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冯飞:绿色经济涵盖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问题

Eedu.org.cn 作者:袁开智    资讯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2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主任冯飞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

  称广义的绿色经济涵盖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问题

  也许越是耳熟能详的东西,我们越不理解它的真正内涵。

  “低碳经济现在很热,今年政协的一、二号提案都有关低碳经济,两会期间大家也都在谈,那么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包括现在国家领导人在谈到低碳经济时,往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三个概念同时提,指出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那么,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是什么?”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产业投资高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主任冯飞一上来抛出的两个问题就难住了大家。

  冯飞介绍说,其实迄今为止低碳经济的定义在国际上还未取得一致共识,各国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也有不同,并各有侧重。“我想就我研究的角度看,低碳经济首先要明确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发展模式来看,它具有低排放、低能耗的特征,同时需要符合三个原则。第一个是脱钩原则,如果我们再深一步分析的话,脱钩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叫强度脱钩,比如我们已经对外宣布的,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减少40%~45%,就是排放强度脱钩的概念;还有一种脱钩叫总量脱钩,二氧化碳或者说温室气体与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速脱钩,或者说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呈现出低排放的状态。”冯飞表示说,“对中国而言,分两步走,先实现强度脱钩,再完成总量脱钩的战略是非常明确的。”

  “第二个原则是相对原则,就是究竟排放达到多少算‘低碳’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特别是中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高能耗、高碳产业还有一个相当长的繁荣发展时期,由此就引申出一个高碳行业低碳技术如何发展的问题。”冯飞接着分析说,第三个原则是多目标原则,就是低碳发展模式可以帮助加快经济增长、提供新就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冯飞还指出:“就‘绿色经济’而言,这个概念提出得比较早,一开始主要是针对农业来提的,比如上世纪60年代南亚、拉美等地区应用农业生物技术实现粮食大量增产的‘绿色革命’。随后罗马俱乐部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前提出‘增长的极限’,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断地拓展绿色经济的内涵。因此绿色经济在今天的含义我个人理解有两个层面,狭义和广义。所谓狭义绿色经济,主要指联合国环境署的定义,即相对于原来的污染物,换句话说,‘绿色’是相对于‘黑色’、‘灰色’而言。”

  冯飞进一步分析指出:“按这个定义的话,绿色经济就不涵盖低碳的概念,因为低碳主要是针对温室气体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它是气候问题、是环境问题,但不是有害气体,不能作为污染问题来对待。尽管美国的立法者,现在试图把二氧化碳作为有害气体,但从目前中国政府态度来看,不太赞成把二氧化碳作为有害气体来对待。因为如果作为有害气体,紧接着就要面临‘三可’,做到排放量可测量、可评估、可核查。所以按照绿色经济的狭义定义来看,它和低碳经济是有区别的。而循环经济主要是从资源利用方式的角度提出的,就是对于资源的消耗、生产、消费,从原来单线式消耗方式变成一个可循环、反馈式的资源利用模式。”

  冯飞又表示:“绿色经济还有另外一个广义的定义,它既涵盖低碳经济,也涵盖了气候问题和温室气体问题。比如2008年底,联合国环境署向全球倡导实现绿色复苏,进而实现绿色增长,并定义了绿色投资的范畴,无疑是广义的绿色经济。我们国内对绿色低碳经济的理解,关键看‘绿色’是指广义还是狭义,现在国内用的比较多的是广义绿色经济的概念。如果要强调减排或者资源循环利用方式,还会有‘绿色低碳经济’和‘绿色循环经济’这样的提法。”

  国际分歧不影响中国做好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文章

  “提到低碳,就不能不提气候问题和二氧化碳减排。”冯飞介绍说,“目前在对待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世界各国有着来自政治上和经济发展上的不同诉求,在许多重大事务上存在着分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共同愿景,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前需要展望到2050年,2050年要控制到什么程度,各个国家有其自身利益考虑,因此在共同愿景上各国的提议也不同,比如欧盟提出“2摄氏度”控制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政府间协调工作小组IGCC提出的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当量的概念,所谓当量就是把其他的温室气体也折成二氧化碳来考虑,控制在450ppm,再如英国的著名气候问题学者斯登提出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当量要控制在200亿吨,届时全球人口预计将达到100亿,人均2吨的概念。在去年12月哥本哈根大会达成的不具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实际上对共同愿景有了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就是把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大家知道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中国发挥了非常建设性的积极作用,我们赞同2摄氏度,不承认450ppm,因为浓度指标直接与“三可”——可计量、可核查、可报告相挂钩。这是第一位的重大分歧。”

  “第二个分歧体现在二氧化碳减排义务分担上。”冯飞指出,“实际上,我们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找到一种依据来支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这也是京都议定书中的原则。事实上,目前全球的二氧化碳当量中,80%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累积下来的,二氧化碳在地球上的存留时间为300~3000年,因此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目前依然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主要的影响。因此对发达国家必须核算人均历史累计排放量,建立国家排放账户,用数量来讲话,这样才能体现公平。”

  冯飞介绍说,他在和外国专家和一些高层讨论这一问题时,外方通常用两条来反驳,第一条是“我们曾经犯了历史错误,中国不要再犯”,第二条是“目前有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不像数百年前英国和美国工业化时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冯飞说,每当此时,他会给对方算西方的历史欠账,并由此来展望未来,“到2050年全球要实现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的目标,是以1990年为基年,60年间可以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大约为14000亿吨,即使发达国家按照95%的减排目标,60年间人均排放量将达到330吨,留给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只有不到120吨,仅仅是发达国家的1/3左右,不仅是历史上的不公平,还由此产生了新的未来的不公平。”

  “此外还有技术转让方面的分歧,发达国家往往把减排领域的技术转让和一般商业领域的技术转让混淆起来;以及来自资金减排上的分歧,目前国际框架下用于减排的几个基金,每年可以提供的资金量只是实际需求的数百分之一;还有透明度也是一个重大分歧,发达国家主导游戏规则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

  冯飞表示说,虽然各方分歧依然十分严重,但是毫无疑问,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已经构成了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威胁。如果不进行低碳转型的话,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还会越来越大。“联合国的报告指出,目前气候问题每年造成的损失占全球GDP的3%左右。因此无论国际气候领域政治和外交形势如何风云变幻,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下做好中国自己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大文章,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

  低碳变革带来产业投资新机遇

  冯飞还指出:“气候问题不仅给世界带来挑战,我们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低碳变革的积极一面。”冯飞介绍说,目前明确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的已有17个经济体,既包括主要的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日本,其中最积极的是欧盟;也包括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墨西哥就专门制定了国家低碳发展规划。全世界范围内对于低碳经济的一致共识将带来千载难逢的产业新机遇和新投资,并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格局产生5方面的重大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将引发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革命。比如我国目前提出的将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等,都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而美国新能源的概念则包括3层含义,既包括能源供应的新来源,也包括节能技术,还包括电动汽车,可谓异曲同工。事实上,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催生新产业,还可以多创造就业,美国加州的案例就显示,在整个风电产业链中,包括建造、安装、运营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比传统火电多27%,比天然气发电多60%。”冯飞还告诉记者,根据联合国环境署2008年对于绿色投资的界定,绿色投资在各国投资活动中占比最高的韩国达到80%,中国占达到37.8%,美国大约占15%左右。其中美国的绿色投资主要在能源相关领域,集中度非常高,去年已经达到970亿美元,总量上很大。而中国的绿色投资,由于联合国环境署把铁路、公路等公共交通设施投资计算在内,因此比重也较大。

  “第二个影响是将改变贸易规则和贸易格局,特别是最近对碳关税的讨论,我想对于出口型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带来的压力是越来越大,碳关税的问题被政客所利用,一方面,我个人认为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实行碳关税我估计会遭到很多国家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今后以各种名义出现的以气候变化为借口的贸易壁垒会不断出现。”冯飞介绍说。

  “第三个影响是可能改变公众的消费行为,”冯飞指出,“最近很多发达国家在引入碳标识制度,它标识一种产品的碳含量,从而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比如在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国家出口的粮食产品以及蔬菜水果,化肥使用量是比较高的,未来化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排放二氧化碳也会按照全生命周期的计算原则被纳入到农产品当中,这样就会比进口国本地产品碳含量要高。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十分不利的。”

  冯飞还指出,第四个重大影响是全球碳市场的规模可能会远远超过原油市场。目前是欧洲的碳交易市场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美国一些议员也提出要进一步壮大美国的碳交易市场,日本韩国也准备建立碳交易所。而“碳货币”、“碳银行”等市场创新更是不断涌现。而第五个影响则作用于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投资行为准则,“比如实行强制性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制度,估计几年之内就会在一些国家出现,取代目前自愿性的信息披露制度。”

  五大支柱助推中国碳排放强度脱钩

  “中国低碳发展的路径如何走。我们的研究显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高峰可能在2030年才出现。也就是说实行两步走的脱钩战略,第一步的强度脱钩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还有20年的时间,再往后才能谈到总量脱钩。而在此之前,以中国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耗量仅相当于美国1/7和OECD国家平均水平1/4的低基数来看,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能源的消耗总量肯定还会持续增加。因此,目前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第一步的强度脱钩。”

  冯飞认为,目前有四大实现低碳减排的手段,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能源,三是减排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提高碳汇。“在这四大手段中,当前最具潜力的是节能技术和提高能效。我们做了测算,要实现2030年的强度减排承诺目标,其中65%~70%将来自节能和能效提高的贡献。而能源结构的调整,也就是现在非常热闹的可再生能源,真正发挥重大效果尚需时日。比如尽管风电近几年装机容量年年翻番,到去年年底达到2500万千瓦,其中去年一年就新增近1300万千瓦,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我们考虑整个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短期内由于基数较低不可能有大的贡献。目前可再生能源整体上只占到8.3%,这其中还有7个百分点来自于传统的水电,只有1个多百分点是目前最热闹的风电和太阳能。特别是考虑到目前风电利用小时数比较低,理论上可以达到2000小时,而实际利用小时数还不到1600小时,相应的效果更要打个折扣。”

  冯飞就此指出,要实现到2030年能源排放总量出现拐点,更好的实现强度减排,以及向总量减排的跨越,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有五大支柱:“第一个支柱是低碳的新型工业化,第二个支柱是低碳的可持续的城市化,第三是能源结构的改善和发展低碳能源,第四是低碳的消费模式,第五是碳汇和土地利用。这些构成中国当前和未来低碳发展的总的框架。”

  “首先就新兴的低碳工业化而言,”冯飞指出,“目前中国工业中主要有两类碳排放,一种称为直接排放,另一种叫做间接排放。所谓直接排放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由于原料使用、化学反应直接生成的温室气体,散溢到大气环境中,例如建材、冶金等传统行业都是温室气体直接排放的大户。所谓间接排放,是指工业领域由于使用能源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比如工业用电产业的直接排放应该算到电力企业,但它是工业部分造成的间接排放,在我国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工业企业占到70%,因此在工业领域中提高能效,是工业领域减排中最核心的内容。”

  “当然,工业的直接排放也不容忽视,”冯飞同时表示,“我们估计也占到全社会总排放量的5%~10%,采取相应的技术减排手段十分必要,这就涉及到传统产业工艺流程如何应用低碳技术进行改造的问题。其实无论是减少直接排放还是间接排放,未来低碳发展的具体措施和以往我们已经采取的政策是一致的,比如我们从十一五之初就在工业领域抓了十大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等,不仅与低碳发展目标有很多相容之处,而且也是目前最有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xiexiaoling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