,在德班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之际,秘鲁土著团体和国际人权组织“森林居民计划”(Forest Peoples Programme)发布一份最新研究[阅读全文]
-
本世纪气温较工业革命上升2℃ 全球变暖恐提速
[内容预览]
| 2011/12/6 15:08:17本世纪中气温或较工业革命前上升2℃ 据新华社电 英国研究人员新近撰写的一份论文显示,如果放任温室气体排放,本世纪40年代全球平均气温或将较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上升超过2摄氏度。 英国雷丁大学研究员马诺杰·乔希带领团队,以科学预测模型为推算工具展开研究。 他们设定一种情形,即假使全球各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导致本世纪末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至当前的两倍,那么本世纪40年代全球平均[阅读全文]
-
英研究人员称放任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还将提速
[内容预览]
| 2011/12/6 9:08:41英国研究人员新近撰写的一份论文显示,如果放任温室气体排放,本世纪40年代全球平均气温或将较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上升超过2摄氏度。 日本共同社4日援引《自然-气候变化》月刊网络版10月底刊载的一份论文内容报道,英国雷丁大学研究员马诺杰·乔希带领团队,以科学预测模型为推算工具展开研究。 他们设定一种情形,即假使全球各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导致本世纪末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至当前的两倍,那么本世[阅读全文]
-
北极海冰面积迅速缩小 或导致资源争夺战白热化
[内容预览]
| 2011/12/5 9:12:59中新网12月3日电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报道,国际科学家小组近日提出的年度报告,北极海冰面积迅速缩小,使得海象和北极熊的生存空间萎缩,而冰层解冻却使得进入北极变得较容易,也更易开发,科学家担心这可能导致北极资源争夺战白热化。 由14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在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提出报告,科学家发现气温变暖、更多绿色植物已经成了北极带的“新常态”。 据报告,今年北极带的气温较30年前[阅读全文]
-
野生狐狸腾空跃起潜入积雪捕鼠瞬间
[内容预览]
| 2011/12/2 8:54:52这幅照片由野生动物摄影师理查德-彼得斯在黄石国家公园的拉马尔谷拍摄,展示了一只高高跃起的赤狐赤狐的脑袋即将扎进雪地,猎捕藏匿在雪下的老鼠令赤狐感到失望的是,此次“潜雪”捕鼠最终以失败告终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野生动物摄影师理查德-彼得斯拍摄了一组精彩的照片,展现一只赤狐高高跃起,而后一头扎进雪地捕鼠的有趣瞬间。当时,赤狐首先在雪地上侦察了几分钟,寻找老鼠的踪迹[阅读全文]
-
联合国报告:地球每分钟损失10公顷森林
[内容预览]
| 2011/12/1 17:31:58联合国粮农组织11月30日发表报告说,1990年至2005年全球森林净损失面积为7290万公顷,即每分钟近10公顷。 报告说,粮农组织利用美国提供的卫星遥感观测资料,获得了更加准确的世界森林变化信息:1990年到2005年期间,世界森林损失速度为年均1450万公顷,其中热带地区的森林损失最为严重。不过,新生的森林面积高于预期,所以1990年至2005年全球森林净损失面积(森林覆盖损失面积减去植树[阅读全文]
-
联合国报告称温室气体持续增长 幅度近30%
[内容预览]
| 2011/12/1 8:42:02联合国气象机构上周表示,大气中的全球变暖气体正持续增加,而且其浓度比1750年工业时代开始以来上升了29%。其中,最普遍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长了39%。 世界气象组织关于201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二氧化碳水平现已达到389PPM(ppm是浓度单位,即百万分之一),而250年前是280PPM。浓度这么高是因为温室气体阻止了大气散热。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耶利米?伦戈萨(Jeremia[阅读全文]
-
环保部:488个外来物种已入侵我国
[内容预览]
| 2011/11/30 9:30:54有些外来物种我们还不认识,不了解。它还没有爆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它是不是会成为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有一个潜伏期,潜伏到一定程度,会有一个大爆发大流行,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这个东西挺可怕的。 早报记者 龙毅 云南昆明,一条被水葫芦堵塞的河道,水葫芦成了当地的“绿色污染物”。 现在国内入侵物种有多危险?对于这个问题,国家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安全管理处处长王捷的答案很无奈——情况严重,恢复[阅读全文]
-
有研究称:2015年夏北极海冰或完全消失
[内容预览]
| 2011/11/28 11:38:22英国著名海洋专家、剑桥大学教授彼得·维德汉姆近日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时声称,到2015年夏北极海冰将完全融化,这将对北极熊等生物的天然栖息地造成毁灭性破坏。 维德汉姆教授表示,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快速地萎缩,最短只需要4年时间就可完全消失。尽管每年冬天海冰还将会重新出现,但是在夏季没有海冰的日子里,北极熊等动物将失去天然的捕猎场所,这将严重威胁它们的生存,最终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 俄罗斯北部、加拿大以[阅读全文]
-
科学家探测南极冰川以解海平面上升之迷
[内容预览]
| 2011/11/25 16:40:08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冰川学家罗伯特●宾得沙德尔在南极。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日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南极科学部负责人斯科特●博格(Scott Borg)称,南极洲的松岛冰川“已经开始加速流动,更多的冰被排入海洋,这可能在下个世纪对全球海平面上升产生显著影响”。 卫星测量显示,这一区域的冰正在流失,周围的冰川正在变薄,浮冰迅速滑入海洋的可能性加大。据环境新闻服务[阅读全文]
-
科学家揭晓南极冰下山脉形成之迷
[内容预览]
| 2011/11/23 17:41:37科学家近日揭开了一个冰下山脉的形成之谜。这个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规模相当,存在了长达2.5亿年之久。科学家们表示,这将有助于绘制气候变化影响图。 据路透社报道,这座名为甘布尔泽夫(Gamburtsev)的冰下山脉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冰体南极的东部冰原地下3公里处。专家们正设法深入了解这块冰封的大陆,因为南极洲冰量丰富,一旦全部融化,足以令全球海平面升高约57米,即使是轻微的解冻,都有可能淹没地势低洼的沿[阅读全文]
-
太阳活动极小期到来 地球或将变得越来越冷
[内容预览]
| 2011/11/23 15:13:19这是一张拍摄于2009年的太阳照片,此时太阳表面几乎没有显示任何明显的活动迹象 新闻背景 11月28日至12月9日,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南非港口城市德班举行。 尽管全球变暖被绝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但是国际上依然不乏气候可能变冷的论调,且认为这主要归[阅读全文]
-
土星巨型风暴横贯北半球 面积超十个地球
[内容预览]
| 2011/11/22 14:52:37这是一张卡西尼号探测器获取的假彩色合成图像,显示土星巨型风暴系统的尾部这是一系列卡西尼号探测器拍摄的图像,显示此次巨型风暴系统的发展过程这两张假彩色图像显示的是在一个“土星日”内这个巨型风暴系统内部一些细小细节上出现的变化这张照片拍摄于2010年12月5日,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注意到这个风暴的雏形,此时它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子(这张图像右上方接近晨昏线附近,可以看到很不起眼的一个小白点&[阅读全文]
-
鱼类在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已成稀罕物
[内容预览]
| 2011/11/21 10:35:02这是11月18日航拍的红碱淖。 “红碱淖水域的鱼类已经基本消失。”11月16日在陕西省水利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李维平说介绍道:“这是首次对外发布这一消息,由于红碱淖面积缩小,湖水含盐量提高,PH值也达到了9.6(正常范围6.5-8.5),这远远的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鱼类在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缄淖已成稀罕物。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作为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泊[阅读全文]
-
气候变暖导致磷虾种群退化
[内容预览]
| 2011/11/20 14:37:07本报讯 (实习生龚晓蕾 记者许琦敏)全球气候在变暖吗?以浮冰下冰藻为食的南极磷虾或许有一定的发言权。近日,美国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O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技大学孙立广课题组的最新发现:气候变暖导致了过去百年内西南极半岛磷虾种群的密度下降。 南极磷虾是一种喜冷水环境的浮游生物,对海洋温度和海冰密集度极为敏感。通过拖网捕捞和回声探测技术,人们已检测到近30年来磷虾种群密度正在下[阅读全文]
-
美国切萨皮克湾生态环境好转
[内容预览]
| 2011/11/20 10:26:35据环境新闻网美国巴尔的摩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及马里兰州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60年来的水质数据之后发现,恢复切萨皮克湾生态的工作现在已经逐渐收到了成效。 该研究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系的博士研究生丽贝卡●墨菲(Rebecca Murphy)负责,她说:“这个结果令我们着实兴奋,因为这意味着切萨皮克湾的环境状况正在改善。有证据表明,减少富营养物向这里的排放卓有成效[阅读全文]
-
地球或现“第六次大灭绝” 青蛙蝾螈榜上有名
[内容预览]
| 2011/11/19 12:17:56据国外媒体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地区的青蛙、蟾蜍和蝾螈等两栖动物正处于灭绝的边缘。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这是生活于热带地区的一种黄色青蛙,它们面临灭绝的危险 科学家警告称,如果动物、植物和其它物种以目前的速度迅速灭绝,地球很可能出现“第六次大灭绝”,其中,生物树上的两栖类动物分枝正经历最快速的灭绝。科学家将此项[阅读全文]
-
森林砍伐对气候变暖影响因纬度而异
[内容预览]
| 2011/11/18 6:54:36新华网华盛顿11月16日电(记者任海军)长期以来,森林砍伐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一个国际研究团队16日报告说,森林砍伐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纬度变化而有所不同,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反而会导致气温下降。 这项研究有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全球20多个机构参与。研究人员搜集了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到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森林中的专业气象站数据,并与设在裸露地面的气象站的数据进行对比。[阅读全文]
-
青藏高原冰川每年退缩7.8米 积雪日数日趋减少
[内容预览]
| 2011/11/17 20:20:13卡若拉冰川风貌。青藏高原冰川的退缩速度已达每年7.8米。向晓阳 摄 前日,中国气象局联合科技部、中科院发布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称1951年至2009年,中国陆地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1.38℃,变暖速率为每10年升温0.23℃,青藏高原冰川退缩速度达到每年7.8米。 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每年2.5毫米 据悉,本次报告编制于2008年12月启动,汇集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科学、技术[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