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西宁空气质量连续六个月得满分 优良率达到100%

    [内容预览]

    | 2012/11/12 12:42:12
    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10月份,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至此,市空气质量已是连续6个月得满分。  据了解,今年5月份以来,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6个月达到100%,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这是西宁以创建国家级环境模范城市为目标,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带来的变化。近年来,西宁市环保部门下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先后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推进“煤改气”和餐饮业煤(油)烟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

    [阅读全文]

  • 走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

    [内容预览]

    | 2012/11/1 8:49:22
    说起新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好处,种了三年大棚的乐都蔬菜种植户李忠业感触颇深:像这样的设施大棚我一下子就种了11座,这种棚冬天不怕冷,像西红柿、辣椒等细菜都可以种,11座棚每年收入20多万元,现在又装了自动卷帘机、保温被、滴灌,现代农业就是好。乐都县是我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发展设施农业,靠现代化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富裕当地农民,服务全省人民,如今成为乐都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此外,乐都县在发展种植业的同

    [阅读全文]

  • 雪域天路上的“绿色氧吧”

    [内容预览]

    | 2012/10/21 3:10:33
    “到‘绿色氧吧’吸吸氧去!”那曲车站刚参加工作的康斌高兴地对同事说道。近日,“绿色氧吧”成了那曲车站干部职工谈论的热点话题。那曲车站是青藏铁路上海拔最高、条件最为艰苦的有人值守车站,海拔4513米,年平均气温在-3℃以下,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0%左右,昼夜温差高达12℃左右,工作和生活环境比较恶劣。青藏铁路公司为改善那曲站车站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大家真正“以站为家,以路为业”,扎根青藏高

    [阅读全文]

  • “生态立省”发展战略稳步实施

    [内容预览]

    | 2012/10/14 11:16:36
    在今年“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金额再创新高。这其中,有一个数字特别引人注目:本届青洽会共淘汰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项目总额约300亿元。  300亿元,相当于2011年青海省GDP总量的18.5%。正在力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青海,何以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投资项目说“不”?  这一切都源于青海全省上下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高度认同。“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是我

    [阅读全文]

  • 绿色循环看青海

    [内容预览]

    | 2012/10/14 4:43:39
    在今年“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金额再创新高。这其中,有一个数字特别引人注目:本届青洽会共淘汰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项目总额约300亿元。  300亿元,相当于2011年青海省GDP总量的18.5%。正在力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青海,何以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投资项目说“不”?  这一切都源于青海全省上下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高度认同。“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是我们要始终面对的

    [阅读全文]

  • 总投资75亿元:三江源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

    [内容预览]

    | 2012/10/13 22:00:40
    新华网西宁10月13日电(记者 马勇)青海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最新信息显示,截至8月底,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4.5亿元,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三江源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实现了局部改善,区域内9.5万多名农牧民饮水困难得到解决。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以来,我们不断优化工程布局,健全各项制度,强化项目管理,注重科技支撑,落实惠民政策,工程总体进展顺利

    [阅读全文]

  • 青海省环保厅:三江源区生态功能已经明显恢复

    [内容预览]

    | 2012/10/11 6:06:16
    新华社西宁10月10日电(记者 王大千)自2005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青海省环保部门承担的生态监测项目顺利推进,项目最新成果显示,三江源区生态功能明显恢复,呈现出林区面积不断扩大、生物量明显增加的趋势。   记者从青海省环保厅获悉,研究人员对三江源重点区域草地植被和典型区域植被进行监测分析,通过现场调查玉树县隆宝滩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站、治多县沙化区、达日县黑土滩等区域,搜集

    [阅读全文]

  • 生态监测得出喜报三江源林区扩大生物量增加

    [内容预览]

    | 2012/10/6 9:53:59
    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省环保部门实施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项目顺利进行,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生态功能恢复明显。截至目前,来自三江源重点区域生态监测的现场调查显示,三江源生态呈现林区面积扩大、生物量明显增加的趋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主要围绕三江源重点区域草地植被和典型区域植被光谱进行重点监测,三江源重点区域草地植被监测,主要对玉树县隆宝滩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站、珍秦草地生态系统综

    [阅读全文]

  • 青海:雪豹“龙凤胎”度过产后危险期

    [内容预览]

    | 2012/10/6 5:10:48
            【解说】近日,一则为我国新近繁育成功的一对龙凤胎雪豹宝宝征名的消息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了许多网民的关注和参与。两个小家伙的身体状况及雪豹的人工繁育情况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长假期间,记者来到西宁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看望雪豹宝宝。       

    [阅读全文]

  • 绿红黄三色渲染 市民赞西宁秋景越来越绚丽

    [内容预览]

    | 2012/10/4 9:45:02
    青海新闻网讯 “以前西宁街头、山坡上植物少,秋天景色萧瑟。如今金秋的西宁真美!”10月3日,一家三口到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游玩的陈女士对记者说。西宁的秋天天高云淡,南北两山浓墨重彩的绿色上,渲染着大色块的红、黄色,这多彩的画卷让人们品味到只属于西宁深秋的独特韵味。  西宁的秋天短暂而珍贵。记者从园林部门获悉,为了让西宁的秋天靓丽起来,近年来,园林部门在公园、绿地和街道的植物配置上,选择秋季树叶变

    [阅读全文]

  • 青海生态立省:“中华水塔”再现水草丰美景象

    [内容预览]

    | 2012/9/30 3:13:40
    新华网西宁9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张进林 何伟)秋天的青海高原,天高云淡。黄河源头“姐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在群山的怀抱里波光粼粼,湖天一色。湖畔辽阔的草原上牧草泛黄,飞鸟嬉翔。  就在几年前,“姐妹湖”周边草原还曾经因为超载放牧而退化、沙化。黄河源头的生态改善,是整个三江源地区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国在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整个近40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正变得山清

    [阅读全文]

  • 游客日渐增多致垃圾污染青海湖生态环境

    [内容预览]

    | 2012/9/26 9:46:18
    随着来青海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留下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对青海湖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图为青海湖周边没有任何防渗、沼气收集等设施的简易垃圾填埋场。王诗元摄  生活在青海湖边上的牧民南加在今年春季购买了一辆皮卡车,这花掉了他几乎所有的积蓄。但他买这辆车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按照南加的计划,这辆车除了给生活在青海湖周边的普氏原羚运送食草、饮水之外,它同时还是一部垃圾运输车:收集、运转青海湖周边

    [阅读全文]

  • 雨量充沛草场覆盖率增加 青海湖北岸沙地披绿装

    [内容预览]

    | 2012/9/19 21:50:04
    嫩绿的沙葱在草丛中开出紫色的小花,蕨麻、蒿草、马蔺等植物茁壮生长,有的甚至长到半人多高。通过不间断监测,气象科研人员在青海湖北岸惊喜地发现,今年充沛的降水让青海湖夏季生态更好了,以原本生态较为脆弱、沙化面积较多的青海湖北岸为例,大部分地区牧草覆盖度甚至达到95%以上,青海湖沙岛附近原本沙化的土地也明显变绿,草场覆盖率增加。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刘宝康介绍,今年充沛的降水使青海牧草长势趋好,

    [阅读全文]

  • 藏族牧民环保者守护青海湖生态将近20年

    [内容预览]

    | 2012/9/19 11:55:10
    8月28日,青海省青海湖边,南加在给藏民讲述草原沙化的危害。孙湛 早报资料  青海湖素以“高原蓝宝石”之誉闻名遐迩,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湖泊”。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开发和过度放牧,草原在退化成沙丘,物种在消失,湖边垃圾在威胁着牛羊的生命……  南加,青海湖边一名藏族牧民,从30岁起开始关注生态,倾尽毕生积蓄,用近20年生命守护湖边的草原和湿地,治沙固沙,让千亩遭破坏的草原恢复植

    [阅读全文]

  • 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效斐然

    [内容预览]

    | 2012/9/12 8:27:31
    筑路三江源 环保急先锋  工人们在青海共和县至玉树公路施工现场把草皮铺到新修道路的护坡上。这一做法可以使三江源的生态环境不因工程建设遭到破坏,还能合理利用工程开建时占用的草原植被,利于道路养护。 新华社记者 王博摄  “我在山上的帐篷里生活了近80年,现在儿子跑跑生意,儿媳在院内暖棚种菜,再加上政府给的饲料粮补助和燃料补助,搬迁移居城镇后真的感到很幸福,这是过去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位于三江源核心保

    [阅读全文]

  • 青海将每年10亿助力循环经济 打造全国"先行区"

    [内容预览]

    | 2012/9/11 12:50:04
    记者从青海省政府了解到,日前我省通过注入资本金、投资补助等方式,拨付12亿余元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据了解,我省已出台有关财政政策,今后每年将安排10亿元以上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省循环经济工业增加值达到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把青海打造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依托盐湖、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资源高效利用

    [阅读全文]

  • 三江源头赢先机

    [内容预览]

    | 2012/9/7 9:03:15
    本报记者马玉宏 牛瑾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曾几何时,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如今,发展的号角吹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青海用特色博得发展先机,以特色赢得发展空间,找到了一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农牧业经历“破茧成蝶”   从祁连山下、青海湖畔的丰美草原,到河湟岸边、西宁市郊的田野山川,到处生机一片,活力四射。  

    [阅读全文]

  • 三江源主要湖泊面积6年增200多平方公里

    [内容预览]

    | 2012/9/5 10:23:39
    “根据监测,2004年-2011年,三江源主要湖泊的面积净增加245平方公里。”这是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宋玉龙4日在陕西延安召开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透露的消息。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以及另一条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但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

    [阅读全文]

  •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助推海西新农村发展

    [内容预览]

    | 2012/8/30 9:30:42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新农村治理机制,既是海西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海西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当前,农村法治建设要通过“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合法维权”等手段,实现农村的依法治理。为此,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对推动海西新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农村建设对法治发展的新要求  (一)法治

    [阅读全文]

  • 青海构建“中国最美湖泊”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系统

    [内容预览]

    | 2012/8/27 21:57:29
    新华网西宁8月27日电(记者王大千)被列为中国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系统”日前在“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流域正式启动。  这是一项旨在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动态监测技术及应用方法体系,构建全流域生态环境信息系统集成平台,为综合管理提供关键技术保障的科技支撑项目。  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将以青海湖为示范研究区,开展流域草地、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环境指标

    [阅读全文]

6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