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动植物保护文章列表

(图片来自网络) 记者日前从中国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获悉,素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世界濒危植物红豆杉在这里成功实现人工培育,当地林业局退休干部梁福臣培育的300多株红豆杉树苗平均高度已达180厘米,最大的直径达10厘米,长势喜人。 红豆……

随着省政府昨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首度披露我省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重建的情况,还在牵挂着震后野生大熊猫处境的“大熊猫迷”们终于可以稍微松口气了。因为专家称,汶川地震对全省大熊猫栖息地及其保护管理能力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不会造成全省野生大熊猫种群……

新华网西宁9月18日电(记者 徐文婷 张宏祥)全球首个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站17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境内正式挂牌成立,普氏原羚这一中国特有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

中新网昆明9月17日电 (赵书勇) 记者今日从云南省玉溪市水利局获悉,该局池塘驯养的濒危鱼类星云白鱼获得重大成功,池塘存活亲鱼980尾,培育6-10㎝的鱼种3万尾,星云白鱼重新“回归”百姓视野。 星云白鱼是云南省特有珍稀鱼类,产于星云湖,……

新华网贵阳9月16日电(记者李惊亚)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贵州省建设多个自然保护区,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黔金丝猴被誉为‘世界的独生子’,而黑叶猴的分布区域狭小、种类数量稀少。近20多年来,贵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黔金……

中新网成都9月16日电(记者 杨杰) 记者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了解到,在“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中遭受惊惧折磨的“国宝”大熊猫,从日常生活到繁殖生产,目前均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 汶川大地震造成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损……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全国首例开放式野生动物通道10日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中蒙边境正式开通,通道共4处。 &n……

9月10日,几只白鹭在“翩翩起舞”。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近期,数百只白鹭在湖南省会长沙一处名叫“龙王港”的小河汊内栖息觅食,为喧嚣都市带来一道自然风景,引得市民纷纷前来观看。&nb……

中新社韶关九月十日电 (冯昶李凌 何兴斌)广东韶关翁源县警方十日向记者通报,该县森林公安分局根据民众举报,查获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六只等野生动物一批。警方称,涉嫌非法收购、运输和贩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男子赖某伦,十日已被警方依法刑事……

中新网宜昌9月9日电(刘良伟 罗永斌)近日,为防范甲型H1N1流感,以科研和近距离观赏野生金丝猴为卖点、颇受游人青睐的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科研基地高挂“免见牌”,停止对游客开放。 9月7日下午,一批来自北京某报的客人欲前往大龙潭金……

记者从9月8日在昆明举行的“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讨会暨回归自然启动仪式”上了解到,华盖木、西畴青冈和杏黄兜兰三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回归自然试验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加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又一重要行动。 与会专家认为,从……

本报讯 9月3日公布的一项报告再次亮起海洋生态红灯:在全球变暖和化学径流的双重作用下,被誉为“海中自然生态博物馆”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正处于严重的危机当中。 这份由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发布的报告称,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过去10年当……

9月1日,美国圣迭戈动物园两只小蓝鬣蜥破壳而出。蓝鬣蜥是世界最濒危的物种之一,由于生态环境破坏,研究人员曾于2002年估计世界上仅存在不足20只蓝鬣蜥,如今随着研究项目和保护计划的进行,蓝鬣……

新生的小海豹 舐犊情深 海豹母子冰雪中偎依在一起 小海豹吃奶 上月末,一只小海豹在中国南极长城站降生,远在南极的中国长城站队员发回了一批高……

狐蝠(学名“Pteropus vampyrus”)。世界最大蝙蝠最快将6年内灭绝。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警告说,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杀,生活在东南亚的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蝙蝠——狐蝠将在几年之内走向灭绝……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9日电(辛平、张平)据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局介绍,巴彦淖尔市林业种苗站工作人员日前在乌拉特草原进行林业资源普查时,发现裸果木、绵刺、革包菊3种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 据介绍,此次林业资源普查是巴彦淖尔市进行的首次大规模……

新华网桂林8月27日电(记者蒋桂斌)日前,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考察组在广西桂林猫儿山考察时首次在南方铁杉上发现了一种新地衣,专家认为这很可能是新物种。此外,还新发现稻子山虫草、蛹虫草、大蝉虫草等10多种虫草。 8月上旬至中旬,被国内外同行称为……

中新网8月27日电 据英国媒体2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体外受精方式,成功研制了四只分别拥有三个生父母的小猕猴。随着这项突破性的研究取得成果,科学家相信第一个基因改良婴儿不久后就会出现。研制小猕猴的科学家给这4只小猴名为Mito、Track……

据英国广播公司26日报道,“憨厚敦实”的北极熊是庞然大物,但相对于百年前的祖先,今天的北极熊则属“苗条型”。 科学家在对比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北……

总部位于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5日发表公报说,世界上6000多种两栖类动物中有三分之一面临灭绝危险。 该联盟在公报中说,两栖类动物是当今世界上生存形势最为严峻的动物群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联合主席詹姆斯·科林斯说:“地球上的两栖……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