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天平”: 一边是民生 一边是生态
培训经费!
去年曲麻莱县培训经费仅有5 .2万元,而且培训项目较为单一,涉及工种少,主要是藏毯编织、玛尼石雕刻、摩托车修理等。玉树州曲麻莱县县委书记仁青才仁说,要解决生态移民后续产业问题,必须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工程,要把职业技能培训放在首位。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恒生说,三江源生态移民不是简单的“位移式”移民,他们搬迁后生存区域发生了很大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根本变化,如果生态移民没有自我发展能力,三江源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难以实现。所以,移民群众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玉树州三江源办公室主任明嘉说,目前生态移民人均培训经费为800元,标准太低了,技能培训无法长期坚持。比如说培训一名驾驶员至少需要3000元才能拿到《驾驶证》,而800元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
在未来三年的灾后重建阶段,部分干部和专家建议,应当充分利用灾后重建中的扶持政策和条件,舍得花钱搞教育和培训,使搬迁牧民劳动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对移民群众进行生产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当进行生活技能培训,比如子女教育、就医和理财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生态移民更好更快地融入城镇生活;可通过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等形式,达到培训与增收“双赢”的目标,同时重视教育与培训的长期性和累积性。(记者 任晓刚 何伟)
《玉树灾后重建防洪、生态与景观综合规划》基本成型
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玉树灾后重建防洪、生态与景观综合规划》专项规划通过了专家审查,已基本成型。负责编制该规划的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苏晓波表示,该规划充分考虑了保留康巴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计划用5年时间把结古镇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
苏晓波说,规划以把玉树建成康巴藏区的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世界知名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其总体理念是通过构建“城市繁华水景、高原生态水景、地域文化水景”,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品位,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建成后,扎西科河和巴塘河将像结古镇的两条金色飘带,展现玉树水域亮丽的滨河景观。
巴塘河和扎西科河既是结古镇的防洪通道,也是重要的河流生态廊道和景观轴线。规划集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保护、景观与水文化、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于一体,增强城市抵御洪水的能力,促进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提升河流的景观效果,融合地域文化,改善人水关系,为将结古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高原生态贸易旅游城市奠定了基础。
苏晓波表示,根据结古镇未来发展需求,规划确定了河道、堤防的结构形式以及河流功能分区。在自然生态轴线的西段依托现有的跑马场、公园和河流景观带,东段结合扎西科河和巴塘河滨水空间,形成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带。 (记者 王博 王武龙)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