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由于气候变暖,柯林斯冰帽正逐渐消融。田乾峰摄北京时间1月26日晚上(南极长城站1月26日上午9点),奇骏南极探秘队前往柯林斯冰帽考察冰帽的变化,柯林斯冰帽十年内不断消减。柯林斯冰帽位于乔治王岛上,面积125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米。正在……

新华网华盛顿1月27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全球变暖导致南极海冰以目前的速度减少下去,南极阿德利岛的帝企鹅可能会在本世纪末濒临灭绝。在南极地区栖息的帝企鹅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企鹅。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从虚拟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况,也引发了人们对此次金融危机是否可能在全球掀起产业“洗牌”效应的思考。在这一背景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即当今世界将从网……

本报讯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1850年以来整个北半球的温度记录后宣称,春天比半个世纪以前至少早来了2天。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分析了1850年以来全球的气温记录,接着算出了近50年来春天开始的平均数据,并……

一个“巨蟒”海浪能装置的比例模型正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接受测试。这个装置的发明者相信,它能够为用海浪能生产低成本电力提供实际解决方案。 ……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和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0日两度更改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的发射时间。卫星新的发射日期目前被调整到23日。 两家机构当天下午13时发布……

简要内容:世界发展运动组织(WDM)近日表示,在新年的第一周里,一个英国人的碳足迹已经远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中一个人的年均碳排放产出。这意味着,在2009年的头九天里,英国平均每人的碳排放已经超过最贫穷国家一年的人均排量。 世界发展运动组织(……

简要内容:英国班戈大学的科学家在《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上发表论文称,海平面自上一个冰河纪以来的升高阻止了人类全面感受人为全球变暖的全部影响,因为更多的有害温室气体被海洋吸收了。目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大约一半留在大气中,剩下的50%则被森……

来自世界冰川监测服务机构(World GlacierMonitoringService,简称WGMS)的数据表明,尽管2007年全球冰川融化速度比2006年慢了很多,但是全球冰川不断消融的情况依然很严峻。 研究者警告说,地球上绝大多数冰川将……

一旦世界大国对能源与气候问题的态度发生变化,那么相应的全球治理体系必然被重构,全球经济体系也面临重构。相应的,以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为起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也必然风生水起。谁抓住了这样的机会,谁就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也将……

本报讯 气候变暖同空调、汽车的使用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甚至不恰当的农业耕作也会导致温室效应。记者1月5日在南京农业大学采访时获悉,该校一项研究表明,稻田使用污水灌溉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此论文《污水灌溉增加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已在最新一期S……

水泥生产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英国科学家发明出一种新型环保水泥,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碳。 水泥,这个昔日被认为是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人”,在英国科学家的发明下,开始转变为吸收二氧化碳……

一项由英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合作开展的最新研究表明,气温升高很可能意味着植物将释放出更多二氧化碳。 ……

美英两国科学家近日研究显示,过去450年以来的大型火山爆发临时性地“冷却”了热带气候,而这种效应在20世纪可能被全球升温所掩盖。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amon……

资料图片 2009年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关键的一年。一场有关气候变化“大计”的谈判将伴随着各国的“争吵”于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进行。谈判结果是会取得突破性的进……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冰山融化向来被视为全球暖化的最主要现象,但英国科学家发现,冰山融化其实可以引发一种减慢甚至停止气候变化的自然现象。他们将会为这一发现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实验。&nb……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近日表示,他们的最新研究改写了对海水的认知,这套新的海水定义标准将有助于提高海洋和气候预测的精确性。 地球上的海洋通过将热量从赤道传输至极地来帮助调节地球的气候。海洋在盐度、温度、及从海表向海底的循环模式等方面出现的变化都……

从太空看澳大利亚大堡礁 (悉尼法新电)澳大利亚大堡礁自1990年开始,珊瑚的生长速度大幅放缓,再这样下去,到了2050年,珊瑚生长将完全陷入停顿。科学家警告,这或许是世界海洋即将出现急转直下变化的先兆。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学院在国际杂志《……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其研究结果显示,在距今6亿多年前的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远比现在高,当时的地球类似一个“超级温室”。 据奥地利新闻社1月1日援引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地质学家施普特尔的话报道,他所参加的研究小组通过分……

中国气象局在今天(12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08年度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自2008年12月1日正式启动2008年度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以来,通过评审专家组初选和社会公众的踊跃投票,最终确定了2008年度国内外十大……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