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大西洋洋流的变化对全球变暖趋势放缓起到了一定作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表示,自1999年以来的全球变暖“暂停”状态可能会再持续10年,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周期性大西洋环流将热量带入了海洋深处。尽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但是……

会议平行论坛设置如下: 论坛1:气候变化适应 论坛2:低碳经济&金融 论坛3:减缓气候变化的领跑者 论坛4:减缓气候变化的低碳技术 论坛5:低碳产业的最佳实践 论坛6:低碳城市 论坛7:低碳交通 论坛8:低碳建筑 ……

图:融化的阿根廷佩里托莫雷诺冰川。一项新的研究表示,过去20年,人类因素已成为冰川融化的最大驱动因素。(自盖帝图片)《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一篇研究报告称,在过去的20年里,人类影响已经成为冰川融化的最大驱动因素。研究带头人、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

从太空中看到的傍晚地球大气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地质工程学首屈一指的国际公共会议目前正在德国柏林举行,与会者就修补地球大气层展开了讨论。研究人员正在考虑缩紧控制野外实验的倡议,这些实验旨在寻找方法,遏制气候变化。地质工程学方法包括将粒子泵送……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8月11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本世纪以来,北半球已经越来越频繁地遭受夏季热浪和暴雨袭击,这显然是由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在一个地方滞留徘徊过久所致。 科学家们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在高纬度地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政府9日在拉萨联合发布《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称,西藏高原近期(现今-2050年)和远期(2051-2100年)气候仍以变暖和变湿为主要特征。同时,人类活动对西藏高原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重要影响。 ……

许多研究都曾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对食品供应将产生不良影响,但它们大都忽视了气温上升和空气污染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交互作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近日表示,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可能十分显著,并建议政府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时应将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问题一同……

一项全球性城市调查显示,在世界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在基础城市规划中考虑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不过,只有少数城市能够将其纳入经济发展的重点。据英国ECORI新闻网站报道,这项城市气候变化治理调查(UCGS)的目的在于了解城市领导人对于气候……

图:7月28日,加州州长杰里·布朗在墨西哥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图片来源:路透社美国加州州长杰里·布朗(Jerry Brown)与墨西哥环保官员日前签署了一项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据路透社报道,根据这份六页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

据台湾《联合报》30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指出,气候变化产生的气温升高和臭氧层污染,将使全球食物生产和供应短缺,2050年将发生严重饥荒。 据报道,研究认为,全球2050年将增多40亿人,食物需求将增加50%,但农作物会减产10%。……

普若岗日冰原位于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是世界第三大冰川,按照冰川学界的划分,被归为“冰原”。冰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冰原所处的青藏高原作为全球中纬度地区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明显。在过去30余年间,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

科学家担心,向海洋倾倒铁粉可能导致赤潮和有毒鱼类随之而来。 有人称他是“流氓地球工程师”、“生态恐怖分子”,但也有人认为他可能是地球的救星。今年夏季即将举行的一次沙龙聚会则把议题定为“罗斯·乔治应获得诺贝尔奖,还是该被判刑?”一切争论根源……

据新华社电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报告说,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已经切实影响到南极海狗的生存,后果包括海狗总体数量下降、新生海狗体积变小、生育期推迟乃至基因改变等。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从上……

粮食危机风险大增 全球气候变暖已引发各种气候变化异象,比如超强龙卷风、常态化干旱、海平面上升等。如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约40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气候变化会影响大米、小麦等粮食生产,有预测称本世纪末会出现饥荒。 “本世纪……

(通讯员苏智)7 月19 日,“IPCC:气候变化知多少”专场主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理学博士巢清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导姜彤,以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为到场的……

美国气象学会17日在线发表了一份地球的年度“体检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气候延续着长期变暖趋势,打破包括温室气体浓度在内多项气候记录。 这一题为《2013年气候状况》的报告由5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

在过去的18个月里,澳大利亚有许多不寻常的高温天气。(自《悉尼先驱晨报》)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呼吁更新气候基准值,以应对气候变化。世界气象组织认为,除每十年更新一次的最新数据集之外,1961-1990年……

南极帝企鹅。 根据新科学人网站报道,由于气温升高,南极帝企鹅赖以生存和繁殖的海冰可能融化,本世纪帝企鹅数量将会下降,2100年前,三分之二聚居地上的企鹅数量或将减半。 迄今为止,科学家只对南极洲东部阿德利兰聚居地开展过具体研究,其他地区……

毫无疑问,在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丝绸之路区域正在迎来一个气候变湿的历史机遇。这不但有利于干旱地土壤中基本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平衡,也有利于干旱和沙漠化的缓解,更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本报记者 彭科峰荒废的城堡、一望无际的黄沙、……

6月26日,在由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等承办的2014“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国家发改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在不断加剧,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