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动植物保护文章列表

新华网哈尔滨8月17日电(记者 董爱波 张玥 周舟)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汪海艳,经常为游客讲述当地盛传的俄罗斯棕熊“串门”的故事。 那是2012年冬季,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已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一只母熊带着两只小熊从俄罗斯信步……

资料图:8月12日,卧龙大熊猫“菊笑”于7月29日凌晨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顺利产下三胞胎熊猫宝宝。 大熊猫研究中心供图中新社广州8月17日电 (王华 晓丹)全球唯一存活的长隆熊猫三胞胎17日满20天,意味着已完全成活。与刚出生时全身呈粉红……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世界上首只“试管企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诞生。这只刚出生的母麦哲伦企鹅宝宝是由冷冻精子受孕而生,她暂时还没有名字,研究人员称她为“184”。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来增加企鹅的物种多样性。麦哲伦企鹅多……

从今年5月起至今,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全程观察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冠斑犀鸟的繁殖过程,并进行了全程影像记录,这在我国尚属首次。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摄……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表示,一种仅生活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的鼠海豚正在快速走向灭绝,应禁止该海豚生活区域周围的所有渔业活动。这个由墨西哥政府召集的研究小组警告称,2012年以来,这种鼠海豚的数量已经下降了一半,仅剩200头左右。现在这些鼠海豚可……

8月3日,在黑龙江大庆龙凤湿地饲养中心,放飞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展翅飞向远方。当天,黑龙江大庆龙凤湿地饲养中心将5只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东方白鹳放飞。今年6月,大庆龙凤湿地饲养中心先后收养了当地电力部门在电线铁塔上救下的15……

日本新丸号甲板上三头死去的幼须鲸。新西兰日前出台措施反对日本2015年初的捕鲸行动,成为继澳大利亚之后又一强烈反对在大西洋捕鲸的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曾就日本在南大洋捕鲸行为向联合国国际法庭提起诉讼,并于今年3月获得胜诉。但日本却无视国际法……

记者从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了解到,从1982年开始,该区已累计野化放归丹顶鹤近300只。 目前扎龙自然保护区主要采取“放飞逃逸”和“散养”两种方式来开展人工饲养丹顶鹤的就地野化工作。 “放飞逃逸”是指从雏鹤学习飞行开始,保护区每天对它们……

据外媒报道,环保组织“海洋守护者协会”创始人保罗茠森近日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本人寄出信件,警告称任何试图恢复捕鲸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挑战。 沃森表示,这份警告信已经递交到了安倍本人手上,而送信人则是澳大利亚议员彼得威尔森。据悉,这份信是威尔森……

本报讯 记者李娜 通讯员邵长亮报道 7月3日,新疆隼类繁育研究中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举行开工仪式。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个猛禽繁育研究中心……

7月7日,由国际著名野生动物专家乔治·夏勒、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所长徐健以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等20余人组成的雪豹科考小组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乡诺尼玛沟开展“追寻雪豹足迹”活动,实地勘测“……

记者从青海省农牧厅获悉,青海省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等活动,逐步恢复青海湖裸鲤资源。截至2013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3.9万吨,其中增殖放流对这一珍稀物种恢复的贡献率达22.3%。 青海湖裸鲤又称“湟鱼”,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活状态下的雪豹(6月30日摄)。6月30日,由西藏自治区林业厅组织的一支野生动物科考队伍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距离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据了解,雪豹善于伪装、生性机警、动作迅速,在调查中拍摄……

陕西诞生“龙凤胎”大熊猫宝宝。(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供图)西部网讯(记者 贺桐) 今天(6月27日)上午,记者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见到了两只刚刚诞生的大熊猫宝宝。这是陕西首只自主人工繁殖的大熊猫“……

图片来源:RENé FLéRON上周,在俄罗斯东部的Yasny发射基地,一枚火箭携带着几十颗卫星发射升空,其中的许多卫星都将致力于科学事业。有一颗中等规模的人造卫星,被称为“立方体卫星”,标志着用于跟踪小型动物大规模运动的轨道系统发展的重要……

记者22日从深圳市城管局获悉,深圳市城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经专家论证和征求各方面意见,提请深圳市政府发布通告在全市范围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该通告日前已获深圳市政府批准,将于7月1日正式……

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秘书处近日发布报告说,2013年超过2万头非洲象惨遭非法猎杀,有迹象表明,跨国犯罪组织参与了该地区的非法象牙贸易。这份名为“死去的大象——非洲象危机”的报告称,非洲地区非法猎杀大象的数……

这是6月10日拍摄的人工繁育的长江圆口铜鱼鱼苗。新华社发(曾朗 摄)6月10日,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在四川宜宾向家坝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长江特有鱼类圆口铜鱼人工驯养繁殖成功。据介绍,今年5月开始,研……

家园美丽了,生活环境好了,在青海生活的野生动植物也越来越多。以前很少在青海停留的白琵鹭、老鹰等迁徙鸟类,如今在春季迁徙过程中早早就来到青海湿地休整。记者从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通过多年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的建设,截至目……

新华网西宁5月25日电(记者吴光于)近日,在玉树市哈秀乡云塔村,狗獾、豹猫、石貂等多种在三江源区域较为罕见的食肉动物闯进了监测红外相机的镜头。 “狗獾、豹猫以及石貂等动物,虽然以前通过访谈得到过有效的信息,但这次应该是三江源区域第一次留下……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