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三江源:近30年退缩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

    [内容预览]

    | 2011/11/17 20:17:13
        庄严而又神秘的三江源冰川,是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三大河流的源头,享有“中国母亲河之源”的美誉;它广袤的草原与湖泊让野牦牛、白唇鹿、藏羚羊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选择在此栖息繁衍;就连对自然环境要求极高的冬虫夏草、川贝母、藏雪莲等珍贵药材也都在这里安然生长……    然而,科考人员近日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占据三江源主

    [阅读全文]

  • 世界濒危卷羽鹈鹕连续7年现黄河口 数量创新高

    [内容预览]

    | 2011/11/16 8:20:59
    截至15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内观测到,目前已有58只世界濒危鸟类卷羽鹈鹕迁徙途中在此停歇。据了解,这已是卷羽鹈鹕第7年光临黄河入海口,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卷羽鹈鹕最大的迁徙中转站。  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站长李建文介绍,这几年每年春秋季节都有卷羽鹈鹕来到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自2005年10月在保护区内首次发现2只卷羽鹈鹕,此后保护区内卷羽鹈鹕数量逐年

    [阅读全文]

  • 濒危物种红色名单出炉 野生黑犀牛宣告灭绝

    [内容预览]

    | 2011/11/15 9:36:21
    塔尔赞斯变色龙   爬行动物是地球物种一个重要的多样化构成部分,尤其是全球干旱栖息地和岛屿地区。近年来,许多爬行物种进行了重新评估,其中包括马达加斯加岛的多数物种。2011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最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单显示,40%马达加斯加岛陆地爬行动物处于受威胁状态。当前22种马达加斯加物种被认定为严重濒危物种,其中包括:变色龙、壁虎、小蜥蜴和蛇,它们目前的生存状态遭到了严峻挑战。这份濒危物种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导致海洋生物更快迁徙到更远海域

    [内容预览]

    | 2011/11/15 8:47:08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国际海洋科学家警告称,气候变化导致大量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以更快的速度游向更远的海域,远离原来栖息的海域。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特别是印度洋、太平洋西部和东部以及亚北极海洋(subarctic oceans )的海洋生物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为避免遭受灭绝的危险不得不大规模迁徙到更远的海域。ARC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the ARC C

    [阅读全文]

  • 如何抵御外来物种入侵?

    [内容预览]

    | 2011/11/14 9:07:53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花生)、豚草、凤眼莲(水葫芦)等外来入侵物种已为人们所熟知,它们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这些外来入侵物种,目前有没有科学、高效、低成本的防治手段?能否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利用前景如何?本期特刊发相关文章。        被薇甘菊缠绕的树木&

    [阅读全文]

  • 海洋温度可预测南美火灾季严重性

    [内容预览]

    | 2011/11/14 8:19:23
    本报讯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11月10日报道,一个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近10年卫星数据的分析,构建出一个数学模型,能提前数月预测亚马逊雨林及其他南美洲火灾季节的严重程度和地理分布。研究人员指出,在严重火灾年份早期预警对于减少损失起着关键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  “大西洋和太平洋表面温度高于正常情况,这预示着严重的火灾季节将在4到6个月内到来。”

    [阅读全文]

  • 加拿大发现5亿年前奇特节肢动物拥有50条腿

    [内容预览]

    | 2011/11/10 21:39:05
    这是一幅艺术复原图,显示一种名为Tegopelte的奇特生物,体长约30厘米,生活于大约5亿年前的海底  北京时间11月10日消息,古生物学家们近日在加拿大发现一些来自远古时代的“足迹”,这些足迹应当是一种体长约30厘米,长相有点像是蟑螂的海底爬虫留下的。这一5亿年前的化石上纪录了一系列的足迹,可以推知留下它的这种生物至少拥有25对足。这可能是一种名为Tegopelte的节肢动物,这种大型节肢动物

    [阅读全文]

  • 2015年北极冰面或完全消失 北极熊受灭绝威胁

    [内容预览]

    | 2011/11/10 17:47:42
    急速融化的北极冰川将使北极熊的生存受到威胁  《每日电讯报》报道,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海洋学专家PeterWadhams教授声称,到2015年夏天,北极海域的冰块可能会完全融化,这将会导致北极熊等动物无栖身之所。  Wadhams教授表示,依照北极周围海域的冰块如此迅速的融化速度,那么仅仅需要短短的四年时间,2015年夏天北极海域的冰块将会完全融化。  前段时间一位来自美国海军研究院的Wieslaw

    [阅读全文]

  • 野生梅花鹿种群大调查

    [内容预览]

    | 2011/11/9 10:36:21
    10月31日清晨,研究人员在保护区近距离地拍摄到的野生梅花鹿。李春旺摄11月1日,我国著名动物行为生态专家、中科院研究员蒋志刚(左二)和研究人员在梅花鹿保护区核心区高山上观察野生梅花鹿。本报记者燕平摄  10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等单位18位专家、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赴我国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最大的分布区——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阅读全文]

  • 国际合作研究发现缅甸鱼类新种

    [内容预览]

    | 2011/11/8 9:09:28
    本报讯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课题组的博士陈小勇与瑞士、美国等国科学家合作研究,在美国加州科学院馆藏标本中发现了鳅亚科鱼类新种,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淡水鱼类学刊物上。 据陈小勇介绍,该新种由美国鱼类学家于1996年采集自缅甸的钦敦江水系。由于它的斑纹与云南鳅属鱼类相似,但形态特征属于游鳔条鳅属,因此将它命名为似云南游鳔条鳅。似云南游鳔条鳅在下颌、尾鳍条数、次性征等方面均与本属其他

    [阅读全文]

  • 中国三江源头冰川加速萎缩

    [内容预览]

    | 2011/11/5 17:24:46
    新华网西宁11月5日电(记者张进林 何伟)科学考察表明,中国最重要的三大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的大量冰川正在逐年萎缩,当地雪山也在快速消融,这对青藏高原及江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将带来长期负面影响,对当地的环境保护也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  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青藏高原是除北极和南极之外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中国八成以上的冰川盘踞于此。  位于高原

    [阅读全文]

  • 南极松岛冰川惊现70年来最大裂缝

    [内容预览]

    | 2011/11/4 18:13:42
    位于南极洲西部的松岛冰川是南极最大、移动速度最快的冰川。美国航天局的空中观测小组近日在松岛冰川发现了一条巨大裂缝,这是自1940年以来,在该冰川观测到的最大规模冰裂现象。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11月3日报道,美航天局代号为“冰桥”的空中观测小组在10月的空中观测中发现,松岛冰川出现了一条长约29公里、最宽处近500米、深达50至60米的巨大裂缝。这次冰裂最终可能导致松岛冰川分离出面积约880

    [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将致北极熊栖息地大幅萎缩

    [内容预览]

    | 2011/11/3 10:24:22
    据法新社消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近日警告说,今后数十年里北极熊的栖息地将大幅萎缩,该组织敦促国际社会立即采取行动,拯救生活在北极的各种动物。  该组织在一份声明中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一项研究预测,今后10到50年里北极熊的栖息地将大幅减少,而这主要归咎于全球变暖。”该组织还说,由于气候变化,到2100年,北冰洋的海冰范围及其厚度将缩减10-50%。该组织的研究还认为,今后十年里,夏季北冰洋的海冰

    [阅读全文]

  • 英国设奖帮助科学家了解濒危植物

    [内容预览]

    | 2011/11/2 14:30:08
     Scott Armbruster 图片来源:英国朴茨茅斯大学 本报讯 一位正在争分夺秒地帮助人们了解和分类那些濒临灭绝植物的进化生物学家,日前赢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奖金。 作为“沃弗森研究功勋奖”的获得者,朴茨茅斯大学教授Scott Armbruster表示:“在植物消失前把它们分类并了解它们的生物特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Armbruster认为

    [阅读全文]

  • 科学家忧虑高温导致农作物减产

    [内容预览]

    | 2011/11/2 9:39:55
    美国拉巴斯市笼罩在森林大火形成的雾霾之中。图片来源:路透社  在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农作物科学家在思考一个奇怪的问题: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险是否只是高温而已?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采集并综合关于气候变化的数据,将关注点放在冰川融化以及水循环的其他明显变化上,也因此,季节性降雨和灌溉的影响是农作物科学家们最担心的。如果降雨或者地下水位异常,那么像美国中西部地区、中亚大草原、中国北方平原或阿根

    [阅读全文]

  • 海水升温致澳洲海藻南迁 面临灭绝风险

    [内容预览]

    | 2011/11/1 22:03:38
    澳大利亚南部海域的海藻,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西澳大利亚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由于海水升温,澳大利亚的海藻正向南迁徙,其中很多种群面临灭绝风险。在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西澳大利亚大学的海洋生态学家托马斯-韦恩伯格博士和同事刊登了他们的研究发现。  韦恩伯格表示:“温带的种群正向温度更低的地区迁徙。在澳大利亚,没有比南岸温度更低的地区,因此,海藻纷纷向南迁徙,但这也是一条不归

    [阅读全文]

  • 美制定墨西哥湾生态修复路线图

    [内容预览]

    | 2011/11/1 20:15:05
     深海地平线钻井爆炸事件严重破坏了墨西哥湾的生态系统。  本报讯(记者王丹红) 今年10月,在美国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造成严重环境灾难一年半之际,美国总统墨西哥湾生态系统恢复特别工作小组发布了海湾生态修复方案报告初稿,呼吁采纳大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受虐的墨西哥海湾,并建议工程所需费用由“深海地平线”事件的罚款来支付。  墨西哥海湾是一个产出富饶的海湾,沿岸环绕亚拉巴马州

    [阅读全文]

  • 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越南境内爪哇犀牛灭绝

    [内容预览]

    | 2011/10/26 21:52:58
        总部设在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基金会25日确认越南境内爪哇犀牛已灭绝。     世界自然基金会说,2010年4月,越南吉仙国家公园发现一头爪哇犀牛被偷猎者杀害,偷猎者还盗取了这头犀牛的角。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吉仙国家公园组成的联合调查队根据在公园内发现的22个粪便样本进行基因比对,发现这些样本全都属于这头遇害的爪哇犀牛

    [阅读全文]

  • 能挽救人类生命财产的红树林已处在濒危边缘

    [内容预览]

    | 2011/10/18 22:09:05
    委内瑞拉摩罗科国家公园的红树林__摄影Mark Godfrey  作者:布兰登·波瑞尔翻译:赵曦1999年10月28日晚,经济学家苏达米妮·达斯和她的丈夫在他们印度德里的公寓中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机。天气预报表明,一团已经在印度洋中闲逛了一个多星期的风暴突然改变了行进方向,这团风暴经过孟加拉湾的微热区域后已经正式升级到飓风强度,开始向这对夫妇的老家奥利萨邦地区挺进。而此时,达斯的母亲和两个兄弟还住在

    [阅读全文]

  • 海底地层中发现“超节能”微生物

    [内容预览]

    | 2011/10/18 8:21:06
        新华社东京10月17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日前宣布,其研究小组在青森县八户市近海海底距今约46万年前的地层中采集到大量活的“超节能”微生物。由于这些微生物消耗能量的速度极慢,研究人员推测这些生物已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以上。    研究小组2006年利用“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对八户市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