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让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

Eedu.org.cn 作者:何会文    资讯来源:天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1

  大黄堡很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记者曾赴当地采访,一下车就被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震撼了,那芦苇高高的,没过人头顶,撑着一朵朵白花花的苇穗在秋风中妩媚摇曳,芦苇下,无数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浅塘中自由自在地游戏。当时的情景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深深的印迹。

  后来,听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开发因素,大黄堡的芦苇塘在逐年萎缩。再后来,又听说当地政府和群众着力保护大黄堡难得的生态环境,使芦苇塘又恢复了生机。其实,类似这种开发——破坏——保护——重建的悲喜循环故事在许多湿地景区都重复上演过。

  从中外历史看,发达国家也是在经济取得高度发展,解决了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后,才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天津乡村也难脱离这种发展轨迹。改革开放初期,为满足农民脱贫致富和城乡经济开发的需要,农村湿地被大量占用,被任意填埋,建成鱼塘、工厂或住宅。在专家眼里是湿地的地方往往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城里人看着是优美的景观,而当地群众却认为是不当吃不当喝的无用荒地。读大黄堡的故事,人们只能重温昔日原始生态之美,却没有理由埋怨当时的群众毁苇养鱼的做法。因为饿肚子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生态自然之美的。正如陶渊明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老先生不吃饱饭,是吟不出这么美妙的诗句的。

  随着天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生活之路。住上大房子,走在平坦街道上,人人期望周围多些绿地、树木、水面和公园。当城乡居民普遍有了需要优美生态环境的强烈意愿,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政府决策和措施也就呼之而出。天津正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生态环保问题被摆上突出位置。政府为此投入大量财力,规划、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尤其是近几年间,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在铺草、种树、建公园,从重点公路绿化到示范工业园区建设,都跟生态环境建设挂钩,花园式的工厂随处可见。人们所到之处,尘土少了,树木多了,天变得更蓝了。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天津带来更多客流、才流、商流、财流。

  大黄堡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态和经济既是矛盾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贫穷容易导致湿地被破坏,而湿地一旦遭到破坏,再想恢复是很难的,是要付出很大成本的。当区域经济发展起来后,当人们有意识和有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时,必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前瞻性地提出保护建设规划,否则继续对破坏生态的经济开发活动听之任之,势必付出更大代价,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要像大黄堡那样高度重视保护好生态环境,既不一味发展经济,也不单纯保护自然,而是在尽量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情况下,充分发展适宜的经济项目,如养鱼、养蟹、养虾,种苇、种水生植物等,搞循环生态经济,并利用优美的生态景观发展旅游,有了经济效益再支持保护生态环境。可以说,生态环境能够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更利于保护一方生态环境。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区县追求的双重目标,缺一不可。只有让生态和经济二者和谐相处,相得益彰,共生共荣,才能为农村广大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