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可可西里保护区建成首个自动气象站

    [内容预览]

    | 2009/12/7 19:35:41
        记者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在海拔4600米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可可西里保护区首个自动气象站近日建成,这对研究掌握“无人区”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可西里管理局局长才旦周介绍说,首个自动气象站属可可西里保护区二期建设项目,也是保护区环境监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占地超过200平方

    [阅读全文]

  • 中德合作建设光伏电站 青海56个村告别“无电史”

    [内容预览]

    | 2009/11/18 9:33:55
    日前,由中国和德国两国财政合作建设的青海省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借助这一项目,青海省56个偏远村落告别了没有电的历史。  记者从青海省财政厅了解到,中德财政合作—-青海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是青海省财政厅实施的最大的一个赠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9240万元,按照中德双方签署的《项目备忘录》中确定7:3的投资比例,德国政府提供800万欧元(折合6400万元人民币)赠款,德国技术合作公司无偿提供

    [阅读全文]

  • 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面积减2.7% 造林152万亩

    [内容预览]

    | 2009/11/13 9:48:11
    青海省采取多种手段,加快生态治理步伐,柴达木盆地的绿洲面积不断扩大,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柴达木盆地沙区风蚀荒漠化程度趋缓。近几年荒漠化面积明显减少,土地荒漠化面积较2000年以前缩减2.7%。随着植被情况的好转,柴达木盆地的野生动物数量也大幅增加。2000年以来,柴达木盆地内实施退耕还林22.7万亩,人工造林152万亩,封沙、封山育林168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已扩大到865.66万

    [阅读全文]

  • 青海湖东岸开始重塑"原生态" 禁止脆弱区域开发

    [内容预览]

    | 2009/11/12 14:57:14
        轰隆作响的装载机有力地推倒了近离湖边、杂乱破败的建筑设施。11月11日,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开始依法对青海湖东岸的原“海晏金湾旅游服务中心”经营设施进行拆除,此举不仅意味着我省对青海湖景区实施“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强,而且标志着整个青海湖东岸依据规划,迈出了全面恢复湖岸植被、重塑原生态的重要步伐。   

    [阅读全文]

  • 6名环保小使者祝福世博园

    [内容预览]

    | 2009/11/8 21:48:48
    11月4日,来自我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才文仁庆等6名藏族小学生踏上前往上海的列车,参加由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青海省三江源管理局、青海省三江源环境保护促进会、安利青海分公司组织举行的“环保小使者祝福世博园”活动。孩子们为世博园送去从三江源头采集的源头水,作为三江源祝福2010上海世博会的礼物。(作者:海东 摄)

    [阅读全文]

  • 青海湖鸟岛旅游生态化造福自然

    [内容预览]

    | 2009/11/5 10:20:44
    日前,随着投资770万元的青海湖鸟岛蛋岛生态通道主体完工,鸟岛景区旅游建设项目基本全部潜入地下,地表被原土和绿草覆盖,游客观鸟游历行为更趋文明。   据了解,“采取一切生态保护手段,推进旅游生态化,造福动物和自然,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这是青海湖景区管理局提出的青海湖旅游发展走向的思路。鸟岛居我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首,为青海湖景区五大旅游功能区之一,每年有十多万只鸟聚集至此,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观

    [阅读全文]

  • 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内容预览]

    | 2009/11/5 10:10:44
    太阳能、风能、水能、沼气能……随着国家发展新能源战略的实施,一大批新能源项目落户青海,成为青海省能源领域一支强劲发展的生力军。  柴达木盆地所在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欧亚大陆腹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是国内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建立太阳能电力输出基地的优选区域。  海西州发改委副主任王生宝说,2009年上半年,柴达木盆地内已签约的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开发类项目金额达135亿

    [阅读全文]

  • 中国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湖水连续5年"长高"

    [内容预览]

    | 2009/11/3 15:14:18
     一名当地牧民在青海湖岸边骑马(8月14日摄)。新华社 侯德强/摄     习惯于每天到青海湖边走走的藏族牧民万玛发现,青海湖湖水这几年正在不断“长高”——自己一年前散步的地方又被湖水淹没。     万玛居住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甲乙村,距湖岸仅有数百米之遥。“这几年湖水一直在上涨,今年尤其明显,”万玛说

    [阅读全文]

  • 中国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流域 水质仍然保持良好

    [内容预览]

    | 2009/11/2 12:07:20
        据青海新闻网报道: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的最新监测表明,中国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到目前为止还未被检测出水体污染项目,水质仍然保持良好。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监测点共有3处,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崔玉香说,近期监测资料表明,作为咸水湖,青海湖水质仍优于地面水环境三类水标准。同时,青海湖入湖河流水质情况也都较好

    [阅读全文]

  • 我省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 气候变化让青海更绿了

    [内容预览]

    | 2009/11/1 9:37:56
    青海新闻网讯 我省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升温率明显高于近50年全球0.13摄氏度的平均水平,也高过全国0.16摄氏度的平均水平。今年我省大部分地区前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致使牧草黄枯期推迟了2至12天。来青海的游客,尽享了美丽的大草原,而市民们则多享受了几天绿色。  针对我省牧区牧草返青提前,黄枯期普遍推迟这一反常现象,记者走访了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林。据李林介绍,近年来,我

    [阅读全文]

  • 退牧还草:千里草原重现绿色

    [内容预览]

    | 2009/10/28 8:12:43
    新华网西宁10月27日电(记者何伟)33岁的达拉,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一位普通的藏族牧民。5年前,达拉一家与另外150户牧民作为黄河源头地区第一批“生态移民”,自愿离开世世代代放牧为生的大草原,搬迁到100多公里之外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玛沁县大武镇,住进了政府投资兴建的新房子。   “如果我们继续在当地草原放牧,过不了多少年,那里的草场就会变成沙漠,退牧搬迁是我们最好的出路。”达拉

    [阅读全文]

  • 青海荒漠化面积每年减少43万公顷

    [内容预览]

    | 2009/10/26 10:10:21
    本报西宁10月25日电  (记者陈沸宇) 随着生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和降水量增多,如今,青海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度呈现明显增加态势,主要沙区沙漠化程度也正在趋缓。据青海省气象局监测,近年来,青海省荒漠化面积平均每年减少43万公顷。   在荒漠化减少的同时,青海高原牧草的覆盖度、高度及产量明显增加。  相关资料表明,三江源地区2003—2007年高覆盖度草地逐年增加,增加速率

    [阅读全文]

  • 青海高原沙区沙漠化程度趋缓 草地植被明显增加

    [内容预览]

    | 2009/10/25 16:33:49
    新华社西宁10月25日电(记者姜辰蓉 王大千)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大力实施和降水量的增多,青海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度表现出明显的增加和上升态势,主要沙区沙漠化程度趋缓,由大片连续分布趋向于零散分布。  据青海省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中心主任李林介绍,近几十年来,青海高原气温持续升高,生态恶化,沙漠化程度一度加剧,草地植被覆盖持续下降退化,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但随着近几年生态恶化土地治理建设与生态环境保

    [阅读全文]

  • 三江源地区封山育林250万亩

    [内容预览]

    | 2009/10/21 7:47:55
    据新华社西宁10月20日电 (记者何伟 骆晓飞)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了解到,我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4年来,已经投资上亿元进行封山育林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封山育林250万亩。这项“添绿工程”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副主任李晓南介绍,封山育林项目是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22个子项目之一。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投资1.15亿元

    [阅读全文]

  • 长江源头将建首个垃圾处理场 于24日开工共投750万

    [内容预览]

    | 2009/10/20 9:43:50
        新华网西宁10月19日电(记者吕雪莉)格尔木市西大滩、沱沱河垃圾处理场及环卫设施新建工程日前招标完成,这意味着长江源头将建起第一个垃圾处理场。资料图片:2008年9月20日,科考队员在当曲源头工作。新华社记者 任晓刚 摄    据悉,这个垃圾处理场位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主源头的沱沱河沿,工程总投资750万元

    [阅读全文]

  •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科技创新成果多

    [内容预览]

    | 2009/10/17 15:08:13
        新华网西宁10月17日电(记者姜辰蓉)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近年来在油气勘探加工,盐湖提钾、提镁、提锂、提硼,废矿利用、有色金属采选等方面取得了35项科技成果。在这个全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这些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升级发展。     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了解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近年来在盐湖化工综

    [阅读全文]

  • 青海湖今年将现候鸟越冬盛况

    [内容预览]

    | 2009/10/9 20:33:59
    中国天气网讯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被誉为“大自然美丽精灵”的大天鹅,今年早早地就来到青海湖过冬,它们嬉戏游弋的优美身姿与碧水蓝天相映成趣,使雪域神湖变得更加生机盎然。  今天(9日)一大早,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吴永林就驱车前往鸟岛,展开5到6天的环湖巡查。“我们这次巡查要走遍24个鸟类监测点,目的就是要统计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     两只大天鹅在

    [阅读全文]

  • 三江源地区近4千万亩草原实现退牧还草

    [内容预览]

    | 2009/10/4 17:14:05
        新华网西宁10月4日电(记者何伟)我国旨在使三江源重返“生态天堂”、建设青藏高原“绿色屏障”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过去4年间,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3900万亩草原已成功实现退牧还草,得到休养生息。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退牧还草是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22个子项目之一。根据工程规

    [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改善 降雨量增加 青海湖水位今年继续上升

    [内容预览]

    | 2009/10/3 16:01:32
    青海新闻网讯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降雨量的增加,使曾经水位连年下降、水域面积持续缩小的青海湖发生“大逆转”。近年来,青海湖水位持续上升,水域面积持续扩大,今年夏季以来青海湖水位上升较去年更为明显。  9月23日,记者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新码头看到,清澈的湖水已经漫过码头,行人已无法行走。而在2007年同期,青海湖水位出现回升状况时,记者曾在此看到,上升的湖水虽然接近码头地面,但尚未漫过码头,行人尚在

    [阅读全文]

  • “呼风唤雨”巧观天

    [内容预览]

    | 2009/9/29 8:56:27
    “你看,这片黄色的区域,表明过冷水含量大,适合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在“三江源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前,值班员张博越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云层结构图说,“我们首先进行气象会商,分析哪个区域降水等气象条件好,然后提出指导信息,工作人员进入观测作业点后,给我们发短信申请作业,我们再与空管联系,申请空域,并给出综合意见。”   一方面,值班员通过信息网络,在西宁对青海各地的人工作业点、气象信息了如指掌,进行协调指挥

    [阅读全文]

6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