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保护湿地 亲近自然 这一天,他们收获很多

    [内容预览]

    | 2009/7/13 8:00:56
    7月11日,天气晴朗,风轻云淡。早上7点,在西宁市礼让街办事处解放路社区居委会门口,聚集了很多来自不同社区、不同工作岗位的市民,大家正以饱满的热情等待着“保护湿地 亲近自然”环保社区行公益活动的开始。  参加活动的市民林桂萍等人带来了废旧电池,青海师范大学志愿者柳桃、康明洁等同学正忙得不可开交,点名、维持秩序……上午9点钟,礼让街办事处负责人马树清对这次公益活动作了简短的介绍并讲话后,正式拉开了由

    [阅读全文]

  •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近日完成

    [内容预览]

    | 2009/7/13 7:52:35
    青海新闻网讯  由青海省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中心、青海省气候中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气象局相关人员共同编制的《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于近日完成。  柴达木盆地是整个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显著的地区,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编制,将有利于帮助人们掌握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确保本地区生态安全,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阅读全文]

  • 中华环境奖评选活动启动 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分局参评

    [内容预览]

    | 2009/7/8 7:45:31
    青海新闻网讯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保卫着濒危物种的安全,是高原精灵的守护神。日前,在全国公安系统开展的公安分局环境奖评选活动中,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作为我省唯一候选单位参加评选。  据了解,中华宝钢环境奖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设立的社会性奖励,是中国环境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在环境管理、城乡环境保护、企业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环保宣传教育等领域作出重

    [阅读全文]

  • 保护湿地亲近自然 “环保社区行”公益活动启动

    [内容预览]

    | 2009/7/7 9:12:45
    青海新闻网讯 西海都市报社区联络站和青海省环境保护厅于5月份举办的“环保社区行”公益活动,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本报社区联络站将继续和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携手,举办以“保护湿地,亲近自然”为主题的环保公益活动,届时,市民可以免费报名参加。  据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活动负责人介绍,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唤醒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和本报社区联络站将于本周六在青海湖举办以“保护湿

    [阅读全文]

  • 三江源区域增水增草增收

    [内容预览]

    | 2009/7/6 9:32:44
    人民网西宁7月4日电 (记者陈沸宇)国家于2005年起在青海三江源区域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现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区域内水源涵养功能得到初步恢复,草地恶化趋势减缓,农牧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人工增雨、鼠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等项目,这几年,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增水”效果明显,长江、黄河、澜沧江在青海的出境水量逐年上升。该区域沼泽

    [阅读全文]

  • 受益国家退耕还林政策 塔尔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内容预览]

    | 2009/7/4 9:17:47
    青海新闻网讯 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及近年来生态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著名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塔尔寺坐落在形如“八瓣莲花”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莲花山中。过去,寺院周围的山坡不是耕地就是荒坡。但是现在,站在塔尔寺的观景平台上放眼望去,以白色和红色建筑为主的寺院四周环绕的全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寺院更显宁静与庄重。  据记者了解,从2003年起,湟中县加大了对塔尔寺周边生态环境的治

    [阅读全文]

  • 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有序实施

    [内容预览]

    | 2009/7/4 9:16:43
    青海新闻网讯 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我省首次利用日元贷款实施的一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目前已经进入紧张的实施阶段。  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我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治理生态环境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我省利用外资贷款进行生态建设第一个项目,项目包括退化草地治理、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四大生态工程以及生态监测、交流培训等,总投资5.4亿多元人民币,其中日元贷款6

    [阅读全文]

  • 胡鞍钢:三江源生态资源是最稀缺的资源

    [内容预览]

    | 2009/6/28 17:41:33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任晓刚)“青海三江源是独特的、惟一的、不可替代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我国乃至全球最稀缺的资本和资源。”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负责人胡鞍钢6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青海减贫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推广暨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以上论断。  2006年1月,在世界银行的援助下,青海省第一个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技术援助资金开展的省级发展战略研究“青海省减贫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正式启

    [阅读全文]

  • 世界奇观:青海湖湟鱼洄游产卵

    [内容预览]

    | 2009/6/26 9:23:39
    人民网西宁6月26日电  据《西宁晚报》报道:每年五月底到八月初,青海湖数百万尾湟鱼溯流而上,进入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等几条青海湖入湖河道中产卵,因此形成的神奇、独特的生态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成为世界奇观。图为水下拍摄到的湟鱼洄游场景。吴立新/摄  国内外很多地区有因鱼类洄游产卵形成的生态景观,但是像青海湖湟鱼洄游产卵这样神奇且大规模的洄游景观却是屈指可数。因此,神奇的青海湖湟鱼洄游产卵

    [阅读全文]

  • 青海省乌兰县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太阳能光伏提水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内容预览]

    | 2009/6/18 7:45:13
    为推动乌兰县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乌兰县科技园区的科技示范作用,教科文体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与省科技厅、省农村能源办公室联系,落实了乌兰县农业园区3KV提水灌溉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浙江省能源研究所和青海省农村能源办公室共同援助26万元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解决乌兰县科技园区灌溉用水及照明用电。  5月18日,浙江省能源研究所周光明副所长、青海省农村能源办李世民主任以

    [阅读全文]

  • 青海:湟水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进展 整体水质趋向好转

    [内容预览]

    | 2009/6/15 23:53:20
    青海新闻网讯 湟水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整体水质趋向好转。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张蓝青说:“2008年,湟水水系17个监测断面中,7个断面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Ⅱ、Ⅲ类水质断面由2007年的6个增加至7个;劣 五类断面由2007年的8个减少至4个,重污染断面明显减少。湟水水质整体上由2007年的重度污染转为中度污染,水体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是我省东部地区

    [阅读全文]

  • 青海投资4000万元修复环青海湖地区“伤疤”

    [内容预览]

    | 2009/6/11 9:27:04
    随着投资4000万元的环保整治工程的实施,青海湖周边的1200多个取料坑和弃土堆被平整后,上面种上了耐寒、耐旱的优质草种。这使得半个世纪以来因修路和养护公路而留在“中国最美丽湖泊”周围的千余“伤疤”有望被彻底修复。据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处长高建设介绍,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出于修建和养护公路的需要,环青海湖公路两旁因取料而形成的沙坑逐年增多,在300多公里的环湖公路两旁分布有120

    [阅读全文]

  • 青海省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活动

    [内容预览]

    | 2009/6/9 9:46:10
    6 月5日 ,西宁地区省垣单位“6.5”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系列活动在西宁中心广场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曲青山、省政府副省长马顺清、省政协副主席仁青安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玉峰、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李毅、农工民主党青海省主委张周平、民革青海省委副主委陈道明、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副主委范增成、民盟青海省委副秘书长李玉学、民建青海省委宣传部长卢军、省科协副主席杨琦、西宁市政府副市长顾国权、西宁市人大副

    [阅读全文]

  • 多项措施保护 青海湖裸鲤资源量8年增10倍

    [内容预览]

    | 2009/6/9 9:05:27
    本报西宁6月8日电近日,记者在青海湖区沙柳河畔举行的裸鲤增殖放流活动现场了解到,青海省2002年开展裸鲤放流活动以来,至今已连续进行了8年,共向青海湖放流裸鲤种苗4100万尾。经科学探测,依靠青海湖连续10年的“封湖育鱼”以及环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实现大幅回升,已从2002年的约2500吨增长到去年底的2.43万吨,增长近10倍。青海湖裸鲤又称“湟鱼”,是极为珍贵的高原

    [阅读全文]

  • 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水质保持优良

    [内容预览]

    | 2009/6/8 13:23:47
    据新华社西宁6月7日电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日前发布的《2008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8年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水质总体为优,继续向中下游输出水质优良的水资源。  《2008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8年在长江流域3个监测断面中,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长江上游水质总体为优;2008年在澜沧江流域2个监测断面中,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

    [阅读全文]

  • 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首个项目专家库建成

    [内容预览]

    | 2009/6/2 7:30:56
    青海新闻网讯 为了切实做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各项前期工作,为在建的一期工程和今后的二期工程规划及三期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省三江源办公室近期建成了首个“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专家库”。  据了解,旨在遵循客观规律、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发挥专家作用、加快项目实施、实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各项工作目标的首个“专家库”共入编专家271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占85%以上,主要包括生态

    [阅读全文]

  • 气象部门:利用风云卫星动态监测青藏高原大冰川

    [内容预览]

    | 2009/4/28 17:38:08
        记者从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了解到,基于我国发射的风云3号卫星数据建立起的青藏高原典型大冰川遥感监测平台,从今年开始将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青藏高原冰川展开动态监测。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徐维新介绍,青藏高原冰川是东亚地区大江大河发源的基础及径流的重要补给源,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近十几年来

    [阅读全文]

  • 丰沛降水令三江源地区植被呈明显恢复趋势

    [内容预览]

    | 2009/4/24 10:15:05
        新华网西宁4月24日电(马勇 刘海平)据青海省气候中心掌握的资料显示,由于去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降水偏多,三江源地区植被呈现出明显恢复趋势。    据了解,2008年,青海三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在298.5毫米至710.6毫米之间,除玛多、五道梁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400毫米以上。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区降

    [阅读全文]

  • 柴达木盆地有望成为青海省新能源利用的主战场

    [内容预览]

    | 2009/4/21 8:19:52
    新华网西宁4月20日电(杨寿德 秦滑)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柴达木并网光伏电站规划格尔木现场踏勘协调会”上了解到,柴达木盆地借助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优势,有望成为青海省新能源利用的主战场。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院等部门专家在格尔木市就太阳能电站的选址规划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接洽后表示,青海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国内建设光伏发电厂的理想场所。  专家组组长、西北勘测设计院副院长肖斌

    [阅读全文]

  • 青海三江源近5万名生态移民得到安置

    [内容预览]

    | 2009/4/15 23:20:16
    新华网西宁4月15日电 (记者任晓刚)记者从青海省人民政府获悉,目前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初见成效,已有近5万名生态移民得到了安置。截至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规划的22个子项目已有20个项目启动实施,国家累计下达工程建设资金24.31亿元,已完成投资22.15亿元,占下达投资的91%。完成退牧还草2560万亩、封山育林249.6万亩、退耕还林9.81万亩、黑土滩治理14.6万亩、鼠

    [阅读全文]

6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