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专题]气候变化
 
[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推荐资讯 英科学家设想制造造云塔 给地球加"外衣"防变暖[04-17]
    北极冰盖的融化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巨大变化。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位英国工程师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在太平洋的法罗群岛建筑高塔造云,利用云彩折射太阳光,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脚步。   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  英国科学家在给议会的报告中说,……

    普通资讯 美国201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3.2%[04-17]
    美国环保署16日发布的报告说,因为经济复苏以及夏季高温带来的电力需求增加,美国201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9年增加了3.2%。  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烷、全氟化碳以及六氟化硫的总排放量相……

    普通资讯 统计数据显示:气候变暖致河南春夏季延长[04-16]
    记者从河南省气象部门获悉,近50年来的气象统计数据显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河南省春季、夏季有延长趋势,而秋冬季有缩短趋势。  河南省气象局副局长孙景兰介绍,气候变暖引起季节变化,表现为入春日期提前、入秋推迟,入夏日期变化不明显,入冬略提……

    普通资讯 北极海冰范围频繁创新低 欧亚大陆北部冬季持续降[04-16]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武炳义研究员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欧亚大陆北部冬季表面气温呈现持续降温的趋势,秋季北极海冰的减少以及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海温的升高是造成这些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极海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

    普通资讯 [图文]欧洲环境卫星显示南极冰架正迅速消失[04-14]
    2002年守护神B冰架断裂。(来源: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  欧洲空间局日前称,已在轨飞行十年的欧洲环境卫星持续观测到南极一座冰架正由于气候变化而迅速消退。  于2002年3月1日升空的欧洲环境卫星传输回来的第一批观测数据中就有一幅记录了南极……

    普通资讯 全球气候与白令海峡洋面状况密切[04-13]
    本报讯 距今最近的一次地球冰河期始于8万多年前,并于1.1万年前结束。在这7万年左右的时间里,全球气候曾多次反复剧烈变化,大西洋北部的温度每隔10年到20年不是升高十几摄氏度就是下降十几摄氏度,科学家们对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直存在很多争议……

    普通资讯 气象专家: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导致“冷冬”灾[04-12]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林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武炳义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认为,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导致了近年来欧亚大陆“冷冬”频繁出现,加剧了东亚地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发生,是导致近年来我国冬春季节天气气候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

    推荐资讯 中国对气候变化立法应有紧迫感[04-11]
    近年来,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去年底,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剑拔弩张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如何既维护本国发展权利,又维持全球气候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对气候变……

    普通资讯 NOAA气候预测中心杨崧谈气候预测和人才建设[04-09]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永报道 4月6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专家杨崧在接受中国气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研究和预测密不可分,拥有一支强干的科研队伍是做好气候预测业务的基础。杨崧同时介绍了NOAA的气候服务情况……

    推荐资讯 [图文]欧航局报告气候变暖南极半岛大冰架17年缩[04-08]
    据法新社和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4月6日报道,欧洲航天局近日的观测结果显示,受全球变暖影响,南极半岛上的“拉尔森-B”大冰架在过去17年间缩小了85%。  欧洲航天局的“Envisat”环境监测卫星拍摄的图片显示,“拉尔森-B”冰架的面积已……

    普通资讯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面积明显偏大[04-07]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郭艳君6日在一个国际气候论坛上介绍,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欧亚大陆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大。  郭艳君当天在中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

    普通资讯 中国将继续加强气候预测国际合作[04-07]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红岭、李阳):第八届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评估论坛4月5日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将就气候服务的机遇、挑战和实施策略;短期气候预测的国际最新进展;影响东亚气候异常的关键因素等议题进行讨论。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在接受采访……

    普通资讯 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致奥地利冰川继续萎缩[04-07]
    新华网维也纳4月6日电(记者刘钢)奥地利专家6日说,气候持续变暖和降水量的减少正在使奥地利的冰川继续萎缩。  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协会冰川测量部主任菲舍尔女士当天在奥地利西部蒂罗尔州首府因斯布鲁克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奥地利冰川继2010年平均……

    普通资讯 [图文]科学家确定海平面上升历史数据[04-05]
    2009年12月14日,位于南极洲丹尼森角海岸的冰川正渐渐融化。 (图片来源: 鲍琳·艾斯金)  本周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约在14,650年前,南极洲一块冰原的坍塌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了14到18米。这……

    推荐资讯 联合国呼吁各国立即制定气候灾害应对计划[04-05]
    联合国日前发布气候变化影响报告称,未来全球将面临海平面的上升和更多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需要更好地制定抗灾计划来减少死亡及不断加剧的经济损失。  据路透社报道,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决策者立即采……

    普通资讯 印度干旱气候条件推高蔬菜价格[04-04]
    据印度媒体3月29日报道 本周在印度国内,一些蔬菜的市场价格出现急剧上涨趋势。相关贸易商们对此分析,这可能是印度国内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近期遭遇的干旱气候导致蔬菜市场量减少,从而这两邦大批的从海外市场进口蔬菜,最终导致印度国内蔬菜的市场……

    普通资讯 中国气候立法起步 “社科版”确定八大低碳制度[04-04]
    中国的气候变化应对立法已实质性启动。  3月29日,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发改委、环保部、水利部等政府机构的官员、法学者、地方代表、国际环保组织和大使馆代表等上百位与气候变化立法相关的人士齐聚,参加由国家发改委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国际……

    普通资讯 [图文]2011年全球气温接近纪录高值[04-01]
    在距离智利圣地亚哥约120公里的佩托尔卡镇的一个农场上,一位农民在察看温室中的花朵。智利有三个地区的77个公社已经处于农业紧急状态。图片来源:伊万·阿尔瓦拉多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表示,尽管强大的拉尼娜天气模式给2011年带来了冷却效应,但人……

    普通资讯 [组图]姜彤:气候变化对我国50年降水分布影响明[03-31]
    【导语】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天气气候为天地间淡水循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循环不再那么平衡,干旱、洪涝让人类“望水兴叹”。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

    普通资讯 百名专家学者西安研讨气候变化与安全供水[03-30]
    3月26-27日,由中国水利学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举办,陕西省水利学会承办的气候变化与安全供水论坛在西安召开。  会议由陕西省水利厅左占清副巡视员主持,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李赞堂,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张玉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水环……

366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