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45”工程绘就三江源头生态建设新蓝图
[内容预览]
| 2010/2/20 15:38:45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林业部门获悉,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实施的“12345”工程将绘就三江源头林业生态发展新蓝图。 “12345”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主题,即“加快林业发展”;牢固确立两个发展战略,即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三步走”的林业发展战略;突出抓好“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三件大事;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阅读全文]
-
绿色发展:既要“绿”也要“金”
[内容预览]
| 2010/1/28 13:26:17减缓全球变暖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拯救地球家园需要我们共同行动。 我省作为一个地处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头、环境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且极端脆弱的西部欠发达省份,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上明确提出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这一战略思想,代省长骆惠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保护好三江之源,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一定要举全省之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作出青[阅读全文]
-
大规模的生态保护项目让三江源重现碧水蓝天
[内容预览]
| 2010/1/27 10:52:53新华网西宁1月27日电(记者何伟)得益于大规模的生态保护项目,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再现碧水蓝天,一些地方重现“千湖”美景。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的发源地,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上世纪后期的近30年,这一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生[阅读全文]
-
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 新农村(牧区)建设日新月异
[内容预览]
| 2010/1/18 8:43:55青海新闻网讯 2009年11月30日,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的牧民朝日杰高高兴兴地从偏远的游牧点搬进了位于县城附近的新定居点。按朝日杰的话说,能搬进县城住上这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他活了60多岁,说实话连做梦也未想过。在果洛藏贡麻村,像朝日杰这样搬进县城住上新房子的就有60户。这也是近4年来,我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4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阅读全文]
-
青海三江源已建立790多个生态环境监测站点
[内容预览]
| 2010/1/18 8:36:56人民网西宁元月17日电 青海省已经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起792个生态环境监测点,填补了我国在“三江源”系统的生态监测数据资料的空白,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本底资料。 2005年8国家在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青海省启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工程以建设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目标,通过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加大对现有林地、草地植被的保护力度,采取围栏封育和人工辅助[阅读全文]
-
2009年青海主要矿种资源量稳步增加
[内容预览]
| 2010/1/12 11:36:42去年,青海省矿产勘查成果显著,重要成矿带上的找矿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矿种资源量稳步增加,经初步估算,全年累计新增金资源量27吨、铜铅锌资源量近100万吨,相当于提交一处大型金矿床和一处大型多金属矿床。提交新发现普查基地3处,新发现矿产地3处、可供开发的大中型矿产地3处。 作为国家资源战略接续地区,去年,青海省地矿局共承担地勘项目124项,地勘项目总投资达4.26亿元,较2008年3.28亿元基础[阅读全文]
-
青海8项目纳入金太阳示范工程
[内容预览]
| 2010/1/8 15:59:22青海省8个项目近日通过审核,纳入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26.19兆瓦。 此次被纳入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全省8个光伏项目中,有用户侧并网发电示范项目两个;偏远无电池地区光伏、风光互补、水光互补发电示范项目3个;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3个,即海西州都兰县、格尔木市南出口和海南州共和县5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 据了解,金太阳示范工程是为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项[阅读全文]
-
让绿色经济成为发展引擎
[内容预览]
| 2010/1/8 14:50:43中国环境报记者祁进成西宁报道 青海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日前闭幕。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在讲话中强调,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 就青海2010年的工作,强卫强调,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力以赴推动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更是国家长期的战略举措,对青海来讲,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尤为迫切、任务尤为艰巨。作为资源大省和生[阅读全文]
-
我国最大生态保护工程使三江源重现碧水蓝天
[内容预览]
| 2010/1/8 14:38:20新华网西宁1月8日电(记者何伟)与往年相比,地处三江源头地区、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2009年降水量尤其充沛,重现了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已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逐见效果的缩影。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区域。这一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中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国最重要的河流长江、黄河以及[阅读全文]
-
中央新拨1.5亿元治理青海湖
[内容预览]
| 2010/1/6 9:56:41一笔新投资注入了拯救“中国最美湖泊”的行动。记者自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工程办公室获悉,中央已新下拨1.5亿元资金,用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以努力恢复“雪域圣湖”自然和谐之美。 “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及其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麓,流域总面积2.96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300平方公里,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 然而,受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趋势影响,近些年青海湖流域[阅读全文]
-
我国新拨1.5亿元治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
[内容预览]
| 2010/1/5 15:15:32新华网西宁1月5日电(记者何伟)记者自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工程办公室获悉,中央已新下拨1.5亿元资金,用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以努力恢复“雪域圣湖”自然和谐之美。 “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及其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麓,流域总面积2.96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300平方公里,是维系青藏高原东[阅读全文]
-
青海探索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内容预览]
| 2009/12/30 17:34:14新华社西宁12月27日电(记者/姜辰蓉)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成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在维系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特殊地位。长期以来,青海省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开全国先河,确立“生态立省”战略,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深入影响“雪域高原” 青海省气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从1961年以来,雪域高原[阅读全文]
-
青海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成效显著
[内容预览]
| 2009/12/20 20:08:46新华网西宁12月20日电(记者骆晓飞)记者从青海省农牧厅了解到,与1999年相比,2009年青海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实际减少了185万亩,但是粮食作物总产量却首次突破了百万吨,达到了102.89万吨,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比10年前增加了20-30万吨。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阅读全文]
-
青海省建成首个饮用水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
[内容预览]
| 2009/12/16 9:54:56新华网西宁12月15日电(记者 姜辰蓉)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了解到,日前青海省“黑泉水库饮用水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了水利部门的初步验收。这一耗资190余万元的工程,将结束青海省饮用水源“被动”监测的局面,实现自动连续的全天候监测。据了解,水质自动监测站是一套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主要由取水单元、水样预处理及配水单元、辅助单元、分析监测单元、现场系统控制单元、通信单元等组成,监控项目为PH值、[阅读全文]
-
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明显增加了黄河水量
[内容预览]
| 2009/12/14 9:54:10新华社西宁12月13日电(记者 王大千)近日,2009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工作通过了权威部门的评审。专家分析认为,2009年河曲地区人工增雨期间共增加降水量7.5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黄河上游来水量不足的矛盾,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位于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接处黄河九曲第一弯的河曲地区,是黄河上游降水最丰富的地区,这个区域降水量的增加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和经济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从19[阅读全文]
-
青海三江源区草地面积逐年增加
[内容预览]
| 2009/12/14 8:28:33据新华社西宁12月12日电 (记者王大千)青海省气象部门刚刚发布的2009年三江源区退牧还草效果评估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三江源区总草地面积以每年0.48%的速度递增,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明显增加。依据卫星遥感和气象地面监测资料分析,与2003—2008年的平均值相比,三江源区2009年增加草地面积53329平方公里,其中,等级为300—400公斤/亩的草地面积增幅最大。[阅读全文]
-
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连续5年水位上涨水面扩大
[内容预览]
| 2009/12/11 12:24:50新华网西宁12月11日电(记者姜辰蓉、钱荣)2009年来到青海湖的游客有幸看到了这一“中国最美湖泊”多年来最为丰盈的体态。连续的监测显示,2005年至2008年,青海湖水位在不断上涨,湖泊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 藏族牧民万玛居住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甲乙村,他的家距青海湖湖岸仅有数百米之遥。“这几年湖水一直在上涨,今年尤其明显。”万玛说:“我一年前散步的地方已经被湖水淹没了。” 来自青海水文[阅读全文]
-
青海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确保雪域高原碧水蓝天
[内容预览]
| 2009/12/11 12:11:34新华网西宁12月11日电(记者姜辰蓉、任晓刚)最近几个月来,在中国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盆地,当地政府连续关停了几家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其中包括一家水泥厂和两家金属冶炼厂。这是青海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进行节能减排的一项具体举措。 在雪域高原的青海省,近年来不断提高的“环境门槛”,让一些高污染、高[阅读全文]
-
青海利用日元贷款改善青海湖流域周边生态环境
[内容预览]
| 2009/12/10 15:07:44新华网西宁12月10日电(记者陈国洲)记者从青海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了解到,2009年青海省利用日元贷款项目,在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共营造防风固沙林1327公顷,工程固沙468公顷,使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青海湖位于海拔32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东麓,面积4300平方公里,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湿地。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植被退化[阅读全文]
-
最新调查显示:青海湖入湖河流近半数已干涸
[内容预览]
| 2009/12/8 10:50:30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合作开展的调查显示,中国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周边入湖河流近半数已经干涸。 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获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8年就青海湖水深、水质等问题进行了监测调查。在此次调查中,研究人员沿环湖分界线进行了入湖河流调查,共调查到大小河流127条,其中有流水的70条,已经干涸不流水的57条,同时测量到[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