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发现神秘冰川 在亚洲温度升高时增长
[内容预览]
| 2009/8/31 16:14:34Summer Rupper正在瑞士的戈尔内岭(Switzerland’s Gornergrat)进行实地工作。他的最新学说详细解说了为什么喜马拉雅冰川在温度升高的时候反而增长了。 冰会在温度升高的时候消融,这是理所应当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喜马拉雅山东南部的冰川在过去[阅读全文]
-
西高所科研人员发现青藏高原裂腹鱼物种形成的新证据
[内容预览]
| 2009/8/29 21:10:05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学者赵凯与合作导师赵新全研究员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同域的物种形成模式在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度特化裂腹鱼类物种之间很可能已经发生。基于线粒体标记的系统地理学分析显示,青藏高原一个冰川湖泊特有的斜口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e scoliostomu)完全具备了物种在同域条件下起源的标准。研究推断斜口裸鲤很可能起源自同域分布在逊木措湖的花斑裸鲤(G. e[阅读全文]
-
被困狗熊成功爬梯逃生 聪明才智另人惊奇
[内容预览]
| 2009/8/28 13:54:00被困池底 发现爬梯 成功逃生 美国科罗拉多州山区夏季常有熊出没,日前该地区一个小镇的滑板场地内就发现困住了一只熊。令人惊奇的是,这只聪明的狗熊成功爬梯逃生。 据当地居民介绍,滑板场地是一片混凝土浇筑的凹下去的场地,四壁很陡表面很滑,笨重的大黑熊掉下去后不容易爬上来。人们发现它时,它显然[阅读全文]
-
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后一块原始森林 正日益消失
[内容预览]
| 2009/8/28 9:42:37未来地球最后的原始森林是覆盖在俄罗斯、加拿大和其它北半球高纬度国家大片区域的北方针叶林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世界上最后一块仍保留原始状态的大森林位置。科研人员称,未来地球最后的原始森林是覆盖在俄罗斯、加拿大和其它北半球高纬度国家大片区域的北方针叶林,但是现在正面临日益增大的消失威胁。 这块北方针叶林占据了世界绿化面积的三分之一和世界储积林的三分之一,覆盖了俄罗斯、加拿大、[阅读全文]
-
科学家称气候变化和污染导致北极熊"变小"
[内容预览]
| 2009/8/27 8:42:17据英国广播公司26日报道,“憨厚敦实”的北极熊是庞然大物,但相对于百年前的祖先,今天的北极熊则属“苗条型”。 科学家在对比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北极熊头颅骨后说,由于污染增多和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的体积变小,体态也发生了变化。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头骨尺寸来推算[阅读全文]
-
国际组织公报:有三分之一两栖动物濒临灭绝
[内容预览]
| 2009/8/27 8:40:54总部位于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5日发表公报说,世界上6000多种两栖类动物中有三分之一面临灭绝危险。 该联盟在公报中说,两栖类动物是当今世界上生存形势最为严峻的动物群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联合主席詹姆斯·科林斯说:“地球上的两栖类动物正在为生存苦苦挣扎,各种不利因素如传染病、栖所的破坏、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等都在威胁着两栖类动物的生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为了拯救两栖类动物,比如青[阅读全文]
-
洞熊不是“素食主义者”
[内容预览]
| 2009/8/27 8:07:50据新华社巴黎8月25日电(记者李学梅)法国和比利时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分析洞熊的牙齿发现,洞熊是一种杂食动物,而不是人们此前推测的“素食主义者”。 洞熊生活在距今30万年到1.5万年前的欧洲和中东地区,后因气候变化和人类狩猎等原因而灭绝。大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洞熊是一种食草动物。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人员和比利时同行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介绍说,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同时也为了探究洞熊灭绝[阅读全文]
-
美国科学家深海找寻现存最古老生物
[内容预览]
| 2009/8/26 10:07:19在深深的大洋底部还存在着深海生态系统,蕴藏着许多不为所知的奥秘。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彼得—A—罗纳在过去33年间一直在海洋深处寻找着一种古老生物。 尽管这种微生物十分隐蔽,科学家们迄今仍未找到任何存活的物种,但是罗纳和他的12名同事已经收集了足够的证据表明他们找寻的猎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 1.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 美国罗格斯大学海洋学家33年来一直在深海寻找堪称活化石[阅读全文]
-
气候变暖:玉龙雪山冰川退缩
[内容预览]
| 2009/8/26 7:38:10上图为2006年玉龙雪山雪后初晴的景色;下图为2009年8月23拍摄的雪山,由于这个季节没有降雪,雪山显得失色不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位于云南省丽江市以北25公里处的玉龙雪山冰川近20年来出现消融量增加、冰舌位置后退、冰川面积减小、雪线上升现象。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玉龙雪山冰川研究站站长何元庆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玉龙雪山是欧亚大陆雪山中距离赤道最近[阅读全文]
-
肯尼亚“观鸟天堂”重现粉色湖岸奇观
[内容预览]
| 2009/8/23 8:54:45这是8月17日拍摄的栖息在肯尼亚纳库鲁湖的火烈鸟。 近来受益于环境保护、水量增长等因素,享有“观鸟天堂”美誉的肯尼亚纳库鲁湖火烈鸟数量大增。栖息在湖岸浅水区域超过80万只粉红色的火烈鸟,使纳库鲁湖重现粉色湖岸奇观。纳库鲁湖是肯尼亚最大的火烈鸟栖息地,数量曾多达上百万只,约占世界火烈鸟总数的三分之一。近些年来由于淡水减少、湖水盐碱度过高等原因,纳库鲁湖火烈鸟数量急剧下降,2008年期间最少总量一度[阅读全文]
-
挪威研究发现:若不减排六十年内北冰洋将成污渠
[内容预览]
| 2009/8/21 23:02:47挪威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北冰洋很可能在未来60年内变成一池“死水浑汤”。因为如果不采取措施大力减排温室气体,北极地区最强大的洋流之一的北极贯穿流(TranspolarDrift)很可能会由于全球变暖而消失,而它正是帮助驱散海洋污染物的关键所在。 北极贯穿流是一股直接贯穿北冰洋的表层寒流,它从中西伯利亚流向格[阅读全文]
-
澳大利亚科学家称:全球变暖导致鸟类"瘦身"
[内容预览]
| 2009/8/17 8:45:53资料图片 澳大利亚科学家16日说,全球变暖导致澳大利亚一些鸟类“瘦身”。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学家珍妮特·加德纳带领的科研小组在测量博物馆中8种澳大利亚鸟类标本后发现,过去一个世纪,栖息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鸟类体型缩小2%至4%。同一时期,澳大利亚的日平均温度上升0.7摄氏度。研究人员认为,全球[阅读全文]
-
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导致海洋释放出大量甲烷
[内容预览]
| 2009/8/16 23:38:53中新网8月16日电气候变暖不但来自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还会导致地球自身释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据台湾中广网报道,美国最新一期《地球物理通讯》杂志刊登的一篇英国国家海洋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研究人员探测到北冰洋中存在大量甲烷,这证实了地球暖化导致海底释放大量甲烷的说法他们担心,这些甲烷可能使得地球变暖问题更加恶化。 英国研究人员搭乘皇家科学考察船前往北极海域,利用声纳探测到从海底升起250多个甲烷[阅读全文]
-
为北极熊造雪:熊们在荷兰动物园雪地上漫步
[内容预览]
| 2009/8/15 16:51:208月14日,一头北极熊在荷兰纽南动物园的雪地上漫步。为了使北极熊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这家动物园在盛夏时节用造雪机实现了冰天雪地。新华社/法新 8月14日,几头北极熊在荷兰纽南动物园的雪地上漫步。为了使北极熊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这家动物园在盛夏时节用造雪机实现了冰天雪地。新华社/法新[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底释放大量甲烷
[内容预览]
| 2009/8/15 16:41:59新华网伦敦8月14日电 (记者黄堃)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14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其同行利用声呐等手段探测到北极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气泡,证实了全球变暖会使海底释放大量甲烷的说法。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甲烷可能会反过来加剧全球变暖。研究人员乘坐一艘英国皇家科考船考察了北极地区的西斯匹次卑尔根海域。他们使用声呐探测到,从海底升起的甲烷气泡串数量超过250个,他们已收集了不同深度的气泡样本。 分析[阅读全文]
-
专家称:加拿大弗雷泽河"红鲑"洄游数量大幅下降
[内容预览]
| 2009/8/14 22:45:45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官员13日表示,今年洄游至加拿大太平洋沿岸弗雷泽河产卵的红鲑数量大幅下降,专家目前正在研究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鲑鱼的祖先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河流里,后来由于食物稀少,鲑鱼成群结队游到食物丰富的海洋。小鲑鱼在海中生活四五年左右长大成熟后,就在每年6月至8月又成群结队的返回出生地,到淡水里[阅读全文]
-
东喜马拉雅地区发现数百新物种
[内容预览]
| 2009/8/14 21:06:54本报讯 会飞的青蛙、世界上最小的鹿、有一亿年历史的壁虎……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上,三百多个新物种正繁衍生息。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报告说,各国科学家10年来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一共发现了353个新物种。这些新物种包括242种植物、16种两栖动物、16种爬行动物、14种鱼类、2种鸟类、2种哺乳动物和61种无脊椎动物。但与此同时,这些物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正遭受生存威胁。 报告称,发现的新物种中,[阅读全文]
-
菲律宾发现巨型食肉猪笼草
[内容预览]
| 2009/8/14 17:04:39生物学家发现的巨型食肉猪笼草它是如此之大,甚至可以把老鼠给“吃”掉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近日生物学家在菲律宾一处山峰发现一种罕见的巨型“食肉”植物,形状体态宛如一个诱捕昆虫的陷阱,它的瓶状叶可以捕食昆虫等动物。这种植物是以前从未发现的猪笼草新品种,甚至可以把老鼠给“吃”掉。生物学家将此次发现的详细情况刊登在了林奈学会《生物学杂志》(Botanical Journal)上。 早在2000年,[阅读全文]
-
《自然》:地球目前处于千年来的飓风高发期
[内容预览]
| 2009/8/14 17:01:54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说,近十年来飓风的频繁活动与公元1000年前后的情况非常相似,目前正处于千年来的又一个飓风高发期,且全球变暖还可能进一步导致飓风活动增加。 8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他们使用了两种不同方法来推测过去1500年来的飓风活动:首先,飓风常常会将海洋沉积物带到湖泊或港湾中,利用碳同位素测年法来测量这些沉[阅读全文]
-
记者调查:长江源头鱼类前景堪忧
[内容预览]
| 2009/8/13 10:25:13图为小头高原鱼。记者 赵永新摄 盛夏,照例是青藏线最为繁忙的时节,大卡车、长途客车、小轿车、山地车……在高低起伏的高原上迤逦行进。 络绎不绝的车流中,一支由8辆越野车组成的车队引人注目。这支由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共20多人组成的队伍,将奔赴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源头地区,采集鱼类、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样[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