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玉树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纪实

    [内容预览]

    | 2010/6/15 1:16:04
        新华网北京6月13日电(记者吴晶晶、顾瑞珍、胡浩)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两个月之际,《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正式发布。    为科学编制这一规划,中科院等部门紧急开展了玉树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通过对自然地理条件、地质灾害与工程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适宜重建的地域

    [阅读全文]

  • 徐绍史:积极参与玉树灾后恢复重建 扎实推进土地整治和地质找矿

    [内容预览]

    | 2010/5/28 10:19:45
    5月27日上午,正在青海考察调研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西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对土地综合整治精心指导、加强监督管理,扎实推进地质找矿专项的实施,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调研期间,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会见徐绍史,青海省常务副省长徐福顺,副省长邓本太、马顺清陪同。  5月24日~27日,徐绍史先后前往玉树藏族自

    [阅读全文]

  • 保护大美的青海

    [内容预览]

    | 2010/5/13 13:07:01
    5月1日上午10时,青海西宁曹家堡机场,晴空万里。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率青海省党政军负责同志,乘飞机再次赶赴玉树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玉树地区4月14日发生大地震以来,强卫的工作节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当天就飞赴玉树,半个多月来,大部分时间都在一线指挥抗震救灾。  此次与强卫同机前往玉树,记者抓住这一难得机会,在万米高空对他进行了专访。  强卫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后,还特地把记者再次叫到身边

    [阅读全文]

  • 玉树灾后建设生态旅游城市需适应气候变化需求

    [内容预览]

    | 2010/5/13 12:14:57
        新华网青海频道5月13电 (记者 姜辰蓉 戴随刚)目前,青海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启动。根据重建方案,青海省将利用5年时间把玉树建设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地区。对此,气象专家指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玉树灾区重建要趋利避害,充分考虑并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     据

    [阅读全文]

  • 青海:启动应急联动机制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内容预览]

    | 2010/5/11 12:34:29
     新华社西宁5月11日电(记者 王大千)青海省环保厅和安全监管部门日前启动联动机制,通过信息互通,发挥应急队伍在技术、装备和经验上的优势,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据青海省环保厅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青海省突发性环境事件数量不断上升,多数与生产安全事故紧密相连,启动应急联动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与环保有关的事故迫在眉睫。  据介绍,青海省环保、安监两部门首先建立

    [阅读全文]

  • 青海开展保护三江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系列宣传活动

    [内容预览]

    | 2010/5/9 23:15:26
    新华网青海频道5月9日电(记者 骆晓飞)8日,由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举办的保护三江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这一活动将通过标本展示、专家咨询、生态讲座和公众签名等多种形式,引导人们关注三江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提高人们对三江源生态地位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这是本届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主题。三江源国家

    [阅读全文]

  • 重建家园 生态为重

    [内容预览]

    | 2010/5/9 17:43:02
    地震过去25天了,如今的玉树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党和政府灾后重建的信心和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激励着大家,人们不仅要建设一个新结古,还要让三江源地区更加美丽和环保。     结古水清街净    5月8日,结古镇玉树公园旁边的一条小河清澈见底,趁着好天气,一些住在公园安置点的群众来到河边洗衣服。“二十多天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起风的时候白

    [阅读全文]

  • 生态保护将成玉树重建关键环节

    [内容预览]

    | 2010/5/7 18:22:17
    通天河大桥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上方裂开了两条细纹。但除此之外,地震并没有使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的自然景观受到实质性损伤。中国的环保专家们表示,处于三江源地区中心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从植被、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等指标来看,地震并没有带来大面积生态破坏的后果。但在震后重建中,相关规划一定要重视生态保护。“玉树地震对自然生态造成的直接破坏并不特别严重,植被、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依然保持稳定。”

    [阅读全文]

  • 保护青海湖 青海湖景区7个生物保护项目通过初验

    [内容预览]

    | 2010/5/5 15:33:41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获悉,经过专家组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欧盟资助的最大规模海外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中,在青海湖流域实施的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小额赠款项目,已顺利通过初验。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是目前欧盟资助的最大规模海外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旨在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保护中国特殊的生态系统。2008年至2009年,经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申

    [阅读全文]

  • 玉树:灾后该如何再造“天堂”?

    [内容预览]

    | 2010/4/29 7:59:30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这次地震造成玉树县城绝大多数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玉树地处三江源地区,皑皑的雪峰冰川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条母亲河,被称为“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玉树自治州全境,是我国面积最大

    [阅读全文]

  • 青海华新冶炼成非法排污钉子户

    [内容预览]

    | 2010/4/19 9:32:14
    近日,青海省环保厅接到举报湟源县大华工业区有企业违法排污造成周边大气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随后省环境监察总队执法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这家企业生产和执行环境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  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发现,工业区内的青海华新冶炼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新冶炼)正在违法生产排污,周围乌烟瘴气,环境污染严重。  规模一扩再扩,环保竣工验收一直未通过  经查,华新冶炼自2003年9月开始建设6台8000

    [阅读全文]

  • 玉树州第一民族中学复课

    [内容预览]

    | 2010/4/19 9:02:47
    4月18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一民族中学师生举行复课仪式。    当日,刚刚完成帐篷搭建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一民族中学3个年级的学生开始复课。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更多的桌椅等捐赠物资陆续抵达,各年级都将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4月18日,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一民族中学八年级学生在帐篷教室内上课。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阅读全文]

  • 三江源地区:“稳人”“减畜”并举保护生态

    [内容预览]

    | 2010/4/5 10:44:35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获悉,自今年起,青海省将加大投资力度,着力破解“稳人”和“减畜”两大难题,以此加速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为了拯救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2005年我国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区主要在青海省玉树、黄南、果洛3个藏族自治州为主体的青海省南部,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三江源是我国最

    [阅读全文]

  • 青海首次启动水利普查

    [内容预览]

    | 2010/4/4 11:49:31
    青海新闻网讯 3月30日,我省水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这是我省首次开展这项工作,为全省境内的江河湖泊全面“备案”。  据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开展全省水利普查既是为了查清我省江河湖泊的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是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现状,为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普查对象是我省境内所有江河湖泊、水利工

    [阅读全文]

  • 海东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进高原现代农业发展

    [内容预览]

    | 2010/4/2 15:21:30
    青海新闻网讯 海东地区大力更新和改善农业灌溉技术,通过提高节水科技含量、转变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助推高原现代农业发展。  眼下虽然是少雨多旱时节,但是走进平安县深冬蔬菜生产基地,温棚内到处绿意盎然,当地的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正忙碌着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给菜瓜、西红柿、花卉浇水,有的温棚里农民已经开始采摘上市蔬菜。自从由漫灌、沟灌等传统地面灌溉方式更新为喷灌、滴灌等新型灌溉方式,这里的农

    [阅读全文]

  • 青海积极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水权制度建设

    [内容预览]

    | 2010/3/9 9:45:17
    新华网西宁3月7日电(记者何伟)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青海将全面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初始水权制度建设试点工作,预计6月底前完成相关规划并启动实施。  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资源结构最完整的的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随着试验区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水荒”已

    [阅读全文]

  • 青海拟开发青藏高原可燃冰

    [内容预览]

    | 2010/3/7 18:07:59
    可燃冰被誉为“后石油时代”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昨天,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骆惠宁透露,青海省今年计划加大对青藏高原可燃冰的勘探力度,并把勘探和科研相结合,从而推动可燃冰的开发利用。   中国陆域可燃冰主要存于青藏高原冻土带,专家估计储量至少有253亿吨油当量,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而青海省的储量约占其中四分之一。“青海省今年将引进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让可燃冰的科研和开发同步进行,并处理好生态环境

    [阅读全文]

  • 青海今年加速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内容预览]

    | 2010/2/27 10:14:31
    新华网西宁2月26日电(记者何伟)记者自日前召开的2010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动员会上获悉,今年,青海省将加速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力争完成投资12.3亿元,努力使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新突破。2005年我国政府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工程涉及退牧还草、禁牧减畜、生态移民和人工增雨等22个子项目,项目实施区主要在青海省玉树、黄南、果洛3个藏族自治州为主体的

    [阅读全文]

  •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近5万名“生态移民”过上新生活

    [内容预览]

    | 2010/2/26 11:57:05
        新华网青海频道2月26日电(记者何伟)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往南沿青藏公路行驶约7公里,便到达一处政府部门专门为三江源区“生态移民”修建的村落——唐古拉山镇移民新村。    唐古拉山镇移民新村居住着128户、420名藏族群众。6年前,他们从500公里外、海拔近5000米的长江源头沱沱河地区搬迁至此。来到移民新村后,这些世代过着“逐水草而

    [阅读全文]

  • 建立绿色经济示范区实现青海高原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内容预览]

    | 2010/2/22 10:00:27
    新华社西宁2月21日电 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将依靠丰富的水能、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及太阳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以科技为支撑,建立绿色经济示范区,实现青海高原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矿产资源、新能源等自然资源富集区,长期以来,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2007年,青海

    [阅读全文]

6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