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动植物保护文章列表

| 中广网贵阳1月21日消息(记者王贵山 邹荣然)记者从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今年冬天到贵州草海越冬的黑颈鹤已达1249只,创历年草海越冬黑颈鹤数量之最。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威宁境内,是一个完整、典型的高原……

我的生肖属虎,所以我爱老虎。 我曾在东北生活了十几年,所以我尤其热爱东北虎。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起了作家为动物代言活动,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虎。 仅从视觉形象上,老虎之威猛大气、沉稳自尊、雍容华贵,便令人喜爱并心生景仰之情。老虎之美……

河与海的交汇,孕育出这片神奇的土地——黄河口湿地。作为大自然丰厚馈赠的她,如珍珠般撒落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为了让这片丰饶的土地永远繁盛,黄河口人为了她的微笑一直在努力—— 黄河口,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全球现存的野外大熊猫仅存1590多只,主要栖息在群山环抱的四川盆地 申遗:拯救大熊猫栖息地 目前,除了赠台大熊猫选秀,还有一项活动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统一名称下,邛崃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

辛普里(清华大学副教授) 动物权利的观念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代表着人类道德发展的方向,但我国民众乃至学者了解不多,常因误解而反对。李隼博士后昨日的《新京报》上发表的“离开人类中心主义环保有没有出路”,就是一例。 任教于北卡来……

本报讯(记者原春琳)人们对森林价值的认识传统上更多地专注于木材产品,而忽视了森林对人类更主要的贡献是来自所谓的多重效应,比如说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和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近日,国家林业局、云南省林业……

贝加尔湖素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是地球上最深的湖泊,不仅风景秀丽,科考资源也十分丰富。本月初,中国科学家一行23人飞抵贝加尔湖,与俄罗斯同行联手对这一区域进行为期20天的考察。据悉,这是迄今为止中俄两国间规模最大的联合科学考察活动。 冒……

8月20日至21日,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保护藏羚羊协调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国家林业局、环保局、一些国际野生生物保护组织及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代表和专家汇聚一堂,在认真总结近年来保护藏羚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就今后藏羚羊……

本报北京8月24日讯 记者钟嘉报道:今年8月24日是麋鹿回归祖国20周年的日子。来自中国麋鹿重引进项目工作组的数字显示:2005年国内麋鹿总数约2000头,其中放归野外自然繁衍成功定居的种群数量已达60……

可可西里又闻枪声 藏羚羊惨死盗猎者枪下 在可可西里拍摄到的藏羚羊头骨。据非政府组织调查,盗猎者已转战另一处生存地———藏北羌塘保护区。 人民网河南视窗综合讯 藏羚羊,国……

新华网广州8月23日电(记者徐清扬)广东省科学院和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专家最近在低海拔地区,发现了一种对免疫功能具有较强促进作用的虫草新品种--“金虫草”。 据了解,今年5月中下旬期间,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陆续发现了一种新的……

本报综合报道 一只名为“希望”的华南虎20日在南非死亡。“希望”的离去给“野化训练”项目带来打击。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负责人全莉22日透露,“希望”因染病后停止进食,于20日……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董峻)国家林业局和美国野生救援协会19日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国家林业局和野生救援协会合作框架》,双方将通过多方面合作,共同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 根据框架内容,双方将在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能力建设与人……

大熊猫盛林1号被放归大自然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时空连线): 和人类相处了23天后,大熊猫盛林1号即将踏上回家的路途。它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明星待遇,显得非常平静。 按照放归计划,盛林1号将被放回当初得救的地方----都江……

8月14日,一只美洲鸵鸟将头伸进车窗吃游客带来的食物。 这家弗吉尼亚最大的动物园占地180英亩,是数百种来自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温暖的家园。 新华社/法新一只印度羚将头靠进车窗吃游客带来的食物。一只南美骆驼……

国际在线消息:印度尼西亚目前计划在其与马来西亚接壤地带建设世界最大的以生产棕榈油为目的棕榈树种植园。而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说,若忽视保护环境,这一项目将会对该地区的森林、野生动物和当地居民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据英国《卫报……

阿尔金山,平均海拔4500米的庞大山系。它南望塔里木盆地,北倚青藏高原,东接柴达木盆地,西连昆仑山脉。其风光壮丽、雪峰横列,养育了“高原精灵”藏羚羊、“高原之王”野牦牛和“高原隐士”藏野驴,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

本报北京8月16日讯 记者高保生报道: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日前,国家林业局在四川省都江堰将大熊猫“盛林1号”放归野外,并佩带全球定位颈圈进行野外生活跟踪试验,标志着我国大熊猫繁育拯救工作已从注重人工繁……

填补当地学术界一项研究空白 本报讯 近日,旅游研究及水文地质专家——广西桂林海洲旅游研究院韦海洲院长,在阳朔乌龙泉意外发现一种珍稀“石头虫”——石蚕。这一发现填补了广西学术界一项研究空白,同时,中国毛翅目幼虫研究领域增加了一支生力军。 ……

熊猫宝宝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新闻图片网站 中新社成都八月十一日电 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双喜临门。今天下午,曾在三天前咬伤人的大熊猫“喜妹”,“将功补过”顺利地产下一对双胞胎幼仔。这为正在此间进行的……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