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一个美国和加拿大联合研究小组报告称,如果全球气候继续变暖,北冰洋海冰进一步减少,连接国际贸易伙伴的北极航运可能会移向最北端,形成新航线,并且航运交通将会增加。

11月4日,《华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在广东省广州市通过专家评审。

新华网天津11月6日电(记者 周润健)气候变化立法者国际论坛6日在天津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在论坛开幕式上说,中国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起草中国的应对气候变化法,修改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

2010年11月3日至6日,香港举办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首两天为科学和政策日、政策和行动日,香港特区政府紧接在11月5-6日,主办香港C40论坛。

农业专家表示气候变化将使中国粮食生产在未来几十年内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甚至减产的威胁。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0月31日在南京大学围绕“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发表演讲,他呼吁世界各国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本着妥协折衷和尊重常识的精神协调合作,因为坎昆会议必须取得进展。

2010年11月3日至6日,香港举办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首两天为科学和政策日、政策和行动日,香港特区政府紧接在11月5-6,主办香港C40论坛。四天的会议将探讨发展低碳城市以达致优质生活的路径,当中会集中讨论缔造现代化、适宜居住、低碳

2010年11月3日至6日,香港举办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首两天为科学和政策日、政策和行动日,香港特区政府紧接在11月5-6,主办香港C40论坛。

在常年积雪、海拔6000米之上的珠穆朗玛峰上,竟能检测出DDT、六六六等20年前就被禁用的农药。在日前举行的“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中,记者亲眼目睹了那里脆弱的生态环境。 “现在珠峰地区不到海拔6300米以上,基本上遇不到常年积雪。 ”中科……

为期3天的第四届亚洲减灾部长级会议10月28日在韩国仁川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旨在今后五年内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灾难危险管理体系的路线图,将减少灾害危险纳入应对极端天气等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中。

欧盟愿意“考虑”从2013年开始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这也是欧盟首次清楚表明关于《京都议定书》的谈判立场。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在罗马发表了题为《“气候智能型”农业:有关粮食安全、适应和减缓问题的政策、规范和融资》的报告。

法科学院认为,人类活动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这正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10月26日,世界银行宣布今年晚些时候将与韩国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在亚洲国家减少灾害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共享知识。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局局长约翰˙鲁姆表示:“鉴于减少灾害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议程的日益趋同,这是非常及……

如果将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期望值评价为“过高”的话,那么此次外界对坎昆会议的期望值则是过低了。 美方谈判代表手中砝码越来越少,在谈判桌上却越来越靠近目标,也越来越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底线。从此种意义而言,坎昆会议将是一场严肃的《京都议定书……

10月25日意大利北部就下起大雪,造成交通问题,铲雪车赶紧出动。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28日报道,俄罗斯等欧洲媒体相继报道称,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的严冬”。时序不过10月,俄罗斯已出现低温,英国10月均温为17年来最低……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香港媒体报道,汇丰的一项调查发现,气候变化首次成为港人最关注的问题,有25%受访者对此表示关注。 汇丰银行于8月和9月在15个国家和地区,各访问1000人,总共1.5万人。调查结果发现,新兴经济体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

世界银行在即将出版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报告中指出,到2050年,全球气温上升摄氏2度的应对成本约为每年750亿至100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所占比例最高。

联合国粮农组织26日发表《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状况》第二份报告,指出粮食作物多样性正面临气候变化等威胁,如果不加大保护力度,许多植物会永远消失,这将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粮食安全。

相较于10月初用词犀利且掀起中美气候外交轩然大波的发言,在访华进行了2天的闭门磋商后,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在北京谨慎地释放了两条核心信息。 “一份旨在减排的全球气候协议还是有望达成的,但这取决于各国的努力和政治意愿。”斯特恩同时警……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