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西澳发现34亿年前生命化石 或为地球最早生命

    [内容预览]

    | 2011/8/23 11:03:26
       这是在西澳大利亚发现的已有34亿年历史的微化石的3D复原结构,右图是复原结构的横截面,它突出了类似球状的细胞特征  这些微小化石是由生活在大约34亿年前的细菌形成的  这些化石是在西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地区发现的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3日消息,专家称,他们已经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生命化石。据英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说,这些微小细菌生活在大约

    [阅读全文]

  • 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繁茂无助减碳

    [内容预览]

    | 2011/8/23 7:50:33
        本报讯据美国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虽然气候变暖会加快植物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生长速度,但枯落物也会随之增加,并刺激土壤微生物释放出比以往更多的二氧化碳。如果气候变暖没有得到遏制,更多更茂盛的森林或许无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在线版。   &

    [阅读全文]

  • 南极冰川正在高速流失

    [内容预览]

    | 2011/8/23 7:47:29
        新华社东京8月22日电(记者蓝建中)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美国航天局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南极冰川正在高速流失,部分冰川正以每天4至5米的速度流入海中。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说,此次调查过程中,两国科学家利用了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的多颗人造卫星于1996年至2009年间拍摄的3000多张照

    [阅读全文]

  • 小虫子身上藏着“气候密码”

    [内容预览]

    | 2011/8/20 11:27:26
    雪灾、旱灾能预测?未来也许真能实现,而中国科大教授的研究也许会推动这一天早日到来。孙立广教授课题组能够从海洋中小小虫子的身上窥见太平洋几千年来的降雨量变化,如果能利用这些数据掌握“厄尔尼诺现象”的规律,那么中长期气候预测, “预测天灾”甚至都将不再是痴人说梦。  据了解,“厄尔尼诺”这种周期性的海洋事件会影响全球气候,如果掌握了厄尔尼诺的规律,就可以对气候变化进行有效预测。孙立广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从

    [阅读全文]

  • 报告称澳大利亚大堡礁受到农药威胁

    [内容预览]

    | 2011/8/20 11:22:33
    澳大利亚相关部门一份关于大堡礁的报告说,农药正在威胁大堡礁生态系统。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总体来说状况中等,但是每年有28吨农药从农场流入大堡礁海域,多数来自甘蔗园。  据媒体报道,大堡礁也受到养牛场沉积物的威胁。在大堡礁纵深60公里处也发现了能够伤害珊瑚的有毒物质。另外,该报告还发现有将近25%的园艺生产者和12%的放牧者采用不被业界接受的有害农药。  这份报告是第一份关于大堡礁环境水

    [阅读全文]

  • 澳大利亚西海岸海平面上升超全球2倍

    [内容预览]

    | 2011/8/20 11:19:36
    一份新的报告表明,澳大利亚西海岸海平面的上涨,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澳西南部极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的上升将会威胁到该地区的沿海住户,且干旱的趋势将导致水供应受阻。  报告称,气候变化将会降低西澳小麦带的农作物产量,并威胁到世界著名的Ningaloo珊瑚礁,以及西澳标志性的物种,如短尾矮袋鼠和卡纳比的鹦鹉。  日前,西澳气候委员会(Climate Commission)公布了题为《重要十年

    [阅读全文]

  • 墨西哥海洋生物恢复迅速

    [内容预览]

    | 2011/8/18 14:01:29
    在卡波费国家公园,一群大眼金枪鱼正在产卵回游。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科利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日前表示,经过十年努力,墨西哥卡波费国家公园的海洋生物数量增幅为460%,成为世界上最繁盛的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区。  该研究所从1999年至2009年对公园进行跟踪调研。当地居民曾经以捕鱼为生,导致附近鱼群减少,而1995年政府建立了国家公园,严格执行“不从海洋捕获任何鱼类”的保护政策。  美国《国家地理》杂

    [阅读全文]

  • 北大西洋海底3000米发现大型深海火山喷口

    [内容预览]

    | 2011/8/18 10:33:41
     海底火山生物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凯尔特探险家”号研究船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在北大西洋发现一个罕见的深海冒烟火山喷口系统以及一系列三层楼高的烟囱状结构。海洋生物学家乔恩-科普雷表示,这一地区是挂上超速档的“进化温床”,生活着各种奇特动物,可能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000年。他说:“我们第一次发现这种地方。” 位于海底3000米 这个

    [阅读全文]

  • 熊蜂正在消失

    [内容预览]

    | 2011/8/16 16:53:48
    科学家正在对Bombus huntii这种美国西部山区的本地熊蜂作为美国西部温室作物的传粉者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以取代减少的熊蜂。(图片来源:Leah Lewis)  美国农业部(USDA)的一位科学家正在试图探究熊蜂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同时也在寻找一种可以作为下一代温室传粉者的熊蜂。  如蜜蜂一样,熊蜂是本土植物的重要传粉者,用于给辣椒和西红柿等温室作物传粉。但用于温室传粉的Bombus occi

    [阅读全文]

  • 北极冰盖面积接近历史最小值

    [内容预览]

    | 2011/8/16 7:47:43
        本报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俄罗斯环境监测机构发布的一项声明称,目前北极冰盖在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已不到常年的50%,接近2007年所创下的最小纪录。    声明称,目前北极冰盖覆盖面积比往年正常情况要少得多,在俄罗斯所属海域中几乎均出现了缩小的状况:其中在喀拉海西南部缩小了56%,在喀拉海东北部缩小了2

    [阅读全文]

  • 人为磷源与水体中磷浓度的关系

    [内容预览]

    | 2011/8/15 11:47:19
    尽管磷是所有生物的必需养分,但过量的磷会引起河流、湖泊及沿海地区的水体质量问题。水生态系统中高浓度的磷通常与周围地区的农业与城市发展等人类活动有关。然而,具体人为磷源与水生态系统中磷浓度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  而掌握这些关系有助于制定、实施和评价相关管理策略,减少养分污染。  华盛顿州立大学温哥华分校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对人为磷源与加州中央山谷的河流中的磷浓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农业活动

    [阅读全文]

  • 调查发现喜马拉雅八成冰川在退缩

    [内容预览]

    | 2011/8/12 10:52:38
     调查发现,大部分喜马拉雅山脉冰川在退缩;21%稳定或增大。 (图片提供:Wikimedia Commons) 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位于加尔各答的印度地质调查局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有21%的印度喜马拉雅山脉冰川并没有表现出融化速度的增加,但其余大多数冰川正在退缩。印度环境部长Jayanthi Nataraja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模式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并且

    [阅读全文]

  • 角嘴海雀自己“侦察”出最佳迁徙路线

    [内容预览]

    | 2011/8/12 10:41:30
    角嘴海雀(图片来源:Chris Perrins)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西洋角嘴海雀的迁徙路线是靠它们自己“侦察”出来,而非依赖于基因“程序”或者从父母中学习得来。  证据来自于牛津大学及微软剑桥研究院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使用BAS地理定位标签来跟踪18只大西洋角嘴海雀的迁徙活动,对其中的8只进行了连续2年的跟踪。  这项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研究发现虽然这些鸟个体间的迁徙路线

    [阅读全文]

  • 秘鲁古生物学家发现2300万年前罕见昆虫琥珀

    [内容预览]

    | 2011/8/11 11:08:39
     北京时间8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秘鲁梅尔霍林格古生物学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近日声称,他们在秘鲁北部边境地区发现了2300万年前始新世时期的琥珀化石,这些琥珀中包裹着多种罕见的远古昆虫等动物和向日葵种子。 据秘鲁梅尔霍林格古生物学博物馆负责人、古生物学家克劳斯-霍林格介绍,发现地位于秘鲁北部与厄瓜多尔交界处的一片偏远山地丛林中。“这些发现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琥珀中的昆虫和向日

    [阅读全文]

  • 俄科学家发现北极地区冰层面积大幅减少

    [内容预览]

    | 2011/8/10 17:25:59
    俄罗斯联邦气象和环境监测局极地研究所5日发布消息说,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超过了科学家原来的预期。监测数据显示,8月初,这一地区的冰层面积大大小于多年同期水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冰洋的冰层面积接近2007年出现的历史最低水平,因此这一地区的通航条件非常理想。在北冰洋地区不需破冰船引导即可实现通航的季节将会越来越长,但同时冰层的过快融化意味着北冰洋将出现更多的冰山,从而对船舶航行和钻井平台作业的安全

    [阅读全文]

  • 研究发现日本大地震令南极分离出巨大冰山

    [内容预览]

    | 2011/8/10 17:20:55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分析欧洲航天局ENVISAT环境观测卫星数据后发现,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令南极大陆冰架分离出一块巨大冰山。     欧航局卫星观测显示,3月12日,一块长约9.5公里、宽约6.5公里的冰山从南极苏兹贝格冰架分离,其露出海面的面积稍大于纽约曼哈顿岛,水下部分深约80米。3月16

    [阅读全文]

  • 非洲冠鼠借毒抵御天敌

    [内容预览]

    | 2011/8/8 16:28:23
    非洲冠鼠是已知的唯一一种从植物获取毒素的哺乳动物。这种啮齿动物把毒毛旋花的树皮咀嚼粉碎后涂抹在自己背上两侧的毛上,两侧的毛像烛芯一样吸收毒素。(图片来源:Susan Rouse)  来自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及牛津大学的Jonathan Kingdon等科学家发现,非洲冠鼠会把植物毒素涂抹到自己背上两侧海绵状的毛上用于防御,这对于那些试图把冠鼠抓来饱吃一顿而又对此毫不知情的捕食者来

    [阅读全文]

  • 海洋哺乳动物重点保护区域划分

    [内容预览]

    | 2011/8/8 10:32:53
    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正受到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威胁。(自美联社)  据美联社报道,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上到蓝鲸,下到海獭,无一不面临着气候变化、海水酸化、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威胁。为此,研究人员在全球范围内划出了20个保护区域作为密切关注区域。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桑德拉?庞帕(Sandra Pompa)指出,海洋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水以及某些淡水区域中。在20个保护区里,有11个保护区的生物是在世

    [阅读全文]

  • 地球最长寿动物出炉 178岁陆龟 仍活力十足

    [内容预览]

    | 2011/8/5 8:52:14
    乔纳森现在已经178岁了。  中新网8月4日电 这张黑白照片上是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一只名为乔纳森的陆龟。据外媒4日报道,这只陆龟已经活了至少178个年头。照片拍摄在1900年布尔战争时期的南太平洋岛屿圣赫勒拿岛,当时乔纳森大约有70岁,而它如今依然健在。  虽然乔纳森年事已高,但当地人仍旧认为它还能继续繁衍后代。岛上旅游局的发言人称乔纳森归政府所有,在政府特建的人工林里安享晚年。“乔纳森是18

    [阅读全文]

  • 科学家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重点保护区域

    [内容预览]

    | 2011/8/5 8:49:40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美国和墨西哥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联合发表论文,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按照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标准,分析全球水生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分布情况。他们最终列出两类重点保护区域,并呼吁相应的保护措施能够跟进。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