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本月26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届时,卡塔尔将向世人展示它在改造沙漠环境方面的新成果。在卡塔尔南部的梅赛伊德工业城,一处温室建筑正为“撒哈拉森林”项目所需的技术做测试。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

“为了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后果,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且开始下降,而风电是目前唯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发电技术。”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苏思樵几年前说道。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受到了各国的青睐。在中国……

讲述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3D版最近重回全球银幕。在虚拟情景的影片里,美丽的蓝色星球遭遇地震、火山、风暴、洪水等灾难同时袭击,人类面临生存威胁。 下周一,世界各国代表将会聚卡塔尔多哈,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会议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天发布的一份报告强调,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20%,比2020年所应达到的水平还高出了14%。 这份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欧洲气候基金联合发布的最新《气体排放差距报告》为20个国家的5……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全球变暖对某些地区的影响将比其他地区更为显著,而北极正是气候变化的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北极海冰的面积不断创下新低,并给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趣味科学网报道,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人员日前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了……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蔺博)国务院新闻办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世界各国都要通过绿色低碳发展的途径……

中新网广州11月21日电 (程景伟 奚婉婷)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等机构主办,“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广东”大型科普考察活动21日在广州启动。 在未来几天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考察组成员,将从广州出发,前往广东沿海城市中山、……

商报记者 周大正 刘娜筱 商报讯 今天,中国政府代表团启程赶赴卡塔尔参加第十八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昨天,我市举行欢送会,欢送受邀参加此次大会的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杜晓敏和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金江,他们将分别从官方和民间角……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丁栋)中国社会科学院21日在北京发布的2012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即将举行的多哈会议可能实现《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延续,巴厘、德班两个授权的交接,深入讨论并规划新授权的谈判,从而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发改委21日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中国社科院同日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分析人士表示,这两份报告再次强化了“美丽中国”概念。由于“美丽中国”概念涵盖内容繁多,从目前国家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加码来看,A股市场的……

晨报讯(记者 吴亭)在昨天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中国将出席11月26日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年度报告。他指出,我国的减排措施已取得成效,但现阶段要求中国绝对……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江国成)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代表20日在北京举行“基础四国”第十三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会议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以来确立……

世界银行18日警告,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全球平均温度本世纪末将比工业化以前上升4摄氏度。 世行说,温度飙升会导致一系列极端天气,任何国家都难以幸免,贫穷国家将遭受相对更为严重的打击。 面临最大挑战之一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当天在一场新闻发……

部委领导与制作方领导合影。 庄白羽摄影 中国气象报记者顾燕杰 庄白羽报道 11月19日,中国首部全景视野大型人文生态纪录片《环球同此凉热》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了首播仪式。11月19日晚22:00时,《环球同此凉热》将……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前表示,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已成为“新常态”,肆虐美国东北部的超级风暴“桑迪”就是一个教训,它告诉人们必须寻求更加环境友好的发展策略。 10月29日,罕见的混合型超级风暴“桑迪”袭击美国东北部,导致联合国总部关闭三天……

新华网华盛顿11月18日电(记者任海军)世界银行18日发布报告称,气候变化是全球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子孙后代计,各国应肩负起各自的道德义务,切实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份名为《调低高温》的报告由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等机构综……

根据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的最新分析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有19%至29%来自于粮食的种植、运输、冷藏和浪费。具体来说,粮食产生的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在98亿至169亿吨之间,其中80%以上来自粮食的制造过程,……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当地时间11月15日公布的最新气候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是美国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之一。有气候学家指出,2012年可能是美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根据NOAA15日的……

蓄水量增加了的北京密云水库。CFP供图青海湖湖水面积连续多年不断增大,气象专家认为,周边地区降水量偏多,使青海湖变大了。核心提示 很多人感到,最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最新的气候统计和研……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对土地和资源的需求给世界食品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发展中国家,为世界上最穷的人们提供粮食的小农场主们,正受到严重的干旱、洪涝、粮食价格暴涨以及持续贫困的威胁。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养活这些人口,我们将……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