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5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多次极端高温事件。5日立夏当天,北京以31摄氏度刷新了近5年的立夏最高温纪录,而南方的广州则迎来密集的雷电和暴雨,俨然一座水城。 在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过去一年里,非洲东部发生近60年来最严重的……

照片展示了北冰洋冰盖上的裂口,海水表层的甲烷从这些裂口释放到空气中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张卫星照片,展示了北冰洋冰盖上的裂口,海水表层的甲烷从这些裂口释放到空气中。 北极区储存着大量的甲烷……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极苔原地区的植被数量已有增加。由芬兰气候研究所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指出,苔原地区植被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卫星观测来确定植被的数量如何影响融雪,进而影响北极苔原地区的陆地反照率。 ……

志愿者成员拉着标语站在洲滩上 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戴年华: 一、我眼中的鄱阳湖气候变化 鄱阳湖因水而成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的影响表现在降水和气温。周年降水节律影响鄱阳湖的水文情势。气温升高促进鄱……

新华网多伦多5月8日电(记者马丹) 加拿大联邦议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专员斯科特·沃恩8日公布一份报告说,加拿大政府远没有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也不大可能实现本国制定的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虽然加拿大已于去年1……

新华网华盛顿5月4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科学》杂志4日刊登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中,格陵兰岛部分冰川的移动速度加快了30%,但它对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响还不会达到气候数据模型此前预测的结果。 冰川融化速度很大程度取上决于它们的移……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北极熊越来越需要长距离游泳的“本领”。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北极熊长距离游泳最远超过了300公里。不过,这并不是北极熊长距离游泳的“最高纪录”。但一些人开始疑问:作为气候变化的最直接受害者,它们究竟要游多长距离呢……

【路透社伦敦5月2日电 】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植物的开花速度正超出科学家的预想。这可能会给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连锁效应。 科学家说,全球变暖正给世界各地数百种动植物带来重大影响,改变了一些繁殖、迁徙和喂食方……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监测大气成分变化的新型系统,可分析和比较阴暗大气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微量气体,其很可能作为未来监控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日美国地球……

本报讯(记者陆琦)“极端事件影响的严重性,不仅取决于极端事件本身,而且取决于承载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两者是灾害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近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技术支持处主任克瑞斯·艾比,在由中国气象局召开的《管理极……

新华社电 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在研究海洋盐分变化的同时发现一个重要趋势,过去50年间,雨水形成周期正因为气候变暖而加速。 研究人员以海洋盐度和海洋气候等过去50年间由航海船只收集的数据为素材,借助气候模型,分析降雨周期,结论发表在26日……

新华网第比利斯4月27日电 (记者义高潮)平均气温上升、降雨量下降、森林覆盖面积萎缩、河流干涸……格鲁吉亚的南高加索地区环境研究中心最新研究表明,南高加索地区和全球一样有明显的气候变暖趋势。 该研究中心日前发表报告说,南高加索地区已经显现……

新华社今晨电 多国研究人员发现,南极洲大面积冰架显现下沉趋势,原因是温度升高的海水正从底部逐渐释融冰层。研究人员担心,南极冰融速度会快于学界先前预期。 学界先前一直没有在南极冰融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搭建科学模型,只能简单解释为气温升高致使南……

作为世界第11大碳排放体,墨西哥通过一项气候变化法,要求在未来40年内碳排放水平降低到2000年排放量的50%。 图片来源:CARLOS CAZALIS/CORBIS 虽然《京都议定书》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很多国家正在贯彻其各自的……

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从昨日在南宁市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广西”启动仪式上获悉,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广西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气温显著升高,在过去50年,广西平均每10年气温升高0.15℃;年降水量呈现……

在4月22日地球日这一天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发现,北冰洋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来源地。 2009年和2010年,研究人员5次对北纬82度附近的北冰洋地区进行空中飞行探测,获取了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数据。研究发现,在靠近北冰洋表面的地方,尤其……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4月19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大约60万年前,北极熊与它们最近的亲族——棕熊分道扬镳,成为独立物种,其在进化树上的年龄比此前认为的要“高寿”5倍多。这意味着北极熊在进化过程中花费了更多时间适应寒冷的极地生活。 ……

中国天气网讯 4月23日上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广西”活动在南宁正式启动。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活动是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报、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共同主办、各省市气象局联办、联合各大媒体共同报道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实……

英国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植物在全球变暖环境下吸收二氧化碳并因此减缓变暖效应的能力超出原有认识,因此一些预测全球变暖的气候模型可能需要随之修正。 在英国《自然·气候变化》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这份报告说,研究人员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实验设施内,……

上周五,几位来自加拿大的科学家发布了一项设想:将地球上的一些城市转变为大型的阳光反射装置,从而对抗全球变暖。不过,这项设想也遭到了一些同行的质疑。 这些研究者们说,如果将城市中传统的屋顶和路面的材料颜色逐渐改为白色或浅色的话,可以起到降温……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