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2009年动物界十大新闻

    [内容预览]

    | 2009/12/21 15:12:20
    据国外媒体报道,动物世界事实上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通常可以通过观测动物世界来寻找回答人类社会难题的答案。动物不仅仅可以帮助人类解决难题,动物世界内部也经常会发生一些有趣或感人的故事。下面列举近期关于动物的十大新闻:  1. 喂鸟器可促进新物种进化喂鸟器可促进新物种进化  英国人对喂鸟器情有独钟。最近,有媒体证实喂鸟器也可促进新物种的进化,一种欧洲白颊鸟类因此进化出一个新的物种。

    [阅读全文]

  • 受环境污染影响 法逾五分之一淡水鱼种类有威胁

    [内容预览]

    | 2009/12/17 17:52:26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法国委员会16日发布消息说,受环境变化和污染影响,法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淡水鱼种类面临生存威胁。     该机构和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公布的受威胁淡水鱼“红色名单”显示,在法国本土现存的69种淡水鱼中,有15种面临生存威胁。比如七鳃鳗,这种鱼习惯在有鹅卵石的河流中产卵,然而人们的石料开采活动

    [阅读全文]

  • 北冰洋深处发现多种奇异水母 如海中魅影

    [内容预览]

    | 2009/12/15 13:42:29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对北冰洋加拿大盆地(Canada Basin)展开为期两个月的科学考察,利用遥控潜水器对大海深处进行探测,发现了很多不同寻常的奇异水母和其他新物种。  1.Crossota norvegica水母Crossota norvegica水母(图片提供:Kevin Raskoff)  加拿大盆地是北冰洋海域最深、勘探程度最少的地区。图中所示的水

    [阅读全文]

  • 英国利兹海伍德庄园:灰色火烈鸟命运多舛

    [内容预览]

    | 2009/12/15 10:12:22
         英国西约克郡利兹海伍德庄园禽鸟园的菲利米格披着一身灰色的羽毛在水边漫步,显得非常突出 需要再等6个月,才能看出这只火烈鸟是雌是雄    据《每日邮报》日报道,英国西约克郡利兹海伍德庄园禽鸟园今年诞生了一只身批灰色的羽毛的火烈鸟菲利米格(Flimgo),站在粉色的火烈鸟群中,显得非常突出。&

    [阅读全文]

  • 冰城极地馆企鹅添丁 "企鹅宝宝"破壳而出

    [内容预览]

    | 2009/12/10 20:35:08
     12月9日,在哈尔滨极地馆南极企鹅岛,母企鹅“曼波”为小宝宝喂食 12月7日在哈尔滨极地馆南极企鹅岛拍摄的刚出壳的企鹅宝宝。新华社发    当日,南极企鹅“曼波”的新生小宝宝在哈尔滨极地馆南极企鹅岛与游客见面。哈尔滨极地馆的母企鹅“曼波”是罕见的在内陆城市中人工繁育诞生的企鹅,“曼波”于今年11月初产下两枚蛋,其中一只企鹅宝宝在12月7

    [阅读全文]

  • 摄影师辛苦12年近400小时拍摄的南极海底世界

    [内容预览]

    | 2009/12/10 14:36:50
    在过去的12年间,摄影师Norbert Wu先后数次来到南极最寒冷的地方进行总时长达400小时的水下摄影,拍摄到了一系列令人啧啧称奇的海底画面。  在过去的12年间,摄影师Norbert Wu先后数次来到南极最寒冷的地方进行总时长达400小时的水下摄影,拍摄到了一系列令人啧啧称奇的海底画面。  在过去的12年间,摄影师Norbert Wu先后数次来到南极最寒冷的地方进行总时长达400小时的水下摄影

    [阅读全文]

  • 美国《国家地理》评出2009年十大自然发现

    [内容预览]

    | 2009/12/7 15:07:07
    “艾达”化石 头部透明的海鱼 美国《国家地理》新闻频道于近日评选出2009年度最受欢迎的十大自然发现,其中灵长类动物“艾达”的化石名列榜首,而具有透明头部的海鱼、最古老人类祖先骨骼化石和“幽灵船”残骸等也都榜上有名。 具体榜单如下:1. “艾达”化石或可弥补人类进化中缺失的一环;2. 发现头部透明海鱼的活体标本;3. 发现新云型;4. “灭绝”鸟类重现;5. 最古老人

    [阅读全文]

  • 美国沼泽地发现罕见白色鳄鱼 只有一英尺长

    [内容预览]

    | 2009/12/3 20:06:19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渔民在沼泽地发现了两只白色鳄鱼,它们只有1英尺(约合30厘米)长,是世界上最稀罕的动物。现在它们已经在新奥尔良奥杜邦动物园(Audubon Zoo)安家。    这两只白鳄鱼体重刚刚超过14磅(6.35公斤),它们并不是白化变种,而是由一种被称为白化基因(

    [阅读全文]

  • 研究发现:珊瑚礁竟然是海洋生物的"防晒油"

    [内容预览]

    | 2009/12/2 14:46:33
     紫外线照射下的一块珊瑚发出了黄色的荧光。 (图片提供:R. Reef等,PLoS ONE)    寄生在珊瑚礁上多少有点儿像在日光浴床上生活一样。随着太阳光穿透海水并反射到珊瑚礁上,这些光线会穿透珊瑚、与珊瑚共生的促进光合作用的海藻,以及其他生活在珊瑚礁上的生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生物避免了被烤焦的厄运呢?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正是珊

    [阅读全文]

  • 科学家发现世上最小"兰花" 花瓣直径仅2.1毫米

    [内容预览]

    | 2009/12/1 13:29:49
     世界上最小的兰花,花瓣直径仅2.1毫米,花瓣呈透明淡黄色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植物学家在厄瓜多尔意外地发现一种兰花新物种,是迄今兰花物种中最小的一种,花瓣直径仅2.1毫米,花瓣颜色呈透明的淡黄色。    这种微型兰花属于Platystele科,该科多数是微型植物。美国科学家卢-乔斯特

    [阅读全文]

  • 动人瞬间 潜水爱好者白海浮冰下与白鲸共舞

    [内容预览]

    | 2009/11/30 15:42:10
     照片拍摄于俄罗斯白海,自由潜水爱好者朱莉娅·帕特里克正与白鲸一同在水下畅游 3吨重的白鲸充当了帕特里克的坐骑,帮助她潜入水下深处 白鲸并不觉得自己被人类骚扰,反而表现得很快乐 照片中的帕特里克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目送刚刚与她畅游水下的白鲸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勇敢的自由潜水爱好者朱莉娅·帕特里克潜入冰冷的

    [阅读全文]

  • 中国第二大天坑群被发现 坑底生长原始森林

    [内容预览]

    | 2009/11/29 14:39:44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与英国洞穴探险考察队组成的联合科考队,日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进行了中英联合第22次洞穴探险考察活动,对喀斯特洞穴与地下河资源进行了科学探险考察,调查地下河和洞穴19处,总长度近10公里,竖井深度近千米。探险考察发现了中国第二大天坑群。 科考队在环江县洛阳镇文雅村发现了宏大的洞穴群,洞内钟乳石丰富多彩,旅游景观价值极高,而且发现有多种珍稀洞穴生物

    [阅读全文]

  • 大西洋深处发现新物种:外形怪异犹如小飞象

    [内容预览]

    | 2009/11/23 22:30:04
        怪异的八足类动物Grimpoteuthis,因其用于游泳的“大耳朵”获得“Dumbo”这个昵称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种动物有着类似大象的外表,人们很容易理解这种在海下超过1英里(约合1.6公里)处发现的怪异动物为什么被科学家称之为“Dumbo”(迪斯尼经典动画形象小飞象的名字)。   &n

    [阅读全文]

  • 巨型水母四处泛滥成灾 全球变暖是"祸首"

    [内容预览]

    | 2009/11/23 9:22:00
     水母成灾与气候变暖有关。  日本渔民近来经常打捞到巨型水母。    美国媒体报道称,在日本西北部若狭湾海域,过去渔民不常见的巨型水母,如今却是泛滥成灾:短短几分钟之内,如同小冰箱般大小、一团橘红色的巨型水母随着渔网浮出海面,带有毒液的触须死死地缠住渔网,这群不断蠕动的生物甚至把打捞上来的鱼都挤掉了。更让人担忧的是,伴随着全球变

    [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导致 水母数量激增

    [内容预览]

    | 2009/11/21 0:02:30
        广州日报讯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下的海洋变暖,导致了近2000种水母中的一些物种扩大了活动范围,不但每年出现的时间提前,而起整体数量也增加,这就像气候变暖导致虱类、树皮甲虫以及其他昆虫扩散到新的纬度一样。    近年来,海洋中水母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和人类活动,致使大批其他海洋生物的死亡

    [阅读全文]

  • 青岛植物园珍稀喜树结果 像一颗颗"绿宝石"

    [内容预览]

    | 2009/11/19 13:22:26
         青岛植物园内一株喜树,宽大的绿叶中结挂着许多果实,细长的果柄上挂着刺球样的绿果,像颗颗绿宝石一样,在寒风中摇来晃去,昨日,不少市民被它吸引。     据介绍,喜树属落叶乔木植物,为我国特产,别名旱莲、水栗、千丈树等。     喜树原产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青岛地区

    [阅读全文]

  • 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活化石"腔棘鱼活动视频

    [内容预览]

    | 2009/11/18 15:11:56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科学家成功拍摄到迄今世界上第一个活腔棘鱼视频图像。    活腔棘鱼是一种鳍呈肢状的肉食鱼类,大约在3.6亿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科学家认为它与四足动物远祖存在着亲缘关系,并认为它们在8000万年前就灭绝消失。但令科学家们震惊的是,1938年渔民在南非东海岸捕捞到一条腔棘鱼。

    [阅读全文]

  • 科学家发现米粒大的小鲤 堪称世界最小脊椎动物

    [内容预览]

    | 2009/11/12 17:36:36
    不久前,科学家在苏门答腊的泥炭沼泽地带发现一种鲤科小鱼,体内已含有成熟卵子的成年母鱼,仅长6.2至7.9毫米,长短粗细约相当于一粒泰国香米大,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这种鱼的颅骨不足以遮盖全部大脑是其显著特征。

    [阅读全文]

  • 七自然保护区新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内容预览]

    | 2009/11/11 23:47:59
    福建新闻网武夷山十一月十一日电 (熊慎端)今日在此间召开的中国暨东亚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会议上,七个自然保护区经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批准,新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此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新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成员分别是福建天宝岩、广东南山、上海九段沙湿地、四川东阳沟、黑龙江乌伊岭、江翠北湿地等七个自

    [阅读全文]

  • 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鸟类天堂

    [内容预览]

    | 2009/11/11 23:46:19
    成群的反嘴鹬在飞翔(11月3日摄)。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山东省东营市对黄河口湿地生态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不断开展鸟类科研与监测工作,加之国家对黄河实施科学调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保护区的鸟类日益丰富。据统计,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的鸟类种类已从187种增加到296种,每年来这里的候鸟约达600万只。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