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老的大猩猩 在法国度过47岁生日
[内容预览]
| 2009/7/20 12:15:06世上最老大猩猩在法国度过47岁生日 2009年7月15日,法国Boissiere du Dore动物园,世界上年龄最大的猩猩Major当日迎来了47岁的生日。 世上最老大猩猩在法国度过47岁生日 2009年7月15日,法国Boissiere du Dore动物园,世界上年龄最大的猩猩M[阅读全文]
-
昆虫距离最远的迁徙:蜻蜓从印度跨海飞非洲
[内容预览]
| 2009/7/17 16:39:24上百万只蜻蜓从印度南部到非洲跨海飞行数千公里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马尔代夫生物学家查尔斯·安德森称发现每年,上百万只蜻蜓从印度南部到非洲跨海飞行数千公里。这是昆虫迁徙最远的距离。 距离最远的迁徙 如能他的结论得到证实的话,这些蜻蜓可能是人们最早知道的跨越宽旷海[阅读全文]
-
柴达木盆地气温升幅高于全球 降水量显著增加
[内容预览]
| 2009/7/15 8:58:04青海新闻网讯近日,青海省气象部门发布了《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表明,四十多年来,柴达木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显著增加,对水资源、土壤沙化等方面产生了明显影响。 研究表明,1961年至2008年,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升温率为每10年0.44摄氏度,是青海省气温升幅最大的地区,并明显高于近五十年全球、全国增幅,特别是1998年到本世纪初,这种升温趋势更加明显。 柴达木盆地[阅读全文]
-
彼得曼冰川表面发现神秘深洞 面积不断扩大中
[内容预览]
| 2009/7/15 8:55:33“绿色和平”北极气候变化考察团队在彼得曼冰川表面发现一个面积约200㎡的神秘深洞。深洞位于彼得曼其中一条巨大裂痕与融冰河交汇处的水面之下。 彼得曼冰川表面水潭下的神秘 格陵兰当地时间7月9日,“绿色和平”北极气候变化考察团队在彼得曼冰川表面发现一个面积约200㎡的神秘深洞。深洞位于彼得曼其中一条巨大裂痕与融冰河交汇处的水面之下。大量冰雪融化而成的淡水流经这里,形成一个半径约12米的水潭,[阅读全文]
-
美生物学家:21世纪或将有三分之二物种消失
[内容预览]
| 2009/7/13 16:10:14科学家在西里伯斯深海约2500米海域捕获这种粉红色、透明的好似海参的生物。它一般在海底觅食,借助其身体前端类似衣领的结构在水中游动。图中的这只刚进过食,通过其透明的身体,可以看到它膨胀的消化道。 一位美国生物学家12日在北京说,21世纪可能将有三分之二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而其中的绝大多数在消失之前还未被[阅读全文]
-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 洞庭湖候鸟冒险与人争食
[内容预览]
| 2009/7/6 16:01:19岳阳采桑湖管理站的候鸟标本 东洞庭湖越冬的候鸟多达312种,正常每年应该有5~7万只。据站里近年观察,种类基本上变化不大,可数量却有下降趋势。有关科研单位指出,和2000年相比,2006年到东洞庭湖越冬的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鹤从802只下降到36只,鸿雁由3000多只下降到300只以下。 “原因比[阅读全文]
-
极地浮游生物"冰海小精灵" 在日本海域现身
[内容预览]
| 2009/7/1 13:19:03恣意畅游的“但马流水天使” 据《朝日新闻》7月1日报道,日本兵库县但马附近海域近日迎来一批神秘的“客人”——“冰海小精灵”的浮游生物。据悉,这次捕获的“冰海小精灵”数量众多,而且是首次发现于当地温暖海域。 据了解,这种海洋浮游生物学名叫做Clione limacina),通常生活在南极、北极的寒冷海域。由[阅读全文]
-
英国摄影师捕捉到小隼空中猎捕雨燕瞬间
[内容预览]
| 2009/7/1 7:57:25英摄影师捕捉到小隼空中猎捕雨燕瞬间 拍摄到这些惊心动魄的画面绝对是“千载难逢”的体验 据《每日邮报》报道,一位英国业余摄像师日前拍摄到小隼半空中捕捉猎物的精彩镜头,这堪称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从照片中看,小隼如饿虎扑食般冲向一只雨燕,后者拼死挣扎,羽毛纷纷落在周围,事实上,此时胜负已分,紧接着,[阅读全文]
-
生态警报:全球气温升高 祁连山冰川退缩加速
[内容预览]
| 2009/6/30 8:02:41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时银和他的科研团队研究表明,受全球气温升高的影响,祁连山冰川退缩加速。 祁连山是横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一条高大山脉,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冰川分布特征是,西部大于东部,南部大于北部。相关冰川编目资料显示,1975年左右,祁连山区发育冰川2859条,面积为1972.5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面积的3.5%,冰储量为945.375亿[阅读全文]
-
达尔克冰川一年间移动150米
[内容预览]
| 2009/6/29 22:57:32记者林英 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获悉:我国南极科考队经过一个月来多次对南极冰盖边缘的达尔克冰川进行测量,发现该冰川在过去一年间运动了约150米。这已经是中国南极科考队连续第4年对达尔克冰川进行观测,相关观测结果有助于研究南极的气候变化。 据极地办公室科技处王勇处长介绍,对达尔克冰川运动的观测项目始于我国第21次南极科考。我南极科考队连续4年对达尔克冰川的测量表明,该冰川正以每年约150米的[阅读全文]
-
"鲨鱼"生存状况堪忧
[内容预览]
| 2009/6/29 18:22:23据英国《卫报》报道,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供的数据,有多达三分之一的鲨鱼种群面临灭绝风险。人类的滥捕滥杀是造成鲨鱼家族陷入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亚洲,鲨鱼鳍被无情地摆到餐桌上,也就是被很多人推崇的鱼翅汤。长此以往下去,很多鲨鱼种群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人类的牺牲品。为了阻止这种悲剧发生,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大对这一海洋霸主的保护力度。 [阅读全文]
-
庐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白冠燕尾
[内容预览]
| 2009/6/26 8:06:32新华网南昌6月25日电(记者沈洋、林艳兴)记者从江西省林业厅获悉,日前,庐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鸟类资源监测时发现,一对白冠燕尾在牯岭镇海拔1164米高的湍急溪流边觅食。 经庐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确认,白冠燕尾出现在庐山自然保护区尚属首次。至此,庐山自然保护区已记录到的各类鸟种上升到221种,其中留鸟108种,冬候鸟57[阅读全文]
-
美科学家发现耐热珊瑚能够承受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09/6/24 9:11:09有专家说今后50年里世界上一半的珊瑚礁都会消失,这主要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走高。不过现在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有证据表明,某些珊瑚礁正在适应全球变暖并很可能继续存活下去。 珊瑚礁构成了整个热带地区活跃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基础,给上千种生物提供家园和养料,包括大量鱼类,这也间接给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提供了食品。珊瑚虫依赖于和微小的、单细胞的虫黄藻的共生关系,珊瑚虫给这种藻类提供场所,反过来虫黄藻[阅读全文]
-
广西发现高山沼泽湿地
[内容预览]
| 2009/6/23 11:38:12广西具有极其丰富、具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但多着眼于岩溶脆弱区和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对内陆湿地则甚少关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研究表明, 1公顷 湿地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000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中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广西目前已有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然而有[阅读全文]
-
美国海滩发现搁浅长须鲸 舌头肿胀似"气球"
[内容预览]
| 2009/6/23 7:08:58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近日一种濒危物种长须鲸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处海滩搁浅,其舌头肿胀似气球。 这只幼年长须鲸足足有约14米,重10吨,但是它的舌头因为膨胀的缘故看起来比其身躯还大。 动物福利国际基金会的一名发言人表示,由于这只长须鲸已经死亡,死[阅读全文]
-
"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现身上海 引众人观赏
[内容预览]
| 2009/6/19 8:27:13被古人美誉为“桃花鱼”之称的珍惜濒危生物桃花水母正在上海海洋水族馆内展出,上下漂浮的伞状小生物吸引了众人的目光。6月18日,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出的桃花水母是水族馆工作人员从杭州萧山采集来的,共有50个。中新社发陈静摄 中新社上海六月十八日电(记者 陈静)被古人美誉为“桃花鱼”的珍稀濒危[阅读全文]
-
健康活泼惹人爱 古巴火烈鸟幼羽渐红更迷人
[内容预览]
| 2009/6/19 8:25:416月17日,一只美丽的幼年火烈鸟在苏州动物园内草坪上散步。 6月17日,几只渐呈粉红色羽毛的火烈鸟在树荫下草坪上纳凉。自今年3月初苏州动物园首次引进的12只古巴幼年火烈鸟健康活泼,长势喜人,颇受姑苏市民尤其小朋友们的喜爱。入夏以来,这些幼年火烈鸟在高温与日照下,并由饲养人员喂食时在虾壳粉、深海鱼浆、颗粒饲料和胡萝卜、西红柿等有色果蔬中添加适[阅读全文]
-
科学家拍摄小袋鼠育儿袋内吃奶照片
[内容预览]
| 2009/6/18 9:15:27一只正在袋鼠妈妈的育儿袋里吃奶的小袋鼠据《每日邮报》报道,这张照片上展示的是一只正在袋鼠妈妈的育儿袋里吃奶的小袋鼠,这个小生命再过25周才会出现在外面的世界里。然而从这张图上看,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外星人宝宝,而不是地球上的生命。 这张非同寻常的照片由悉尼著名的科学家和野生生物摄影师詹森·爱德华兹拍摄,但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只袋鼠妈妈竟记得多年前人类对它的友善行为。爱德华兹在跟新南威尔士西北部[阅读全文]
-
生态保护有成效 英绝迹多年大蓝蝶重新出现
[内容预览]
| 2009/6/17 15:42:51英国绝迹多年大蓝蝶重新出现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当今世界许多物种面临灭绝危险的情况下,英国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绝迹多年的大蓝蝶又开始出现了。 大蓝蝶曾经在英国广泛存在,但是在1970年代开始绝迹。牛津大学生态学家杰雷米-托马斯对英国残存的最后的大蓝蝶进行了观察研究,之后人们就再也没有在英国发现过[阅读全文]
-
捷克最古老的鸟巢 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内容预览]
| 2009/6/11 15:35:22捷克北部的雅布洛内茨有一个宽2米,重达一吨的鸟巢,每年都有侯鸟在此落居,并繁育后代。据记载,该鸟巢最早发现于186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图为一只母鸟正在喂食幼鸟(摄于6月9日)。新华社/捷通社 捷克北部的雅布洛内茨有一个宽2米,重达一吨的鸟巢,每年都有侯鸟在此落居,并繁育[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